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其人 人更胜花
2016-01-11于广春
于广春
摘要:中国传统名花牡丹、菊花、梅花等,既是植物的精华,更是精神的寄托,是美丽、纯洁、高雅的象征。《聊斋志异》中出现了大量花草树木描写,其中有些花仙子、树精灵同样也幻化成了美女,无论是果敢的葛巾、聪明的黄英、还是温柔的香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寄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愿望。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花草树木;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常说《聊斋志异》是一个鬼狐的世界,诚然,《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的鬼女、狐女的形象,并以此寄托了作者的孤愤。然而,《聊斋志异》中同样也涉及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描写了多位花仙子与树精灵的形象,寄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愿望。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1] 179其中便涉及“花妖”与“狐魅”两类形象。关于“狐魅”即鬼狐形象,前人已多有所述,本文主要以《葛巾》《香玉》《黄英》为例,讨论《聊斋志异》中花与人的关系。通过对《聊斋志异》花木与人物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高人一等”的写作方法。
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有关花木描写的作品有三十多篇,涉及花草树木五十多种。有些作品更是以花木直接命名,如《葛巾》《黄英》《香玉》《菱角》《寒月芙蕖》《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聊斋志异》对花木的描写,无论是出于烘托环境的目的,还是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基本都是正面描写,尤其是其中幻化为人的花仙子、树精灵,大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葛巾》《香玉》《黄英》三篇——前两篇对应牡丹,后一篇对应菊花。
一、脱俗的牡丹
牡丹是我国传统栽培的著名花卉,为毛茛科多年生木本花卉。然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牡丹”一词最早见于魏晋之际,是对木芍药的俗称。自盛唐诗仙李白沉香亭咏牡丹《清平调》三首之后,牡丹被尊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成为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的象征,人称“富贵花”。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为胜。牡丹于暮春时节、谷雨前后开放,故花谚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说。其花开时,桃、杏、海棠、梅花等诸芳均已凋谢,故牡丹有“迟不争春”之说,如唐·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又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记载:武则天冬日游后苑,令花俱开,惟牡丹不畏权贵,被贬洛阳,从此牡丹又被赋予了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意义。
《聊斋志异》中描写牡丹花仙的故事主要有两篇,即《葛巾》和《香玉》,故事中的女主角对应的都是牡丹的名品。《葛巾》篇中的葛巾、玉版为牡丹的两个传统名贵品种,葛巾即“葛巾紫”,俗称“曹国夫人”,因其状如古人所戴之葛巾故名,其花紫色、重瓣,呈绣球状,香气浓郁,雍容高贵;玉版又称“玉板白”,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就有记载,玫瑰花型 ① ,其花白色,洁白如玉。《香玉》篇中的香玉也为牡丹花中的白色品种,因其色如白玉、香味最浓故名,然花型不稳定,常一株开多种花型 ② 。肖鲁阳、孟繁书主编的《中国牡丹谱》中就选录了这两篇小说。
《葛巾》篇写花痴常大用与花仙子葛巾的爱情故事,中间穿插了葛巾的叔妹玉版与常大用的弟弟常大成之间的婚姻。故事中的葛巾自称曹国夫人之女,其花容艳绝自不必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浑身带有一种天然、奇异的香味:“女郎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纤腰盈掬,吹气如兰”;“(常大用)自理衿袖,体香犹凝”;“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去后,衾枕皆染异香”。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她是牡丹花仙子,她身上的香味正是牡丹花天然的香味。在这里,人与花已经浑然一体。不仅如此,在花性、人品方面,也是人如其花、花如其人。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同时又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故事中的葛巾“宫装艳绝”,令人“眩迷”,当常大用家遭遇强盗时,葛巾和叔妹玉版二人“炫装下阶”、“反身伫立”、“从容上楼”,既未显示仙术法力,更无展现武术功夫,强盗便哄然而散,为什么呢?想来自然是为她们姊妹俩的美貌所征服。而面对强盗“聚薪楼下”、以纵火焚楼相威胁的情况,葛巾不顾家人反对,与叔妹玉版下楼退敌,明显又体现出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性格。在对待爱情方面,葛巾身上则体现了牡丹率性、自然的特点。她与常大用萍水相逢,偶为情动,便相谋“偕亡”,并把叔妹玉版说合给常大用的弟弟常大成;故事最后,当葛巾发现常大用对自己产生怀疑时,“遽出呼玉版抱儿至,谓生曰:‘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因与玉版皆举儿遥掷之,儿堕地并没。生方惊顾,则二女俱渺矣,(常大用)悔恨不已”。既表现了葛巾率性自然、不委曲求全的个性,同时也给读者以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之感。一段男有情、女有意的爱情故事,最终只落得两树牡丹:“堕儿处生壮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移分他所,更变异种,莫能识其名。自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在这里,人又变成了花,回归于自然。
《香玉》写情痴黄生与牡丹仙子香玉、耐冬仙子绛雪之间的爱情故事。该故事中的香玉与葛巾有所不同,她自称“隶籍平康巷,被道士闭置山中”,其出身似乎与牡丹的高贵“身份”不符。在外形方面,素衣的香玉与红裳的耐冬“艳丽双绝”,当黄生“暴起,二女惊奔”时,也是“袖裙飘拂,香风洋溢”,这与牡丹的“国色天香”(美艳和香味)吻合。在花性人品方面,故事中并没有着意渲染香玉的雍容华贵、不畏权势的品性,而是主要强调了她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尤其是最后因为黄生的至情、花神使“情痴”香玉“复降宫中”的情节,颇似汤显祖《牡丹亭》“为情而死、因爱而生”的结构。可见,《香玉》篇主要是描写了情痴香玉与至情的黄生二人的一场温柔乡之梦,在人与花的融合上略逊于《葛巾》。
