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峰的《虎图》
2016-01-11刘新岗
刘新岗
如图所示,三件款署“寿峰”的《虎图》一蹲伏、一趴卧、一站立,意态古雅,笔墨简古,神气如生,堪为奇笔。虽构图稍异,然笔墨风格、造型手段乃至眼、鼻、嘴、耳、须、爪、尾及皮毛细微描写几尽相同,显系出自同一人手笔。而且更为鲜明的是所画虎并非生活当中极具凶猛的“具象虎”,而是禅宗中恐怖阴森的“意象虎”,也就是说三件虎图的作者“寿峰”很可能是一个僧人。然查遍多部画家辞典及画史资料,均未见其人,三幅虎图亦均无图名,为便于描述与分析,不妨按所画虎的姿势分别为之取名“伏虎图”“卧虎图”“立虎图”。
《卧虎图》为笔者亲见之物,系水墨绢本立轴,日式全绫装裱,并镶有一对日本寺庙中常用的兰花瓷轴头。此图纵143厘米、横95厘米,于图面右边侧中上部署款“寿峰”,下钤一枚“山阴僧海音”长方形朱文印。图绘松下坡地之上趴卧一巨虎,扭首伏爪,塌腰圈尾,貌似懒散,实则其双目上眇之威光尽现阴森恐怖,令人深感神圣不可侵犯。笔墨老辣潇洒,造型奇特诡异,古意盎然,扑人双目,沁人心脾,非凡笔所能为之。再者,画底所用绢素匀净厚密,质属上乘,且明显地使人感觉到因年代久远和反复装裱所呈现出的“宝浆亮”,显系先于元明之物。
《伏虎图》出版于有正书局1934年(平等阁藏)《中国名画集》(上册),系晚清民国时期鉴藏名家狄平子旧藏。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第797页,翻印并援引了《中国名画集》的注释:“毒峰,南宋画家,僧,画史失载。工画虎。”
《立虎图》出版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艺林月刊》总第98期第13页,该刊编者将此图命名为“明山阴寿峰画虎”,并加边注:“绢本大幅,款署‘山阴寿峰,其画龙虎已数见矣,有钤‘皇明宗室印者,有‘辅国将军印者,因是而知其为山阴王下之宗支也。明制诸王之子,分封郡王,代简王桂,太祖庶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十子八王,其庶四子逊熄,永乐二十二年封山阴王,别城蒲州。寿峰不知其名,辅国之封,依世次而降耳。太祖锡封诸子,皆选儒臣以为之辅,故其后嗣多能读书游艺,如寿峰者岂少也哉?惜未能博稽而汇辑耳!”
由此,显系同一人手笔并均署有“寿峰”款的三幅虎图,对其作者“寿峰”却有不同的解释,即:《卧虎图》作者——寿峰,山阴僧海音;《伏虎图》作者——毒峰,画史失载的南宋画家,僧,工画虎;《立虎图》作者——寿峰,明皇室后裔,山阴王的后代,辅国之臣的后嗣。如此诠释作者,出现了“僧与俗”“寿峰与毒峰”和“南宋与晚明”,显有大疵,现一一试析之。
刊载《立虎图》的《艺林月刊》编者,言其曾见过寿峰所画数幅龙、虎图,当可信;其上分别钤有“皇明宗室”印或“辅国将军”印,亦可信;然因此而断其为明代皇室后裔,又因落款有“山阴”二字而进一步断“寿峰”乃“山阴王”后裔,显系牵强,甚而近于荒唐。其错误的根源显系把“鉴藏印”误认为“作者印”,也就是说,把曾经在明内府或明宗室某个府邸收藏过的寿峰“龙、虎图”看作为明皇室后裔所作。再者“山阴”原意为“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自古以来乃作为古地名出现于书画落款当中,以示作者之籍。古代称为“山阴”的有两地,一是浙江绍兴,乃浙江绍兴的古地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原吴越之地设置会稽郡。会稽郡北起今江苏长江南岸,南至今福建北部,辖26个县,其中一个大县就是山阴县,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山阴之名,是因其地处会稽山之阴(北)而得之。史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登天柱峰,东望大海,更名大越为“山阴”。第二个“山阴”就是今山西省朔州市的山阴县,因其位于佛宿山北,亦名“山阴”。春秋属狄域,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隋置善阳县、神武县,唐为马邑县地,辽置河阴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始称山阴,此后虽一度改为忠州并入金城县,但为时较短,后又复置山阴县,至今未变。宋、辽时的“金沙滩大战”就发生在山西山阴县境内。明朝为县制,属应州辖。县城故址在桑干河南,即今山阴城。而“山阴寿峰”则应理解为“寿峰”是“山阴人”(究竟是“绍兴山阴”还是“山西山阴”容后分析求证),而不应也绝不可能视“寿峰”为山阴王之后裔。
