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尘嚣问世事——梭罗个人主义思想对社会完善的意义 *

2016-01-12孙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梭罗

离尘嚣问世事——梭罗个人主义思想对社会完善的意义*

孙赟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家亨利·大卫·梭罗以其超验主义思想和自然主义态度享有盛誉。人们在关注其个人主义思想和自我完善的同时,往往忽视或者否定了他的政治思想。他的个人主义和社会完善不仅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反而相辅相成。梭罗认为,好的政府应尊重公民的个人意志,保障个人素质提升的空间;同时公民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有助于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社会和谐。自我完善不仅是个人也成为政府社会完善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梭罗;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我完善

[收稿日期]2015-08-13

[作者简介]孙赟(1980-),女,山西太原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英语系联合培养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D091;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36-05

Abstract[] Henry David Thoreau, a 19th-century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t, is well-known for his transcendental thinking and naturalistic attitude. When his ideas on individualism and self-development are paid much attention, his political thoughts are always neglected or ignored. As a matter of fact, his individualism is not essentially contrary but helpful to the society, since he believed that an excellent government should respect human will and self-improvement ability, and that civilians should be of virtues and capability of self-culture so as to better the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harmony. Self-culture is the key to both 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al perfection.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09

一、梭罗的被认识与被接受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拥有最广泛读者的19世纪作家。在新普林斯顿版《瓦尔登湖》的序言中,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认为,就19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作家——霍桑、惠特曼、爱默生、梅尔维尔而言,梭罗对美国的思想和文学贡献最大。

1.国外研究趋势。在梭罗生前,他的思想和作品一直没有被充分认可。不仅他生前出版的两部作品只卖出两千余本,而且他本人也被认为性情怪僻,即使有些想法,也只是爱默生的影子而已。“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作家,不久就会被人们遗忘。”虽然有些学者如马克·冯·多伦(Mark Van Doren)与诺曼·福斯特(Norman Forester),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梭罗的艺术成就,但是他们仍然认为梭罗的设想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因为梭罗只沉湎于自我之中,而没有放眼宇宙。只有为数不多的超验主义者意识到他的思想将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价值,以及对后世的潜在影响。爱默生在纪念梭罗的文章中写到:“美国还不知道她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没有做完就离开了,也没有人能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贵的灵魂,这仿佛是一种侮辱——他还没有真正给他的同辈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就离开了人世,但他至少是满足的。他的灵魂应当和最高贵的灵魂做伴。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0世纪40年代以来,批评界对梭罗的评价越来越高。随着70年代美国环境生态文学的繁荣发展,梭罗的作品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他的关注度也大大超过了爱默生。他那种崇尚自然的态度和重精神轻物质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时,他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政治的观点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国内研究现状。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梭罗作品在中国的接受程度有限,自然研究就更有限。9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专家学者对梭罗的全面介绍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关于梭罗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显著增长。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梭罗的作品和思想进行了解读,但更多地关注其超验主义思想、自然主义写作、生态环境意识和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对梭罗政治思想的研究关注较少。可能由于梭罗的离群索居、向往自然使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能由于他强调个人意识至上使人忽略了他对整个社会和政府的认识及建构;也可能由于他那句名言“管的最少的就是最好的政府”使人认为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3.本文立论。实际上,社会政治问题一直是梭罗深刻关注的领域。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根本是个人主义和公民的自我完善。社会制度是以人的意识道德为基础的,政府应维护个人的意志,帮助公民提高道德修养。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管得越少的就是越好的政府”是有条件的,是指在公民具有高度道德修养、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尊重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同样,公民素质提升,社会意识加强,执政者的素质保障,会使政府运行合理高效,社会飞速发展。梭罗重新建构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他突破性地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定位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梭罗一面离群索居探索人生的意义,推崇个人主义,提倡自我完善;一面又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反对奴隶制,拒交“人头税”,试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起大家的思考并改善政府制度。他的行为不是乖张,而是合情合理的。他所倡导的依靠个人力量,以非暴力的形式向政府的不合理制度抗议的方法对印度圣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极大影响。

梭罗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发展和政府能力提高为终极关怀,提出了自我完善的主张,这不仅突出了超验主义强调的人的能力和主动性,而且继承并提升了美国传统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说,梭罗的政治观点远远超出了时代局限,极具现代意义。他的两部著作《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充分体现了他以自我完善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二、自我完善是人之根本

梭罗的思想起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继承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自然权利核心,发展了美国早期以杰斐逊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传统,充分弘扬了个人主义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范畴,为美国思想史从近代发展到现代铺平了道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如超验主义核心思想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梭罗强调人的能动性,推崇人性本善,认为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人应该遵从自己的意识和直觉,不要被世俗蒙蔽了人的本性,不要把无谓的需要作为人生活的追求。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高贵的,以道德为行为准则,以自我完善为发展目标,任何背离和歪曲本性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自由主义是一种代表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起源于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然后在美国土地上生根发芽。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和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当时处于美洲殖民地的人们,面临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是自由主义中的“自然法则”,使人们意识到人是生而平等自由的,人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们可以采取适当的行为维护自己的自由、平等和权利,无须征得他人许可。正是这种思想理论使得当时的殖民地人民在求助英国宪法无门的情况下,成功地找到了理论支持,使得反抗印花税的行为“师出有名”。此外,自然法则使人们认识到征税的实质是对殖民地人民权利的侵犯,从而推动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进程。这种来源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不仅阐明了人的自然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还强调以个体为中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一致。

