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性阅读

2016-01-13张昌其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本体语文教学

张昌其

摘 要:体验性阅读就是读者认真地读文本,利用已有经验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顺着文本的言语之光作出回应,去融合,去思索,去追问的过程。本文作者以蒋军晶教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为例,阐述了阅读体验不是平面的,而是呈螺旋式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出现的,因此,我们要尊重阅读体验,倡导体验阅读。

关键词:体验性阅读;绿色阅读;语文教学;本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87-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一词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得最多,然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才能收到实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期开展40——45岁教师微型评课竞赛的时候,组织教师们观看了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视频录像。清晰的教学思路,新颖的教学方法,风趣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深入作者内心。老师们也像学生们一样被这别样的语文课堂深深吸引了。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作者萧红的心,让她创作出不朽名著《呼兰河传》?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人物、事件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并通过多次有感情的朗读,逐步感受萧红“触动、感动、激动、终生不忘”的自由自在的心理,走进作家的童年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快乐的我和慈爱的祖父的灵魂,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节课像缓缓流淌的小溪,像菜园清新纯朴,自然流畅,师生一起走进祖父的菜园,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语言、思维的碰撞和震撼中,完成了一次难忘的阅读历程,也是一次心灵的美好历程。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祖父浇水,我浇水;祖父铲地,我铲地;----”自由自在之情,快乐,溢于言表。这一教学环节中,孩子们的文本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并在文字中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和熏陶。

蒋老师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引导理解教材表达的情和意。 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童年快乐的“笑”一词,研读作者童年是怎样“在祖父的菜园快乐生活的”,再到“祖父的慈爱”,文章的主线在蒋老师的梳理下,顿时清晰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学也变得简单而高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蒋老师的教学,实现了“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教学超越,为孩子所乐于接受。此得益于教者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善于选取文本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充分体验,乐于表达,并由此辐射全文,生成一张信息丰富的教学网。他在说课环节向在场老师们讲述了他的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应当指向体验,不能够主题先行。” “体验”是什么?”体验“就是凭借语言想象那时的画面,还原当时的场景,进入当时的情境。“体验”是什么?“体验”就是通过语言进入到人物的情感和世界观内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具备“体验”能力的人,特别善于设身处地,特别善于入情入境,特别善于将心比心,特别善于感同身受。

体验性阅读就是要认真地读文本,因为真正的阅读过程应该是读者利用已有经验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顺着文本的言语之光作出回应,去融合,去思索,去追问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从阅读的角度来看,体验不是平面的,而是呈螺旋式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出现的。

最初出现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原始阅读体验。应该说,这种体验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由于它是阅读者从作品阅读的第一时间内找到的自己的体验,因此它又是最纯真,最有价值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学来说,教师的责任是保护这种体验,将这种体验培养,扩充,丰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获取珍贵的阅读经验。再用这种阅读经验来影响阅读体验(因为任何来自实践的经验,都会返回来影响后来的实践),即使是有必要获得知识,也是因为阅读体验的需要。教学中最可怕的是教师随意地否定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随意对学生的体验或感受的否定,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思维的扼杀。因此,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发现、创造,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品质。

语文教学的本体是什么,是阅读,离开了阅读就无法进行语文教学,故语文教学应以阅读教学为策略。语文课听不到读书声是不能算语文课的。我们抱怨学生不会读语文,根本的问题是出在教师身上,教师没指导学生读,没有让学生自己读。

读要提倡绿色阅读,“绿色阅读”强调的是个性化阅读,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个性思考,个性理解。少一些智慧,多一些情绪,用情绪去碰撞文本,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方式会碰撞出不一样的阅读情绪。读要读出原汁原味,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去理解课文,少一点概念化的政治式的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学生读得太少。有的课,课文学习结束了,但学生还没有读过课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的悲哀。一堂语文课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是绝对不能算一堂好课的,更谈不上是一堂成功的课。一堂好的语文课,总是伴随着读而展开的,初读感知课文,细读理解课文,精读品味欣赏,熟读巩固积累,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读中质疑提升,在读中陶冶情操,养成人格,在读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当然,我们强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把握上,不能离开文本去作毫无根据的体验感受。因此,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创造,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修正、丰富、扩充阅读体验和创造,要指导好学生既要善于整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又要善于借鉴别人的阅读体验。绝不可因为要强调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创造,而随意地对错误的阅读体验加以肯定,这是教学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我们经常说,学生不会读书。是的,学生不会读书这种现象确实客观地存在着。原因在哪里?我想,我们语文教师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这个责任就是我们没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尊重阅读体验,倡导体验阅读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本体语文教学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