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2016-01-12陈少愚赵锋李阳程建平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早稻

陈少愚 赵锋 李阳 程建平 张旅峰 章桃娟 皮楚舒

摘要:选择基质、钵形毯状、麻地膜、营养土毯状育秧4种模式,考察了株高、叶龄、假茎宽、干物质、根冠比等参数,明确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模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采用麻地膜育秧和钵形毯状育秧能显著增加秧苗的物质积累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龄,秧苗综合素质更佳。

关键词:早稻;机械插秧;育秧;秧苗素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5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11

Abstract: Using substrate, nutrition bowl, bast fiber film,nutrition soil four seedling modes,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height, leaf age, pseudostem width, dry matter, root-shoot ratio,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n early season ric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quality of different patter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attern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eedling quality, using bast fiber film and nutrition bowl seedling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seedling material accumulation, promote root growth and increase leaf age, making seedling quality better.

Key words: early season rice;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seedling raising; seedling quality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推进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化高产种植技术,对于稳定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农谚道“秧好一半稻”。育秧是机插秧水稻种植环节最重要的一环,培育标准化壮秧,是构建高产群体起点的生物基础[3]。尤其是早稻,育秧过程面临低温冷害,秧苗好坏对水稻后期生长有很大影响。当前生产上已有多种育秧模式,本试验选择基质育秧、钵形毯状育秧、麻地膜育秧、营养土毯状育秧4种模式作比较,以选择出适宜潜江地区的育秧模式,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水稻品种选择两优76(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选育,R76/HD9802S)。试验地点在龙湾镇跃达农机专业合作社(龙新村)。

于3月8日播种,设置基质育秧(JY)、麻地膜育秧(MY)、钵形毯状育秧(BY)和营养土毯状育秧(CK)4种育秧模式。基质育秧采用日清牌水稻育秧基质(武汉日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基质代替营养土;麻地膜育秧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发,秧盘摆上流水线前在秧盘底部加铺一张与底面积大小相等的麻地膜;钵形毯状育秧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推广的先进技术,秧盘下部为相对独立的钵体;营养土毯状育秧取大田熟化的表土层粉碎后使用,为当地常见的育秧模式。

播种方式采用自动流水线作业,将育秧流水线(2BP-700)种子播量调至每盘播90~100 g干谷(即播量为2.25 kg/667 m2,用秧盘25张/667 m2,钵形毯状育秧30张/667 m2),秧盘装土撒施均匀,底土厚2 cm,盖土量约为0.3~0.5 cm。

秧苗生长期间于工厂化育秧大棚内保证管理一致。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播种后观察秧苗生长情况,于4月18日40 d秧龄进行秧苗素质调查。各处理中切取10 cm取素质调查行秧块,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10株,观察叶龄进程,测量株高、根数和干物重。取5株秧苗并排紧密摆放,于距根基部1.5 cm处测量假茎宽。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假茎宽及叶龄

由表1可知,BY、MY秧苗假茎宽分别较CK宽37.9%和23.6%。BY和JY株高比CK高10.9%和6.5%,MY株高与CK相当。BY和MY叶龄较大,分别比CK大0.9叶和0.6叶,说明这两种育秧模式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JY株高虽高,但假茎宽较CK并无明显差异,叶龄甚至较CK小0.4叶,不同处理间株高与叶龄相关系数为0.137,说明不同育秧模式下秧苗生长发育规律有所不同。

2.2 干物重

秧苗干物重是衡量秧苗健壮度的重要指标。由图1可知,秧苗干物重表现为BY>MY>JY>CK,BY、MY、JY茎干重分别较CK高80.1%、70.5%和12.5%,BY、MY、JY根干重分别较CK高104.0%、103.2%和5.7%,说明在同秧龄条件下钵形毯状育秧和麻地膜育秧的物质积累能力明显高于另外两种育秧模式。秧苗的苗重苗高比(地上部干重/株高)也是衡量秧苗粗壮程度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苗重苗高比表现为MY>BY>JY>CK,MY和BY明显高于其他2种处理,秧苗粗壮,可以满足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

2.3 根系指标

水稻的根系是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根系发达的秧苗,栽后成活率高,返青活棵快,分蘖起步早。对于机插秧来说,由于其秧龄短、苗体小,故培育具有发达根系的秧苗尤为重要。从根数来看,BY和MY分别较CK多2.7和1.3根,JY根数较CK少1.6根。根冠比MY和BY比CK分别大14.3%和10.7%(表1)。MY和BY两种育秧模式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栽插后尽快活棵立苗。

2.4 漏秧率

育秧中播种不均匀和出苗差异等原因,机插秧漏秧现象普遍存在。漏秧率在5%以下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漏秧率超过10%时,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漏秧率表现为BY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栽培技术是符合中国现代稻作发展方向的一项先进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机插水稻高产形成在于培育标准化壮苗,提高群体起点质量[4]。前人研究表明,不同育秧模式下秧苗生长发育规律有所不同。朱聪聪等[5]研究认为钵苗旱育秧龄弹性大,在保证秧苗健壮的同时,生育期向前延长,移栽后活棵发苗快,大大增加了品种对当季有效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王朝云等[6,7]认为麻地膜育秧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原因可能在于麻地膜可在秧盘底面形成了一层适宜于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小环境。胡雅杰等[8]认为钵形毯状育秧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分蘖早生发快,物质积累多,群体生长优势明显。基质育秧意义在于解决了集中育秧中营养土取土难、取土破坏植被与环境等问题,有利于水稻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9]。

笔者选取的几种育秧模式各有特点,综合来看,在同秧龄条件下钵形毯状育秧和麻地膜育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对照,干物重较对照几乎翻倍,主要是促进了秧苗的早生快发,显著增强水稻苗期物质积累能力。钵形毯状育秧实现了精量定位播种,按钵取秧机插,适合杂交稻机插育秧,可节约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麻地膜育秧在底部形成疏松通气的有机层,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利于盘根。建议在生产中使用钵形毯状育秧和麻地膜育秧。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程式华,张玉屏,等.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3):474-479.

[2] 章秀福,王丹英,方福平,等.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85-88.

[3] 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7):1273-1289.

[4] 张洪程,吴桂成,李德剑,等.杂交粳稻13.5 t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作物学报,2010,36(9):1547-1558.

[5] 朱聪聪,张洪程,郭保卫,等.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1):122-133.

[6] 王朝云,易永健,周晚来,等.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研究初报[J].中国麻业科学,2013,35(1):19-21.

[7] 王朝云,易永健,周晚来,等.秧盘垫铺麻育秧膜对水稻机插秧苗根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6):84-88.

[8] 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等.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65-879.

[9] 林育炯,张均华,胡志华,等.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5,21(4):7-13.

猜你喜欢

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早稻开镰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稻草覆盖量对早稻茬免耕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4个早稻品种苗期低温胁迫的耐寒性比较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2012年全国早稻增产5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