美国早期自由主义思想家几乎全盘接受了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思想。杰斐逊继承和发扬了洛克的思想。他执笔的《独立宣言》不仅肯定了自然权利的基本概念,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平等自由的权利与生俱来,而且把这种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人们不仅有权力追求并享有个人的自然权利,而且也同样有权力维护这些自然权利不受侵犯,以及为之所采取的合法手段。政府是经过人民同意建立起来的,行使社会契约赋予的有限的权力。当政府不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的权利时,人民可以通过反抗从而促使政府自我完善,不离初衷。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是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做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完善”“个人独立”。

超验主义思想家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继承并发展了美国建国时期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超验主义思想的代表,梭罗不仅同美国其他思想家一样,深受洛克的影响,极为赞成自然状态、理性、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政治观点,而且崇尚个性,强调个人的意识、能力及其重要性。人的本性意识是善良的,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上帝,不需要任何介质。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自我完善,要听从自己内心道德的指引,规范自我的行为。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是不断自我完善的人。

梭罗关于个人自我完善的论述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不要被外在的环境干扰了人的本性,不要被无谓的需要干扰了人的目标,不要本末倒置,成了工具的工具。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事规则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目标。他说:“由于闭上眼睛,神魂颠倒,任凭自己受影子的欺骗,人类才建立了日常生活的轨道和习惯,到处遵守它们,事实上它们是建立在纯粹的幻想基础 之上的。”89人们被世俗的纷繁复杂扰乱了简单的生活,迷失了真正的追求目标,淹没了高贵的本性。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渴望财富。而在梭罗看来,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多数是徒劳无益的,追逐那些无谓的东西和需要,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浪费,并最终为之所束缚。梭罗还指出了发生在他身边的种种荒谬的行为:“这个大陆上的妇人们,编织梳妆用的软垫,以便临死之时用,而对自己浪费的时间及命运丝毫也不关心;人们为了谨防患病而筹钱,反而把自己弄得病倒了。”5梭罗认为,人们希望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却没想到所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问题本身更复杂,人们选择的生存方式反而否定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可见,人们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未曾想过是否是发自内心,是否出自自己真正所需要,是否有利于实现人生存的价值。梭罗在瓦尔登湖湖边的牌子上写道:“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可有可无,甚至可能会阻碍人类升华。”

第二,要正视自己的心灵,尊重自己道德的本质,理智地思考,选择对生命有意义的活动,珍惜时间,解放精神,充分实现自我完善。梭罗在排斥现代生活对人类利益的侵害和对本性扭曲的同时,倡导人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尊重自己道德的本性,生活得更体面些。他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审视现代生活的规则,建议人们生活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为此,他身体力行,走到瓦尔登湖畔伐树造屋,开始了他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探索。梭罗造屋的成本只花费了通常人们所需的大约三十分之一,而且每年他仅用六个星期的时间来挣取一年的花销。没有世俗的干扰,没有社会的束缚,他用剩余的大量时间来观察、阅读、思考、写作。在这两年零两个月的日子里,他感受到了心灵的力量,精神的升华,生命的新生。梭罗希望人们能够摒弃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纷繁复杂,不要因此而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用事实证明了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应该用来满足精神的需要,探索心灵的力量,达到和“超灵”的一致。

三、自我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个人利益和自我完善免受外力的影响和损害,甚至是免受国家制度的侵犯。个人主义者反对不健全的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暴力,否则不健全的民主制度亦是多数人的暴政。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根基于个人利益和自我完善的实现上的。个人主义思想反对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但绝没有否认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存在的意义。

梭罗重视个人的利益和民主权利,也极为关注个人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本质的发展,但是他的个人主义态度并没有否定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存在。梭罗反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拒交人头税,反对奴隶制,并且在其著作《论公民的不服从》中讨论了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公民有权拒绝遵守若干法律制度,但他并没有提倡废除政府。虽然他曾表示好的政府对人民管理得越少,但其前提是道德高尚的人民的高度自治,他并没有无条件地否认政府存在的意义,因此也不能把他看作是无政府主义者。虽然他曾尖锐地指出政府的弊端,甚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政府的行为,但是他并不主张推翻政府,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减缓或制止政府的错误行为,因此称他是反政府主义者有些言过其实。实际上,梭罗从始至终都非常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他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改善政府的途径。梭罗期待的是一个制度完善健全,保障个人利益的政府。如何实现这样的政府并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究其根本,要通过公民的自我完善来实现。

梭罗不仅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角度论证了自我完善对个人的重大意义,而且阐述了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关系,甚至突破性地指出了自我完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助力。社会成员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是国家政府改善的必要条件和唯一途径。梭罗认为自我完善不仅是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不懈的追求,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政府改革的出路。同时,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政府的改革都必须以保障个人发展、尊重个人道德为基础。

