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我能不能创业
2016-01-12
某创投大佬在大学演讲后,一学生提问:怎么知道我能不能创业?
他答曰,如果你问自己能不能创业,那你就不要创业了。
真正的创业者都是不创业不行的。
我觉得对大佬的话不能理解得太绝对,
他说的应该是你提出这个问题的这个时间点上,你就不要创业了。但以后呢?
人们往往觉得创业是种天赋,
和艺术类似,都是一种神秘的创造力,是无法后天获得的。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注定只能在岸边看创业者弄潮了。
从大学里孕育了另一种理论,创新创业是可以教和学的!中外都有一些大学开设了不错的创业课程。坦白地说,我对此还有些怀疑,但很愿意相信。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很好的事情。给了普罗大众希望之光,普度我们到光明的创业彼岸。
学习创业的一个方法就是案例学习,我们这期汇编了众多媒体报道的创业事迹,力求呈现当下青年创业的各种图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是火热的现实,青年创业英雄可说是遍地风流,创业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在。
看了这些案例,个人认为,可以把青年创业分为三类:高科技创业、商业模式创新、传统领域创业。当然,这只是就某个案例最突出的特征来说,其中肯定有交叉,就拿传统领域创业的餐饮类,有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色彩很重,就可以把它归到商业模式创新一类。
高科技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是掌握的科技含量,这在清华等高校学子的创业中表现突出;商业模式创新,我觉得应该是更多大学生现在或将来可以考虑的创业方向,尤其体现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传统领域创业也需要把握资源的合理使用,比如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往往利用家乡的特色资源进行创业。还有,大学生的知识和眼界没问题,既要巧干也得有苦干的劲头。
除了从这些创业案例里学习创业的方向,还可以体会创业者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等。如果在大学里上创业课,会教建立和管理企业的技能,很多大学为学生们搭起了创业实践的场所和孵化平台,这些都会给有心创业的同学很大的帮助。即使不能马上就休学创业,但创业的种子肯定会在很多人心中埋下,等到工作一些时日,种子也许会发芽,那时,他不会再问我能不能创业,而是会立刻投身其中。
同事尹颖尧采访过很多创业者,有的已经功成名就。他见过太多创业者的艰难痛苦,也见过他们挣出泥潭的喜悦。他总结了这些创业成功者的三个共同的特征:找准方向、勤奋和坚持。找到方向一般人用心的话应都能做到,现在国内的机会太多了;经过残酷的高考,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同学,勤奋也是自带的,趁着年轻,没日没夜拼几年也还hold住;唯有坚持,可能是大部分在创业之路上最后止步的关键一点。这个坚持,是在看不到希望时的坚持,更是在失败、屡次失败后仍能满血复活。从这一点上,我倒认同创业者有时是天生的说法,这种抗打击能力怎么教?又怎么学呢?
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的人,尤其是老师反对大学生创业。他们看到创业失败对同学的打击太大,有些人承受不住跨了,年纪轻轻,这以后漫长的人生都给毁了。
我个人的想法是,一要尽可能避免创业失败的风险,多利用掌握的科技和商业知识创业,这就需要高层次的学习,如果读了博士,甚至成为科学家后创业,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从这一点上讲,创业和求学并不矛盾,求学是着眼于未来创业。二是别用自己的钱。房子不好炒了后,大量的资金进入创投,资金很充裕,而好的项目少。大学生有头脑,多见见新鲜的商业模式,精心打造一个创业的方案,然后寻找青睐你的人。有一个基金就特别喜欢投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用别人的钱,失败了损失的只是时间,而收获了经验,甚至是再创业的资本,投资者看到后会觉得你比没失败过的更值得投。如果用的是自己的钱,是自己全部的钱,甚至是家人亲友的钱,那我只能说,慎重呀!确实有的人就是喜欢这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感觉,我只能说,大部分同学,千万别把自己弄到绝望的地步。这是个创业的好时代,不创业,不想创业,是辜负了时代;但不做好准备,鲁莽跳下水,那就是忽悠了自己。
当然,无论如何学习和准备,仍只能让少部分潜在的创业者走上创业之路,大部分人仍然是不适合创业的。对此,我们也不必觉得了解创业是种浪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万众”对于“大众”,仍是少众,但创新,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了解了创业艰难后,觉得自己创不了业,也是一种好事,断了“非分”之想,从此静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搞搞创新,还是能取得一番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