汇聚当代艺术力量 弘扬云南艺术精神
2016-01-13王弘毅杜建民孙建东翟艳娜明凡
王弘毅+杜建民+孙建东+翟艳娜+明凡
滇风如歌,艺苑聚雅
引领云南文化艺术品高地的《云南画报·滇风艺苑》与大家见面了。
继往开来,回眸云南,云南加·陕桥头堡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与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云南画报》一直秉承坚持党的双百方针,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
当代美术灿若星辰,从王晋元先生的大花鸟到袁晓岑的滇孔雀,以及由与张晓刚、毛旭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现代派,创作了一批被世人关注的极具收藏价值的滇派文化艺术品。为中国当代美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血液。文化兴滇,画报搭台,艺术唱戏,资源共享。利用《云南画报》自身的高度,系统介绍云南各个艺术流派,为艺术滇军的发展壮大摇旗呐喊。
《云南画报·滇风艺苑》开启,本着汇聚当代文化艺术力量,弘扬云南文化艺术精神。整体打造云南自己的文化艺术品牌,使之成为云南艺术界具有前瞻性、标杆性、权威性的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平台,创建具备当代史学意义的文化符号。发云南声音,造云南声势。《云南画报·滇风艺苑》的内容,以云南书法、中西画及其他艺术门类为板块主线,如:中国画按花鸟、山水、人物为板块,汇集云南具有学术理论高度的专家学者为栏目的顾问团队,以云南各个艺术层次的艺术家为展示主体,分别推介、刊登艺术家以及作品。从板块中遴选一批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进行点评推介。围绕云南画报社现有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让艺术家与市场接轨,互利共赢。让《滇风艺苑》成为滇派艺术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最坚实有力的文化阵地,让《滇风艺苑》成为云南老百姓实践中国梦,富裕梦的文化窗口。
杜建民书法的当代意义
2014年第1期《中国书法》杂志,赠送了一本副刊《一兰初放——杜建民书法作品选》,寥寥几页浓缩了对杜建民书法艺术与文化的诠释。圈内的朋友回忆:这恐怕是云南书法界第一个被《中国书法》系统介绍的书家。
杜建民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和世界书法大赛中获奖,被授予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奖、中国书法名家等称号。他的学书道路经历了行书、草书、小篆、铭文、甲骨文几个阶段,这是一条上溯文字本源的创作路径。他在每个阶段都下过极深的临习功夫,特别是在对当代草书的研究实践中,对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情有独钟。杜建民早期参加全国展的作品均为草书作品,而他的小篆更是精熟古雅,深得秦篆意味。仙逝的云南著名书法家李群杰先生,在点评杜建民的文章《大器未必晚成,出霄亦在必然》中写道:“在他的许多书法作品中,经常不经意间透出陕西人的豪放与热烈,处处荡漾着飘逸与坚毅。”近十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他全身心专注于金文、甲骨文等铭文的研究创作,几乎遍临所有现存的铭文文字,经过多年的专心研究和刻苦临习,杜建民在铭文和甲骨文书体的创作上已经成为当代书坛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杜建民不仅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试图诠释这样的文化智慧。
选择的智慧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真草隶篆的体系,技术规范、缜密,内容殷实、厚重,无论哪方个体,在一座座书法高峰面前,别说重立高峰,就是穷其一生也难翻越任何一座。这时选择的智慧,尤为重要。
2007年秋,应国家画院之邀,当代书坛大家沈鹏先生在国家画院设立了书法工作室,相继开办书法精英班和书法课题班,将当代书坛一批颇有成就与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收于门下。借助这一契机,2008年沈鹏书法工作室课题研究班,杜建民在不惑之年毅然决然重新做起了学生。在曾来德等大师的细心点拨教诲下,一改书风,追根溯源,以草入篆,苦行僧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书法境界。正如他的恩师曾来德先生评价:“杜建民的书法古厚朴茂,充满刚正之骨,雄强之力。他擅长甲骨文,并从秦汉小篆入手,旁采秦诏版以纵逸其笔势,上窥甲骨金文,力求在上古三代的艺术资源中寻求与自己心性契合的东西。”
反观历史,中国书法史的一头一尾,是甲骨文的丰润期。中华文明的标识性构件,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在当代书法界,也是小众的范畴,同道中人不过凤毛麟角,更别说普通老百姓。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我国文字发展最早具有“字古书短”(就是文字古老而真正成为软笔书法的时间短)系统的文字体系。清光绪二十五年甲骨文出土被发现,到民国十年二月最早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由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首先集字成联,确定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基本范模,开甲骨文书法之先河,甲骨文真正进入了书法艺术领域。但甲骨文书法的技艺基本都是借鉴其他书体特别是篆、隶书写技艺而形成的。对后来书家的研究创新提供了可能。杜建民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摸索。正如他自己对这个过程的体会:“甲骨文的创作欲于古中见奇,在不经意间表达融会之意,所求厚而不失其逸。苍中带润,涩而不失其雅。窃以为甲骨文当以气息为上,创作之际当摒弃娇气、俗气。此为我一贯的原则。”
