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输要道,天然雄关

2016-01-11段文浩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重要作用抗战

段文浩

摘 要:抗战时期,由于交通的优势和险峻的山川地貌,镇远既是抗日后援物资和兵员集散(结)的大枢纽,又是大兵屯集、将军们际会伐谋的军事雄镇。八年抗战,镇远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在民族存亡绝续的生死关头,镇远发挥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抗战 镇远 巨大贡献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4-19-25

在抗战时期,镇远东临湖南第九战区,西通滇缅国际运输要道,北连陪都重庆,南接桂越前线,在抗战前期、中期,它处在后方支援前线的交通要道上,是后援物资和兵员集散(结)的大枢纽。镇远人民在出兵出力,捐款捐物,抢运物资,支援护送过境部队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视它为兵要雄镇,在这里设立第三、第四方面军大本营,召集中美众多军事高级将领际会于此,具体部署和指挥了中国军队对日军的最后一战——湘西会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敲响了他们彻底灭亡的丧钟。日寇折戟雪峰山,决胜韬略出自镇远。这就是:日军兵败湘西!日落镇远!

一、镇远儿女,出关御敌

1938年春,为了保障抗战兵员的需要,贵州全省成立两个师管区,一个是贵兴(贵阳至兴义)师管区,一个是镇遵(镇远至遵义)师管区。两个师管区司令部分别设于贵阳和镇远,显然,这是根据兵要地理的价值和抗日战略的需要而设置的。由此可见镇远在抗战初期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镇遵师管区辖黔东、黔南、黔北四十六个县。

1941年秋,原来的两个师管区扩大为四个师管区,即镇独、遵务、安兴、贵节师管区。镇独师管区辖贵州东南二十二个县,配属七十四军,专门负责保障该军兵员的补充。七十四军副军长施中诚、李天霞等先后担任镇独师管区司令。

镇独师管区虽然所辖区域减为黔东南二十二个县,但其补充兵员、支援前线的作用更大。因为镇独师管区配属七十四军,七十四军是国民党的头号“王牌军”,是转战于抗日前线的主力部队——铁军。1940年后,在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先后与日寇展开的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保卫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特别是在抗战后期湘西会战中,作为前线的主力部队,七十四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官兵伤亡惨重。关键时刻,镇独师管区及时征募镇远地区的兵员补充部队,保证了七十四军的战斗力。七十四军,可以说是镇远的子弟兵军。

下面是镇遵(镇独)师管区征兵的一些数据。

1944年10月,镇独师管区给镇远县的月征兵数是一百二十九人,结果,实际完成征兵数三百五十八人,并按时拨交通讯三团。完成数是任务数的二点七八倍。〔1〕

据镇独师管区的不完全统计,1938年3月起,至1945年8月止,镇独师管区每年平均下达给镇远县的征兵任务是四百五十六名,七年应征三千六百四十八名,超征七百九十九名,实际征兵四千四百四十七名。〔2〕这些兵员基本上都进入了七十四军。

这不是全县实际征兵数。因为它不包括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的征募兵数,如当时一零三师、一二一师、补充师、九十二师在镇远招募的二千余人。不包括县政府奉命为第九战区的特征数。当然也不包括八年中,大量过境部队自主在镇远招募的兵员数和自愿兵数,如1940年5月,宪兵十团奉军政部命在镇远招募的一百五十人、1937年一四零师师长王文彦在镇远县招收的五百人,都不在其内。〔3〕还不包括战时涌入镇远的流动人口参军数。

政府统计的全面数据是,锦屏、天柱、三穗、岑巩、镇远、黄平、炉山、麻江、丹寨、雷山、黎平、剑河十二个县在抗战八年中,共征兵六万七千七百零四名开赴前线。其中,仅镇远一县就征募兵一万五千二百二十三名。〔4〕

抗战八年,全国征兵总数为一千四百多万,贵州全省共征兵六十五万零六百一十八人,〔5〕镇远县征兵人数竟占全省的百分之二点三多。1945年底,镇远户籍人数为七万五千人左右,加上抗战涌入镇远县的流动人口二万余人,全县当时全部人口充其量十万人。云南省平均二十人有一人直接参战,四川省平均一十四人有一人直接参战,贵州省平均十二人有一人直接参战,〔6〕而镇远县却是平均十人便有一点六人直接参战。平均人口参战率,是云南的三倍。这一万五千多人,绝大多数有去无回,喋血沙场。一万多名优秀儿女,抗日为国捐躯了。

