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开嶂:第一个在北大建社团的人

2016-01-12郭敬刘婵王一凡盖跃杨善琛

大学生 2016年1期
关键词:滦州铁血

郭敬+刘婵+王一凡+盖跃+杨善琛

振吾精神,结吾团体

早在1894年,年轻的丁开嶂听闻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就激愤得捶胸顿足,大呼出声:“奇耻大辱,孰过于斯!”性情刚烈的他随即开始谋划组织革命军、进行革命斗争,写成《草泽阴符篇》一书。因为在乡里活跃,1902年,他被直隶总督袁世凯推荐进入京师大学堂甲班第一班。

“袁世凯一定想不到,这位自己大为欣赏的年轻人,日后组建了辛亥革命时期北方最大的反清组织‘铁血会,变成自己最头疼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丁开嶂的孙女丁丕光说。

入学当年,清廷在京师大学堂的钦定章程中警告师生:“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则斥退,重则究办。”但国家危亡,京师大学堂“同门多一时俊彦,相与论天下事,志气益恢弘,以天下为己任”。1903年4月,清政府准备接受俄国提出的无理条款,京师大学堂的学生群情激愤,当即鸣钟上堂,集会要求政府抗俄,参加大会的师生有两百多人,这是我国大学生因国家外交问题向政府请愿的开端。

慈禧让京师大学堂的校长张柏熙安抚学生,不许反俄,许多学生因此东渡日本留学。丁开嶂并没有选择出国,而是赴东北集合“海内外学生”和“直、奉、吉、黑四省之绿林领袖”组成革命军。

1904年6月,他化名丁开山,在上海《大陆》杂志发表《抗俄铁血会讨俄檄文》宣告抗俄铁学会成立:“倘再不振吾精神,歼除丑类,结吾团体,扫荡腥羶,将来必灭尽我身家,殄绝我族类,较英制澳洲而更痛,美毒黑奴而倍残。有鉴于斯,创立本会。”

提笔能文,掷笔能战。抗俄铁血会到处扰乱俄军,田立本双台子之战、冷振东牛家屯之战、宋三霸狼头山之战、刘奎武沟帮子临近摩天岭之战……“大小百余战,或负或胜,俄军病之,卒以败绩,事详当年上海《大陆》报《马贼仇俄记》。”丁开嶂之子丁文隽在《先府君行状》中提到的《马贼仇俄记》已不可考,但抗俄铁血会力量不断积累,1905年,他传檄国内要求清廷革除弊政,速定宪法。“北方之有革命武力,实自此始。”

1906年,丁开嶂加入同盟会。同年,他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奏奖文科举人,分发吏部候补主事”,但丁开嶂并未赴任。自1906年起,数年之内,铁血会的各地组织一面不断发展壮大,一面就地开展动员群众改革社会的活动。在1906年的冬天,丁开嶂为了宣扬科学文化,在家乡大力兴办新学,改庙宇为学校。此举曾遭到顽固派势力“香火会”的反对,甚至被一状告到(天津)宁河县。迫于压力,丁开嶂找到袁世凯力争 ,打赢了官司。丁开嶂拿“香火会”上交的罚款补贴学生的课本、制服,并设立奖学金。受他影响,村中一些举人、秀才也愿意协助开办新学,他们热情到校教书,而且不要分文薪金。丁开嶂还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屋,开办女子学校。当时到校就读的有男生120多人,女生20多人。丁开嶂经常到校向男女学生讲授抗清救国的革命道理。

除了开办新学,丁开嶂还在家乡创立北振武社,作为抗俄铁血会的本部。他在村南戏楼上自己出钱唱戏4天。戏楼两侧高悬一幅他手书的对联:“上下五千年,帝霸皇王转眼尽归淘汰路;纵横十万里,劳农兵士翻身群登竞争台。”每天开戏之前和场幕之间,丁开嶂携各路领袖及革命友人登台演说革命。台下观听者熙熙攘攘,由是远近风动,“皆知丰润青佗庄为北方革命发源地”。最多时,台下观众可达数万人。

南孙北丁,风云并起

当时,民间流传有“南有孙中山,北有丁小川”的说法。“小川”即丁开嶂的表字。1907年,丁开嶂和各支部头领已将铁血会的组织扩展到整个北方,势力范围“东极辽河,西达晋北,南临渤海,北尽朝阳”,分为京东(永平、遵化、通州、蓟州共4万人)、京北(张家口、古北口内外5000人)、边外(朝阳、热河万余人)、关东(锦、广、义、宁南至营口5万人)4个支部,全军达10万之众,与孙中山的南方革命相呼应。丁将其改名为北洋铁血会,由自己担任总理职位,并让丁东第协助。此外,还有冯云峰等28路领袖。