由此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杜建民整个学习探索的心路轨迹。中国书法是一门集大我与小我一身的文化艺术符号。这一艺术门类,从形式到内容充满了智慧。智者恋书,清新骨风;慧者迷书,优雅儒品。杜建民的书法,就充满了这种智慧。书法的智慧,升华到智慧的书法。杜建民结合当代书界大家对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部分观点,就章法、墨法、笔法及空间结构和点画丰富性融合,拓展甲骨书法创作艺术空间展开解析。力求为甲骨文书法创作在文化内涵、书法“抒情畅意”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趣上、以及民族古文字的语境上融会贯通,对当代云南甲骨文书法创作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并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探索、借鉴。展示的智慧
2011年底,由云南省文联主办的杜建民书法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我国美术书法艺术展览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都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优秀的艺术作品。当时杜建民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在云南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尚属首次。展览共展出杜建民书法作品40余件,展出作品多以甲骨文、金文为主,均是杜建民在2011年4月至7月完成的新作。这次活动,汇聚了中国当代书法界的大家名师以及各个阶层的书法爱好者。虽是一次个人展,但他的意义在于把云南书法人对当代中国书法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展现在世人面前,正如他的恩师沈鹏先生对杜建民的评价:“杜建民是一个非常刻苦,很有想法,有成就的书法家,是云南未来书法事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沈老对杜建民的殷切希望,正是对我们云南书法的希望。好一个大智若愚的杜建民。在其成功的同时,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怀着感恩之心,将自己的精品力作进行拍卖,将所得的30万款项全部捐赠给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用于培养书法人才,促进云南书法事业发展。
传承的智慧
在同仁忙于经营自己的时候,杜建民却办起了云南书界首个书法研究传习高研班,以名家工作室形式面向当代艺术名家开展书画与收藏高端教育培训的高级研修班在全国尚属首次。高研班课程以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为依托,特别聘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天津美院、中国人大、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联袂执教。杜建民利用自己在全国书法界的资源,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言传身教。如同他的为人,高研班动静虽不大,但影响深远。应该说高研班中良莠不齐,几十个人分了几个梯次,虽然技术层面反差很大,可是汇聚了各个阶层精英,甚至国外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老杜的智慧。高度决定眼界,为推动云南当代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杜建民“名家工作室”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为宗,教学相长,名家把脉,使每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习中,找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使大家从技术到理念逐渐融入中国当代书法的主流。杜建民首届书法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但这一教学模式,对推动云南当代书法“走出去、请进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号召力。
杜建民是幸运的,他幸运地碰上了云南积极建设文化强省的大好时光。书法除了承载文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担负起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使命。许多国内人士反复在说云南是文化大省,但不是文化强省。的确,云南离文化强省还有很远的距离。纵观云南当代书法,由于云南特定的历史原因,确切的书法历史传承的轨迹还未被考古历史佐证。因此云南的书法史,我们知道的不过是让云南书法人引以为豪的二爨,明清的担当、钱南园等一批名士,以及民国前后文人教授的书法个体。可是影响中国书法史的人物事件屈指可数。这里我突然想到程大利先生对杜建民的一段评价:“杜建民是以古拙沉厚为宗,淘汰铅华,直取朴素,时下世风浮荡,俗学浇漓,建民以风骨自持,亦孟子所谓‘豪杰之士也。”对呀,陈先生对杜建民的评价,不正是对我们云南书法的希望吗?杜建民经营书法的智慧,不正是我们云南书法人孜孜追求的书法的明天吗?