镇远还采取拨款、集资、募捐形式,筹集资金支持广大知识青年投笔从戎。当时,全国各地涌入镇远避难的爱国青年学生和省立镇远师范、镇远中学、青溪中学学生严绍武、杨启江、薛敏智、杨昌权、王永高、徐国扬、安平、刘先培等九十一名知识青年自愿报名入伍,〔7〕奔赴印缅,参加了远征军新一军、新六军。

他们当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如八路军一百一十五师骑兵连长李云清,“一把钢刀敌胆寒”。新编第八师上校团长彭镇璞,1939年3月血洒雁门关。一四零师四一八团团长陈肃,妻子、父亲双亡,前线杀敌不回家。交警第六总队副总队长杨昌权,报国不惧头颅落。远征军上士徐国扬,代表中国军队向日军发出限令缴械最后一封电报。他们都在抗战中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民国贵州省政府1947年编制有贵州省各县抗日忠烈将士一览表,〔8〕据该表反映:镇远抗战期间有据可查,英勇殉国的忠烈将士为一百零八人。请看该表:

从这个表看出,镇远抗日忠烈人数,在黔东一带比较是很高的,即使比省内其他人口大县,也是较高的。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前线将士英勇杀敌,1944年10月,镇远县还在莲花亭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把青龙洞改建成“昭忠祠”按时敬扫,祭祀抗日忠烈。endprint

二、阳河上,千帆竞发

抗战后援,按当时的话说,就是兵、工、粮、款“四大要政”。上节讲到了“兵”事,这节谈“工”事。本文主要以阳河上船工的繁忙和辛劳为例。

在历史上,阳河平均宽一百三十米,流量很大,曾是贵州、甚至西南地区主要交通运输线。是中原连接云贵的中国八大水路之一。载重二十——三十吨的舟楫上通旧州,下达常德、长江。当年,盛极一时的镇远港内,大小码头近二十个,经常停在城关河面上的大小船只,多达二、三百艘,年吞吐量数万吨。〔9〕

抗战爆发后,由于大批工厂、学校、工厂内迁过镇远,尤其是部队频繁过境,大量的人员和军需物资需要抢运,阳河航运特别紧张。城内的船只有限,远不能满足需要,镇远动员了全县农村沿河两岸的木船,包括少数民族的木筏子也汇集起来,投入抢运。一时间,阳河号子声不断,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蔚为壮观。

翻翻卷宗,请看看当时阳河航运繁忙紧张情况。

1938年8月,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薛岳命青溪,为帮助滇军五十八军三万人过境,须准备大小船五十余艘,每艘雇船夫三名,每名每日发食米两碗,菜金洋五仙。帮助滇军运物资下洪江。〔10〕

1939年秋,空军兵站监部第九转运所致函镇远县政府:“本所已派监员秦钟潞(从青溪)押民船三十一只转运军品至镇远,请贵治沿河团队妥为护送”。〔11〕 1939年2月22日,为转运新兵,镇遵师管区发布命令,限镇远县政府在三日内雇齐民船五十艘候用。〔12〕1939年,空军兵站监部第一转运所,在0011号公函中要求镇远县政府“本所需要由芷江运镇民船五十艘,拟请贵府火速设法代为征雇,随时交本所放芷应用,以利军运。”〔13〕

“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指挥官克斯基在1945年3月9日写给盐务局要盐巴的信中写道:“本部在镇雇有民船五十艘往返于芷江镇远之间,运送空军汽油、炸弹等军用品,约有押运员及船夫四百五十人,近因缺乏食盐,务请贵局每月售发官盐二百五十斤,以济军需而利军运为荷”。 〔14〕

1945年4月,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在1066号信函中,电令镇远、□江等阳河沿岸各县,为派驻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的美军东线指挥所代雇民船千艘,以抢运军品。其中规定镇远县须代征雇二百艘以上。〔15〕

按镇远实际情况推算,每条船至少舵手一人、水手三人、纤夫三人,我们按平均每只船需要八个船工算,仅上述各级军政近五百船次的差遣,就需投工四千人次。如果出船上旧州、或下洪江一个来回最快按五天时间,那么,仅上述五次运输,镇远人民就投工二万个。何况,除此外,每天都还有大量的船工在阳河上为其他运输来回奔波。

除船工外,镇远广大民工还为频繁地过境部队挑运军需物资和抬送伤员,为各项战时工程,如修建黄平、三穗、天柱、黎平机场,构筑湘黔公路、镇台公路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这些工程时间紧迫,生产条件有限,质量要求高,任务艰巨,镇远人民也付出了辛劳和血汗。

