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草原
2016-01-12才仁吉
才仁吉
莜面
莜面是莜麦磨成的面粉,在内蒙古一些地区非常流行莜麦面食品。据研究证明,莜面的营养成分约为其他面粉营养成分的七倍,莜面中还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分。莜面食品有五大系列——蒸、炸、氽、烙、炒,总共有数十个花样,其中蒸莜面最常见的就有窝窝、馀馀、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的十余种做法。
莜面窝窝吃起来很美味,可做起来非常需要工夫,首先莜面必须使用滚沸的开水和面,和面时边倒水边搅拌才能使莜面成雪花状,也就是说面盆内只有1/10的干莜面,稍凉即可用手和成面团。面和好后揪成小块,搓成猫舌头一样又薄又匀的小片儿,接着用手揭起,搭在拇指上卷成筒形,然后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备好的蒸笼里,形似蜂巢,放在沸水锅上蒸10 min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不熟,吃着有沙感,而蒸得过火了则软瘫下去立不起来,吃时觉得无筋,没了嚼劲。
吃莜面有凉汤、热汤两种讲究,所谓的凉汤就是葱、姜、蒜炝锅后倒入适量温水,再放入萝卜丝、黄瓜丝、香菜,再根据个人口味调入一些醋和盐,待凉下来后用窝窝蘸着吃;热汤一般是用当地上好的羊肉,配上土豆丁、蘑菇丁炖煮,再用酱油增色,放入少许食盐调味。有客人来一般都是热汤,吃着刚出锅的莜面窝窝,喝着喷香的热汤,那真是一种惬意的美食享受。
烤羊腿
传说烤羊腿曾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的一道菜。
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官员为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有更多时间休息,在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时,就把成吉思汗经常爱吃的烤全羊改为了切块烧烤。
当时成吉思汗因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生活小事,可侍从天天给他端去的都是一盘烤羊腿。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要对烤羊腿赞赏一番。
从此以后,草原上的牧民餐桌上便多了这样一道菜,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城里的厨师吸取了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更加科学地烹调,烤羊腿就逐步成为了当今宾馆、饭店的草原名肴。
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是现场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再放入佐料进行蒸煮。手把羊肉操作手法简单明快,一般只加一小把盐(也有不加盐的,吃时蘸盐)。火候讲究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这时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因为洗净手后吃肉时,一手要把着肉,一手要拿着刀割、挖、剔、片,如此方可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得名为“手把羊肉”。
熏鸡
蒙古熏鸡的制作加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北方三大名鸡之一。
草原鸡的个头大,肉质肥嫩,是家禽制品的上好原料。20世纪30年代初,河北宣化的李珍和北京的张兰太两个大师傅来到内蒙古办起熏鸡铺。他们采取了当地熏鸡和京津冀一带卤鸡各自的长处,经过长期摸索,创造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其主要特点是:红润,酥嫩,鲜美,色、香、味皆佳。
黍糕
黍糕又叫黄米面糕,一种是素糕,一种是油炸糕。
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的,做好后蘸配上一盘精肉烩菜,相当可口。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又分为豆馅、糖馅、菜馅三种。豆馅主要为红豆馅,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菜馅有绿豆芽、土豆、胡萝卜馅,也有地皮菜、豆腐干、土豆馅,还有土豆、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一种馅的油糕,吃进嘴里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内蒙古草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黍子的主要产区,由黍子加工而成的黄米糕也就成为了内蒙古家喻户晓的美味。如今在广大农牧地区,若有过节、待客、红白喜事,油炸糕仍是必不可少的上桌美食。于是很多乡下农牧民把参加宴会俗称为去“吃糕”,由此可见“糕”在当地食物中的地位了。
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像核桃酥一样,扁扁的,里面并没有馅,俗称平民月饼或混糖月饼。它最早产于草原小城丰镇,故又名“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选用的是当地的优质深井矿泉水、无污染的特级小麦粉、纯正的胡麻油、一级白糖冰糖蜂蜜等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采用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土炉烘焙而成,其色泽鲜润,香酥可口,回味悠长。
烤全羊
草原烤全羊家喻户晓,可与北京烤鸭媲美。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香味四溢,是蒙古民族招待贵客的首选,而且也备受中外客人青睐。
烤全羊的做法是:选用两岁左右的膘肥绵羊,当场宰杀剥皮,接着在羊体上涂上由姜、葱、胡椒、孜然等调制而成的调料酱,然后把整只羊置于架上烘烤。烤全羊要一层一层地烤,一层一层地吃。传统正宗的烤全羊是在大草原上烤熟后,搁放在古朴的木车上,蒙古族人一边吃一边唱一边喝,带着草原的气息,带着远古的味道,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