向经典致敬:徐悲鸿“喜鹊图”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临风铁骨忠魂怒
冷眼横梅倭寇寒
——王弘毅为《喜鹊图》撰联
这是一张珍藏在云南省博物馆的徐悲鸿的花鸟作品《喜鹊图》,画于1942(壬午)年夏天,图轴纵长112.6厘米,横长34.3厘米。
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1941-1942年是倭寇侵略中国最猖狂时期,举国落难,无数学校和百姓迁徙云贵高原。此时的徐悲鸿带着大量文物字画和海外收集来的宝贝也到了这里。在云南,徐悲鸿先后举办了三次劳军画展,其中最大一次是保山画展,徐将画展所得,基本捐助给了抗日军队。这幅《喜鹊图》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作品。
《喜鹊图》是画家当时的内心象征,是他心灵的写照。诗言志,画也言志。喜鹊并不喜悦的眼神,折射出画家当时对民族危亡的极度担忧,然而,严冬下那枝傲雪凌风的红梅,更象征着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誓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画面融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画里画外,体现的是一种奋勇向前、冲锋陷阵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正值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之际,刊评徐悲鸿的《喜鹊图》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艺术界,徐悲鸿是个“超人”,他的画作,后人难以超越。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2010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九风)
大家赏评 孙建东
孙建东,男,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是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协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先后在台湾、法国、上海美术馆、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个展。由天津人美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一孙建东》(大红袍)。
孙建东文质彬彬,依稀有袁先生(袁晓岑)之风。所画孔雀,几与袁乱真。中国画路却似乎比他老师更广,从现实写生,故孙建东的花鸟画除了技巧的娴熟外,题材、画风就颇有时代感,许多作品气魄很大。画花鸟而具时代感的画家,在中国不多。曾与孙建东同桌画画,每每惊异于他下笔时墨、色的灵动,他画牡丹、山茶、梅花、竹枝,一枝一叶往往让我叫绝,但到成幅以后,这精彩却常被那些突出的“栩栩如生”的物象掩埋了。中国画品中将此类绘画定为“能品”。这能品中所蕴含的功夫,恰是当代新锐中国画家所欠缺的。
张励民(云南著名书画家)
生于沪,钟情并生活于滇的孙建东,直承袁氏风格,擅孔雀与少数民族题材。新中国的一代画家,其画构图饱满,色彩绚丽明艳,有袁晓岑孔雀之韵味,又饱含着王晋元之野趣,集野逸与华贵于一身,有如身处云贵高原净明天空下,看花开,听花谢……他的人物作品并没有脱离他在花鸟画中寻找到的意趣,他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风姿绰约,并不追求高古之趣,而是力求在圆转有力的用笔中体现人物神采,尤为强调人物健康之美。
——龚吉雯(云南大学在读博士,艺术批评家)
水墨浅淡泫转,线条刚柔流畅,造型精准自如,色彩淋漓挥洒,从始至终是一种愉悦的视觉享受,不失袁派花鸟的技法和神韵,雅俗共赏。艳丽的色彩,有些雷同的构图,少了些文人画直朴的情趣,恐怕是迎合市场的结果。
——李志铭(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机构经营者)
孙建东的孔雀,市场很好,可以当钱用。但市场经济下,没有原来画得有意思,
薄了些。价格波动大了些。
——颜荣清(云南收藏名家,九谷集古玩店经营者)孙建东的孔雀好卖,但取决于价格。价格应该说已经进入云南一线画家的行列。
——章或(翰博院院长,策展人)
孙建东的孔雀,好的嘛,我早就想有了。挂在客厅里,喜气洋洋。可是买不起。工资五百的时候,人家是八百,工资涨到七千的时候,人家要三四万啦。唉,只能弄张印的挂挂。看来,孙建东跟我们老百姓有点远。希望你们跟孙老师说说,能不能便宜点。让我们也挂得起。降到一万块,我肯定买。
——普通艺术爱好者(每期随机采访)
嘉宾观点,与本刊立场无关
大家赏评 翟艳娜
翟艳娜,生于昆明,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9年跟随孙建东系统学习,是孙老师的第一个入室弟子,并被收为义女。
曾在首届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中获银奖,在《中国当代书画佳作博览》中获一等奖。作品载入《中国著名写意花鸟画家袁晓岑先生及弟子作品集》;出版《翟艳娜书画作品集》。
翟艳娜是孙建东的入室弟子,攻花鸟画,画法与其师相近。翟艳娜发表在这里的作品,既有笔墨运用上传承的印迹,又有造型经营上写生的功夫,故作品显示出一股不同于老式花鸟画的时代新风。窃以为,翟艳娜还年轻,可以在古典文学与书法上多下点功夫。
——张励民(云南著名书画家)
翟艳娜画作大量吸收了袁晓岑和王晋元的画面构成和笔墨趣味,兼取现代诸家之长。虽无袁晓岑之情致,少王晋元意境之深厚,但不丢野味,清趣盎然,表现物象轻松自如,笔法灵动多变。所绘芭蕉、向日葵、野花野果等清透舒润,用色浓艳不失雅意,用墨有古意,如能在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中多多钻研,当能大成!