在积极出兵出力的同时,镇远人民还勒紧裤带,采取一切行动,广泛筹集抗日资金和物资,支援前线。抗战爆发后,镇远县政府及时成立了“贵州全省各界抗敌后援会镇远分会”,在镇远县各界抗倭自卫宣誓群众大会上,群情振奋,同仇敌忾,分别上书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表达了矢志抗倭,誓作后援的决心。他们给蒋介石的电报这样写道:

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钧鉴:

日寇肆虐,侵我河山,消息传来,举国震愤。幸赖钧长领导全体将士,浴血抗战,金戈铁马,我武维扬。民等鸡唱起舞,待旦挥戈。矢志抗倭,誓作后盾。谨电致敬,伏祈垂察。〔16〕

“贵州全省各界抗敌后援会镇远分会”,采取召开大会动员号召:一是向公务员硬扣救国捐,二是向广大民众,向商家富户,向地主士绅募捐募款。同时,还组织义演、义卖活动,募集面广,影响大,收获多。如在“一县一飞机”、募捐寒衣、募捐鞋袜、募集谷物等活动中,收获颇大。1942年,第一次征购军粮(稻谷),就达六千九百三十二石,平均每户近六十斤。1944年6月底,步兵机械化学校奉命迁往镇远,教育长胡献群向镇远求援,为了安置好该校校本部、图书模型室、实习工厂、制造工厂、学生队、学员队、工程学员队、研究所工厂等,镇远县竟让出了两座寺庙和腾出百余间房屋。 〔17〕

慰劳勇士士气旺,抚恤哀人人心安。1944年2月,镇远县士绅周希颐,受县政府委托,率团奔赴常德前线,慰劳惊天地、泣鬼神,死守常德的“虎贲之师”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后来,还慰问了镇远籍受伤伤员和遇难者的家属。

三、伐谋镇远,决胜湘西

1944年10月,日军陷长沙、衡阳,兵犯广西,剑指雪峰山,兵临湘西威逼重庆,国民政府准备迁都西昌。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八年来,抗战之险恶,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一旦雪峰山失守,镇远就成了保卫西南和重庆的最后关隘和屏障。在此危急时刻,刚刚成立的盟军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便赶紧把其属下四个方面军中的两个方面军,主要布置在镇远一带,利用镇远的天然雄关,防御顽敌。而这两个方面军的总司令部,在一段时间内都曾设在镇远。

这两个方面军,一个是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一个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两个总司令都是善战的抗日名将。我们先看第三方面军在镇远驻扎的记录。

1944年12月,以汤恩伯为司令的湘桂黔边区总司令部(旋即改称第三方面军,下同——笔者注)刚成立不久,便决定迁往镇远。1945年1月7日,当时的镇远县长沈麟书在给镇远中学校长王堂政的一封信中,这样要求:

“奉专员手令,以湘桂黔边区总司令部派张副总司令来镇远设指挥所,随从副官一百人、士兵一营,以县立中学为办公地点。着即传知王校长提前放假,并将办公桌凳、床铺全部借用……”〔18〕

信中所说的“张副总司令”,即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中将张雪中。张雪中奉命率十三军抵贵州,加入湘桂黔边区司令部,协调边区各部队抗击日军。1945年初,张雪中随司令部驻扎镇远,受命负责在镇远-施秉-马场坪一带编练美式装备的十四个步兵师。endprint

1945年1月23日,后方勤务部陆军医院主任在致镇远县政府要房舍的信函(32号)中,说道:“查本市太极镇中心小学学校校舍现已移让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主任任启瑾”。〔19〕

1945年3月16日,“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克斯基指挥官在写给镇远专员刘时范的信中,克斯基向专员索要卫生院旁房舍,以便提供给美军合训团队员住宿。最后,克斯基在信中还说道:

“再者,倏悉湘黔桂区总司令汤恩伯将军偕同美国高级军官八人,将于一、二日内行抵本镇,届时须驻榻本处,是以房间之需求不能不早为准备”。〔20〕

1945年3月18日,驻扎的九十四军致信镇远县政府(04561函):“汤总司令偕美军一行二十人于本月24日莅军点验。”“本部通信训练班也开学”。〔21〕

在当年的一份报表中,〔22〕也反映了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在镇远的存在。请看下表:

不仅司令部设在镇远,而且第三方面军属下的主力部队九十四军、二十六军等,这些国军中的精锐部队也大军云集,驻扎镇远,他们在镇远接受中美合训团教官的训练,厉兵秣马,并全部换上美式化装备,随时准备奉命出击。

1945年4月2日,九十四军在0587号函中:“军司令部构筑厨房,需用圆木三十根(中径二十公分),木板五丈,盖瓦七千块,毛竹五百根,稻草五百斤。”〔23〕请镇远县政府解决。