值得一说的是:黄生死后变成的“一发五叶”的赤芽到底是什么植物,诸本多无解释,朱其铠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中释为无花牡丹,良确。案:大多数牡丹品种的叶子都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少数品种为一回羽状复叶),其叶子的形状类似于一叶五裂的五角枫叶。古汉语中的“五叶”多指人参,如唐·温庭筠《寄周繇求人参》诗:“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佛教中的“一花五叶”则指菩提达摩创立的禅宗(称“一花”)以及衍生出来的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个流派(称“五叶”)。
总之,牡丹给人们的主要意象是“富贵”,富贵而土豪则有些俗气。而这两篇故事中的三位牡丹仙子身上虽然融合了许多牡丹花的花性,却又能够超凡脱俗,给读者以与众不同的感觉——即使是“隶籍平康巷”,香玉也没有丝毫的庸俗之气,真可谓“花如其人,人更胜花”。
二、入世的黄英
菊花又名黄英、黄花、陶菊、寿客等,多年生宿根花卉,其花色花型众多,栽培历史悠久,为中国传统名花。在2500年前的《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的记载。战国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汉代已经有服食菊花、轻身延年的说法以及饮菊花酒的记载,当时称为“长寿酒”。而菊花作为观赏植物的最早记载,则应该是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咏菊名句中,可以看出菊花已经种植观赏了。菊花也因其傲霜凌雪、抱香枝头的品格,成为文人清寒孤傲、高风亮节的象征。唐宋时代菊花的栽培已相当普遍,培育出各种花色,并已出现专门介绍菊花品种、栽培方法等的菊谱。更因菊花养肝明目等特殊药用价值,食菊养生蔚然成风。苏东坡在他的《后杞菊赋并叙》中就说:“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苖,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因此,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至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载菊花共6类、271个品种,其中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而到了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我国菊花种植更加兴盛,不仅品种繁多,栽培技术也日臻完善。菊花已经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对象,而是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成了人们喜爱栽培、观赏、药用、食用的常见花木。
《黄英》是《聊斋志异》中写菊花的名篇,写花痴马子才与菊花仙子黄英的爱情故事,其中女主人公黄英的名字本身就是菊花的别称,而黄英的弟弟陶三郎则是菊花名品“醉陶”,其花“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浇以酒则茂”。①
小说女主人公黄英是菊花仙子的化身,然而,在外形方面,小说并没有着意渲染人与花的相似,没有把黄英写成一位清瘦、冷艳的冷美人形象,只说她是一位“二十许绝世美人也”;作为菊花名品、醉陶化身的陶三郎,也只是一位“丰姿洒落”“谈言骚雅”的少年公子。同样,在花性、人品方面,小说也没有突出人物身上清高孤傲、高风亮节的菊花品性,而是正好相反,主要强调了人物“雅人入俗”的特点。小说女主人公黄英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安分守己,有大家风范。这一点不论是从黄英刚出场时乘坐的油碧车,还是马生与陶三郎“设席畦侧”时黄英的房中烹饪,抑或是与马生结婚后“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都可以看得出来。二是随和大度,不强人所难。马生抱持“君子固穷”的信念,嗜菊而清贫;黄英不贪求、亦不愿固穷,艺花而致富。二人在生活理念上迥然不同。然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黄英一直谦让着马生。结婚时黄英想让马生住到南院,而马生不愿“若赘”像养老女婿,那就行亲迎礼;马生不愿用南院的器物家什,那就挑选出来再送回南院……这一方面反映了黄英随和大度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讽刺了马生“君子固穷”的矫情。三是聪明内秀,有经营能力。当“不能守清戒”的陶三郎外出经营花卉的时候,“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得金益合商贾,村外治膏田二十顷,甲第益壮”;与马生成婚后,日常家用乃至“鸠工庀料,土木大作”,都是黄英一手经营,“一切听诸黄英”。这都反映了黄英特殊的经营头脑和管理能力。然而,这一切都与菊花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给人们的意象迥然不同。
在传统文化意象中,菊花凌霜傲雪,是孤傲清高、高风亮节的象征,是出世的;而我们的黄英和陶三郎则讲究不贪鄙、也不固穷,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是入世的。可见作者以花喻人、以花写人,并不一定都是人如其花。
总而言之,《聊斋志异》描写了许多花草树木,尤其是那些以花喻人、以花写人的故事,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耐人寻味。然而,不管是花如其人,还是人更胜花,都是为了寄托作者的孤愤之情。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People Like But Also Better Than Flowers
——For instance,Gejin,Huangying and Xiangyu
YU Guang-Chun
(Reception center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In China,the traditional flowers like peony,plum and chrysanthemum are the essence in the vegetable kingdom and spirits which convey goodliness. They are symbols of beauty,purity and elegance.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for flowers and trees in the stories of Liaozhaizhiyi. In these tales,some tree ghosts become the beautiful young women.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jin's bravery,Huangying's humor,but also the Xiangyu's soft,they all leave the deep impressions for readers. At the same time,they also profoundly express the writer's ideas and wishes.
Key words: Pu Songling;Liaozhaizhiyi;Ornamental flowers and trees;Characters;Contrastion
(责任编辑: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