——龚吉雯(云南大学在读博士,艺术批评家)
迎面扑来的是一种飘逸柔情和自由舒缓的气息,墨色浓淡和代笔勾点表现出女性自由的灵动。小品清丽秀雅,有喷张的情感也有冷静的沉淀。师承了袁、孙的技法,但画面效果却又不同于二师。清新秀丽女性的柔美颜色,多而不杂、艳而不俗。但气韵不足,部分作品画面过于平。
——李志铭(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机构经营者)
翟艳娜的画色彩感很好,但略显粗糙。特别是线条有些抓不住形象。书法功底略逊,可以期待。但缺乏市场运作。至今没有一个透明的价位。
——颜荣清(云南收藏名家,九谷集古玩店经营者)不错,翟艳娜的画。价格还没有市场定位。缺乏宣传。
——章或(翰博院院长,策展人)
她是干哪样的?啊哦,孙建东的弟子。画还是画的可以。画上题的款,马马虎虎。画家还是要有一手好字。不过,孔雀没有自己的特点,要么像袁晓岑的,要么像孙建东的。不过,向日葵画的有意思。多少钱一张?啊哦,上回在五华区图书馆展览见过。价格有点贵。这个价,只有等名气再大点。
——普通艺术爱好者(每期随机采访)
嘉宾观点,与本刊立场无关
大家赏评 明凡
明凡,毕业于四川南充美术学院,后师承于著名花鸟画家陈承基先生。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西蜀花鸟画院画师、四川西蜀花鸟画院创作部主任、成都市花鸟画会委员兼《四川花鸟》杂志责任编辑、云南长城书画院会员等。
作品《紫雪蒙茸》入选第五届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展,作品《禅境》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展。参加云南省首届文化书画大展、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等;出版《明凡花鸟画集》。
明凡尚年轻,笔墨入流,但少个人风格,再画下去,前途无可限量。
——张励民(云南著名书画家)
明凡师传统,心迹宋元、倾心雪个(八大山人),画中于海上诸家取法甚多。笔墨当于心性写之,为花鸟之要诀。明凡画中寓小楼(任伯年)之形意,蕴南田(恽寿平)之清丽,天真冲淡,追求空灵远意,落笔草草中见苦心营造,于小景处昭澹然之风骨。色彩饱柔、用笔畅快而不失之流滑,以淡墨胜,画面和丽,温婉动人,如春风扑面!
——龚吉雯(云南大学在读博士,艺术批评家)
古朴拙实和恬淡超然的中国画意境的执着追求。不同于其师的画面完美,恰巧多出一种简约之美。笔触线条与结构形态有机拼接,浅墨与淡彩不经意流淌,洋溢着·冶然自得的情趣,使观者体会到写意花鸟最本真的美,在部分作品中喜用晕色,但从画面看对笔晕把握不够到位,流畅度不够,书法基础的不足,有失意境。
——李志铭(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机构经营者)
明凡书法功力醇厚,学古而不拟古。竹子灵动不足,因此有一种雕琢之感。缺乏韧性的竹子是经不起风雨的。鸟也稍欠些,但路子是对的,稍事努力,有很大的空间。很少有画廊经营,所以价格没有横向比较。
——颜荣清(云南收藏名家,九谷集古玩店经营者)
明凡的画,应该说还处于无人问津的现状。外地旅居昆明的画家,普遍存在有价无市的窘况。但潜力很大。
——章或(翰博院院长,策展人)
四川的画家?云南的价格都卖不起,轮不到她。不过,画还是不错。有点八大的特点,笔法简练,线条还可以。有点想学八大山人。可惜的是画来画去,都是一个样子,可能文化不怎么样,学八大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要好。读书少了,境界不够。可能走市场多了。你说我专业?哈哈哈,我学过几年,忙着讨生活,手艺生了。转告画家,多读点书,境界上去了,画也就值钱了。
——普通艺术爱好者(每期随机采访)
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台商李志铭先生于2009年投资创办,位于昆明市永平路3号新光世纪城。机构由画廊(99艺术空间)、沙龙、网络平台、滇台文化机构等部门构成。公司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基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己任,利用自身资源,收藏了一批具有现代性、实验性、前卫性、创新性的当代艺术品,为滇台艺术和世界艺术的交流、展示、研究、销售,提供一个极具国际视野的窗口。本着吸纳各个艺术门类、包容各派艺术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公司定期开展各类艺术交流活动,积极促进滇台文化艺术的共知、共享、共荣。
云南起艺文化公司,作为台商在滇的第一家文化传播交流机构,以“走出去、引进来”为文化传播理念。从创办到现在,秉承了文化先行、经贸搭台、团结进取、合作共赢、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在多年从事画廊、沙龙、展览交流活动和对台艺术之间的合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多层次、多角度、多平台的特色,致力服务于滇台社会各个层面人群,为滇台文化商贸提供了一个合作、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公司利用政府、企业、民间等各种渠道,为在滇台商经贸合作起到媒介、桥梁作用,巩固了滇台经贸、文化合作的基础,成为台商在云南创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引领下,为圆两岸中国梦,机构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遗余力继续致力于海峡两岸政府、企业、民间的文化事业沟通与交流,共兴滇台文化大业。期冀各方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合作。
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99艺术空间部分系列藏品:
张翊(特聘艺术家)
张翊1971年生于重庆
2003年8月
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2007年7月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