而出版于有正书局《中国名画集》(上)的《伏虎图》,系平等阁所藏,款署“寿峰”,无钤作者印,图绘老虎于松下迎风蹲卧。“平等阁”乃晚清民国时期鉴藏大家狄平子的斋号,狄平子(1872年生,约1941年卒)即狄葆贤,号平子,字楚青,一字楚卿,别号平情居士、平情客。室名宝贤庵、平等阁。江苏溧阳人,擅诗词,工书画,精鉴别。鼓吹变法,曾与谭嗣同交往。创办《时报》,开设有正书局。然从图面落款看,显系把“寿峰”误读为“毒峰”(犹如九方皋相马,重内在实质而轻皮毛颜色),亦或许《中国名画集》印刷错误,误把“寿峰”印成“毒峰”。尽管将“寿”误读或误印为“毒”,然依狄平子之鉴赏能力与水平,将《伏虎图》定代为南宋时期,当为可信,且极可能是狄老先生首先断定《伏虎图》为南宋时期的作品,据此再推定作者为“畫史失载的南宋僧人画家”。再者,历史上确有“毒峰”其人,而且也是个和尚,系明初住持杭州天真寺的季善禅师(1403年~1482年)。据【毒峰善(附天渊湛)《补续高僧传》】 载,“毒峰,季善法师。祖凤阳人。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父姓吴。母钟氏。稚小以佛事为儿戏。十七出家。初投源明和尚。金陵大冈月溪澄禅师之法嗣,四十五岁为西湖三塔寺开山,继而兴建天目绍明、吴山宝莲、南山甘露等。六十五岁幽居石屋寺,六十八岁住持天真寺,八十岁示寂。”此“毒峰”俗姓吴,安徽凤阳人,这安徽凤阳与“山阴”又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将“寿峰”读为“毒峰”为误读或误载。且《卧虎图》款“寿峰”下所钤“山阴僧海音”朱文印更可佐证,所以此三幅“虎图”作者既不是“毒峰”也不是“山阴王”的后裔,而是从未见经传的“寿峰”。那么,此作者“寿峰”究竟是何人呢?笔者根据所画虎为禅学中的虎而非具象中的虎,所以推断作者当为僧人;而且于《卧虎图》的笔墨风格和时代特征及绢素等诸多因素分析,此作应是元明以前之物;再加之受狄平子对其平等阁所藏《伏虎图》断代为南宋,及作者为“画史失载之南宋僧人画家”之启示,于是遍查佛教寺庙中有关僧“寿峰”的资料,终于从一篇介绍“伏龙禅寺”的文章中觅得“寿峰”相关信息,从而可确定三幅“虎图”的真正作者,那就是南宋时期修行于宁波慈溪伏龙寺药王殿的和尚——寿峰禅师。
千年古刹伏龙寺为浙东名寺,坐落于慈溪市之伏龙山。据史载,伏龙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唐代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一岛如蛟龙伏海,云浮雾绕,而岛中环境幽雅,信为佛子修道佳处。于是披荆斩棘,平地筑砌,凿石围池,终使一座庄严之梵王宫矗立于山巅。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更名寿圣禅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寿峰禅师于此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刺史柳公武奏请,改寺额为广福禅寺,“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从此名扬四方。伏龙寺高僧辈出,从开山祖师唐鉴诸禅师始,而后惟靖禅师,宋寿峰禅师,清懒耕元来、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兴善庵,到近代志恒和尚、诚一法师等不一而具。近代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自1931年底始,曾三次住锡伏龙寺,前后达一年之久。已逾千年的伏龙禅寺,梵宫恢宏,殿舍完备,宝相庄严,晨钟暮鼓,香火鼎盛,不幸于1941年6月,惨遭日军抢掠后焚毁,宏伟梵宫,夷为废墟。欣逢盛世,伏龙禅寺于2006年重建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为谨慎起见,笔者曾向伏龙寺现住持释传道(字道云,俗名许道云)法师电询寿峰禅师其人其事,并得以证实,惜无更多线索。再者,鑒于寿峰曾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伏龙寺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这一事实,所以“山阴寿峰”的籍贯“山阴”应是自秦时便称之的浙江绍兴,而不是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才始称“山阴”的山西省的山阴县。
另外,辑录于《四库全书》子部的南宋赵希鹄1190年所著《洞天清录》载:“山阴僧,宋,工书,尝伪作王大令(献之)书保母墓志,韩侂胄以千缗市其石。”南宋权相韩侂胄(1151年~1207年,字节夫)竟肯出一百万钱(一千钱为一缗,缗同贯)购买刻有山阴僧书仿王献之“保母墓志”文的石碑,可想而知,山阴僧的书法魅力及为时人所重程度。
由此“山阴僧”再联系到署款于三幅“虎图”上的“寿峰”“山阴寿峰”及钤于《卧虎图》上的“山阴僧海音”朱文印,还有“僧寿峰曾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伏龙寺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这一事实,画作与事迹年代吻合,落款、印鉴相互佐证并与史载相应。所以,一个较为清晰的“寿峰”形象翩然而出:寿峰,南宋名僧,法号(或字号)海音,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宁波慈溪伏龙寺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工书法、擅画龙虎,尤工画虎,笔墨老辣,造型奇特,古意盎然。传世作品《卧虎图》,系水墨绢本,纵143厘米、横95厘米,款署“寿峰”,钤“山阴僧海音”朱文印。另见于1938年出版的《艺林月刊》总第98期之《立虎图》和有正书局出版于1934年(平等阁藏)《中国名画集》(上)之《伏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