当美洲殖民地人民推崇自然权利时,他们还意识到,既然每个人生而平等自由,都享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利,就不存在天生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所谓当局者行使的权力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给予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经另一人的同意就能对他发号施令;所有合法的政府都是建立在服从它的那些人民的同意之上的。”这是一个相互同意的过程,个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规则,并接受相应的义务,政府保护人民的权利不受到侵犯。当英国政府不能保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然权利,相反,还侵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时,美洲人民拒绝了这个政府的统治。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时,《独立宣言》明确表述了政府的权力是经被统治者之同意取得的应有之权力。也就是说,政府对个人没有绝对的权力,政府的权力是在把协调和保护公民利益做为应尽义务的同时获得的。在梭罗看来,“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115也就是说,个人权利是高于政府的。个人生活是以尊重道德的本质为基础的,以自我的完善为目标的。由此可见,梭罗认为政府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尊重公民的自由意志,遵循道德标准,并帮助公民实现自我完善。

梭罗认为,人的本性、直觉、道德提升和自我完善是指导人们生活的唯一准则,也是判断政府行为的最终标准。然而,大多数政府往往不尽如人意。“它们既不拥有过人的智慧,也不特别诚实, 它们只不过是拥有强大的力量。”153在民主制的国家里,少数服从多数,政府是经过多数人同意建立起来的,这仅仅表明政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不表明政府是道德的,是尊重大家意志的。如果政府不以道德为行为标准,那么遵循其政策也不会使人民更高尚,遵守其法律也不会使人民更正义。如果人们忽视道德标准,忽略了内心的意志和直觉,一味地顺从政府的决定,对其政策和法律抱有不适当的尊重,人就会违背他们的良知,泯灭道德,使自己成为政府的工具。这完全有悖于人类生命的意义和建立政府的本意。梭罗反对奴隶制,他认为这是违背人类道德观念和个人意志的。一个号称自由的国家却有六分之一的人不自由。他也非常反对战争。他认为那是士兵们违背自己道德意愿,一味服从命令的行为。“政府除了极善于偏离自己的职能外,从来没有促进过任何事业。所有已取得的成就都是靠美国人民固有的性格而获得的。要不是政府经常从中阻挠,这成就或许更大些。”153虽然梭罗极其尖锐地指出了政府的弊端,但他并没有要求废除政府,“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政府”154。

那么,如何改善政府使之好一点呢?当政府的行为有违道德的时候,梭罗倡导有道德的人能够用自身的力量抵制政府的不道德行为,收回个人在各方面对政府的支持,施加所能产生的影响,以非暴力的形式制造阻力使政府错误的行为停下来。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发起墨西哥战争并且支持奴隶制的存在,梭罗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因此他拒绝交税,并且以“拒绝承认这个国家”的激烈言辞表达了自己的反抗。“如果今年有1000个人拒绝交税,那就不会是一种暴力、血腥的举措, 实际上这就是和平革命的定义。”梭罗的和平革命的政治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同时,印度独立革命和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也鉴证了梭罗社会政治思想的理性和伟大。在亡羊补牢的同时,也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政府。梭罗提出了依靠人民的自我完善和道德提升来改善政府。一个政府本身不会有什么道德良知,如果组成它的成员都是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政府就是有道德的政府。“依靠个人解决社会及国 家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其真正之力量所在。”[10]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生活当中,社会政治问题也就显得更加复杂,就越发需要政府的协调管理。个人道德完善是政府改善的必由之路,而政府职能的高尚又可以为个人的平等自由和发展提供保证。由此可见,道德是人之根本,也是政府和国家完善的必需。

通过上述对梭罗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梭罗继承了自由主义的传统,并且发展了个人主义的核心。梭罗的政治思想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又以个人主义为终点的。在梭罗看来,人的本质是道德的,有辨别善恶的能力。人们要以道德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以实现自我完善作为生活的目标及意义。自我完善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政府发展的必需。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确保个人道德品质发展为前提。自我完善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而且可以推动国家社会的进步。显然,梭罗的政治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推动了社会政治进程的发展,对当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梭罗的思想已成为美国自由主义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John Updike."Preface".Walden.Ed.J.Lydon Shanl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ix.

Walter Harding.Thoreau′s Reputatio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Ed.Joel Myers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

Mark Van Doren.Henry David Thoreau:A Critical Study.Houston Mifflin Company,1916:115.

范道伦.爱默生文选[M].张爱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12.

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

梭罗.瓦尔登湖[M]. 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89,5.

纳尔逊·曼弗雷得·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和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90.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美国的历史文献.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9.

Nancy L.Rosenblum.Thoreau:Political Writing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11.

[10] 倪峰 .梭罗政治思想述评[J].美国研究,1993(4):107-128.

On Thoreau′s Political Thoughts

——Individualisticcontributiontosocialbetterment

Sun Yun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Key words] Thoreau;individualism;anarchism;self-culture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梭罗
卷土重来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