1910年,丁开嶂再次进入大学,在文科史学门深造,然而“是年冬,即以著论鼓吹革命被革”,因之“从事革命工作愈力”。

1911年4月,黄兴、林觉民等革命志士发动广州起义失败。丁开嶂听闻后非常愤慨,不顾腿染疮病,召集铁血会众首领集会,决定乘辛亥年清军永平府秋操之际,乘虚进攻北京。不料8月19日夜,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停止秋操,城内四处戒严,铁血会京畿起义的计划随之流产。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为声援南方革命起义,铁血会又迅速策划、组织武装反清起义,“准备积极响应”,并由丁开嶂就任铁血会军长职。

10月19日夜,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派出代表与丁开嶂取得联系,开始密谋滦州起义。1912年1月2日,滦州驻军二十镇(师)宣布独立,推举中下级军官王金铭为滦军都督,施从云为滦军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此时,滦州驻军中十之八九皆为铁血会会员。1月8日拂晓,清淮军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与三镇清将曹锟合力向滦州大举进攻,丁开嶂率马队赶来援救,与淮军展开血战。结果寡不敌众,遭致失败。滦州暴动,铁血会和起义军拼死协同作战,均付出了极大牺牲。

“滦州起义”同武昌首义一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清廷以沉重一击。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题词:“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随即,丁开嶂召集铁血会四部军将领齐集天津,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乘旧历年除夕半夜时分进攻北京。全军十万铁血军将士,一致推举丁开嶂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北部军临时大元帅”。丁开嶂撰写的《讨清檄文》传于各地。

铁血会将在京畿地区发动“二次起义”的确切情报使满清统治者胆战心惊。丁开嶂抗清的决心十分坚定,即便是之前对他赏识有加的袁世凯,也无法撼动他。由于北方革命党人大兵紧邻皇城脚下等原因,清廷只好向实际执掌着大权的袁世凯妥协,于12月25日宣布宣统退位,清廷覆灭。也因此,铁血会失却了讨清的名义,不得不再次放弃举义的宏图。

2月16日,丁开嶂召集铁血会各地首领在天津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大家一致表示,今共和虽然实现,而大权却落入袁世凯手中,众人立誓:“袁世凯敢有称帝野心,改变国体时,我们无论何地都要起兵讨之。”会后,丁开嶂无奈解散铁血会,变卖家产为二百多名铁血会会员提供返乡路费,众人挥泪告别。历时18年之久的铁血会至此宣告结束。

老骥伏枥,心忧国运

1932年,丁开嶂作为国民政府议员列席洛阳的国难会议,力主国共合作。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会上没有一个人响应他。他“气得拍桌子走人”。

“从那时开始,爷爷壮志难酬,一直郁结于心,得了丹毒,整条右手臂都残了。”丁丕光回忆,中华民国建立后,丁开嶂回归故里(今河北省丰润县南青坨),以左臂著书,写出了《收复东北大计划》《天籁余音》《中国英雄大战史》《灰烬余翰》等著作,挥洒平生大志。

1937年,67岁的丁开嶂在家中听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本想赶赴前线,怎奈烈士暮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回顾半生戎马,丁开嶂俯首顿足,长叹“壮志未酬”,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国难》,可谓字字血、声声泪。

“辽疆突陷落,四境起悲歌。不知宁粤墙阋,两府几时和。拔剑一呼风动,起舞天高月静,谁负鲁阳戈?天下吾儒事,奋起脱渔蓑。榆关溃,燕塞破,痛如何。凭高北眺,心头恨比乱山多。欲呼中原铁骑,踏陷扶桑万里,挟策莽奔波。对镜莫伤老,壮志挽银河!”

据《天籁余音》记载,他回归家乡后称自己的住处为“独醒庐”,自号“卧虎先生”。每当寒月临窗,树摇疏影,万籁俱寂,他便正襟端坐桌旁,执笔行文,把自己的胸臆流入字里行间。丁开嶂之子丁文隽回忆说,丁开嶂一生留下了近百万言的著作,有的靠私资出版印刷,有的则是手稿,其中有檄文、政论、诗词、文告及讲义等。可惜在日本侵入华北时,丁开嶂离家与当地革命志士结交,家人担心日军见书引祸,就将他两车多的藏书拉到村西焚烧。“先父回来后,痛惜万分,挥泪疾呼:‘毁书胜过毁我!。”

1945年8月7日,75岁的丁开嶂与世长辞,国民政府专门派国务委员张浦全送来褒扬令:“丁小川早岁加入同盟,致力革命,辛亥武昌起义之际,倡率冀辽察绥各省志士,遥为声援,促成光复,沈阳事变,著论收复东北大计,颇足振起颓流,旋参加国难会议,主张协力救国,尤具热忱,七七事变后,逐迹乡居,忠贞不贰……”

“铁”取“强硬、坚决”之意,“血”则是赤诚与反抗的凝缩。从丁开嶂创办铁血会开始,北大学生社团始终活跃于社会的各阶层,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时代先声的扩音器与传声筒。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滦州铁血
铁血忠诚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铁血舰长闯也门
河北省滦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作品
《铁血战士》 R级恐怖片,有胆量就去看!
赫然一座滦州城
到滦州古城,感受一种风雅
放歌滦州古城
“滦州煤矿”更名之考证
滦州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