1945年3月16日,牟廷芳军长在该军100号信函中,亲自写信给镇远县政府,“因修美军示范连兵舍,需用直径十五公分的杉木五十根,一寸厚松木板一百方丈,五分板四十方丈,薄晒席三十床”。〔24〕

此外,在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0221——10224中,还有三张九十四军军长牟廷芳、军需处长胡光中、股长吴中立出具的收条。上面记载了1945年3月他们从镇远补给站收到的物资,统计结果见下表:

此时,镇远补给站补给九十四军的稻谷,在另外的统计表中为二万零六百零五市斤。另外,1945年5月9日和6月8日,驻扎镇远的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亲笔致信镇远县政府,要求解决部队副食、马乾,并求雇民夫帮运通信器材。〔25〕实际上,当年三月份统计,该军就已收到镇远补给站拨付的食油七万八千四百斤。〔26〕七万多斤食油,足够上万人部队受用两三个月,由此可见,二十六军在镇远驻扎时间的不短。

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曾一度从湖南沙湾镇移住镇远,请看记录。

镇远师管区配属七十四军,七十四军主要干将都有镇远情结。七十四军副军长施中诚、李天霞等先后担任镇远师管区司令。王耀武、张灵甫、周志道等七十四军的将军们也多次光顾镇远视察、接兵,他们对镇远再熟悉不过了,镇独师管区无异于是他们的家。所以当第四方面军成立时,出于战略、战术的需要和情感因素,王耀武把四方面军司令部曾一度设在镇远。

1945年4月23日,闻一多的好友、清华教授、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路过镇远时,在专署的接待宴会上,不经意间还碰见了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副司令官的中将夏楚中和九十四军军长的少将牟廷芳。杨振声还称赞:夏楚中副司令长官当年鏖兵淞沪,三围长沙,尤以所部姚子青死守宝山一役,为中外钦敬。〔27〕

因为夏楚中将军较长时间驻扎镇远,所以,在1945年2月4日镇远两湖同乡会的换届选举上,夏楚中当选镇远两湖会馆同乡会第二届理事长。同时当选为理事的,还有四方面军的军官少将周翰。〔28〕

除两个司令部和上述的主要部队在镇远驻扎外,其他部队,如七十四军、一零零军、二十七集团军、二十四集团军、八十七军、九十九军等,都在镇远设立办事处,以便他们的军官来镇远调养休息,以便他们的军长、师长们前来总司令部,商议战事,领受命令。

同时,为了战争的需要,中美两国还在镇远建立了相应机构,如“中美合训团”、“美军东线指挥所”、“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镇远中美合作所特训班”、“军委会战地服务团空军招待所”、“陆军机械化学校”、“军政部驻黔粮秣处空军第一油弹库、油料库”、“第九战区兵站总监部第一兵站”、“第一军械库”、“空军第二工厂镇远办事处”、“海军第二工厂镇远转运站”、“第四方面军后方医院”等,其中陆军医院1945年3月8日奉命移住镇远时,要求配备容量达一千伤病员的院址。这些众多的后勤服务部门聚集镇远,就是为前线部队和进驻镇远的大军服务的。

我们从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克斯基于1945年3月26日给镇远刘专员的信中,看到了当时镇远军务之繁忙。他说:“窃思本供应处与招待所设立于斯,已成军用品供应的重要机关,是以运输日见加强。查招待所原有设备只可容纳五十人,是过去两星期美军过境停夜于本处的□,(现)平均每夜有一百零五名,最近又接贵阳总处通告,日后有美军到此,估计每晚有二百名以上。以本处现有地方显然不敷应用,缘此,源源而来之美军实为增强前线之先锋队……吾人亦应竭尽能力,务使开赴前线之美军于途中得有楼宿之所。今本处为美军获取应用之房舍,实属贵阳与重庆总处之所期望而得之也。”〔29〕

如上考证,镇远曾是第三、第四方面军的大本营,何应钦以及其他中美高级军事官员王耀武、汤恩伯、美军供应司令齐维士等咸集际会于此,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湘西决战的战略部署,许多是在镇远敲定的。辕门军旗展,此地整严兵。两个方面军所属的精锐部队,如七十四军、九十四军、二十六军等,在镇远人民的慰劳下,养精蓄锐。最后,他们兵出贵州,凶猛地给敌人致命一扑,是以镇远为跳板的。

从“驼峰航线”、滇缅公路或重庆方向运来军用物资,进入镇远后,经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分发,通过湘黔公路和阳河航道运往湖南战场,一时间,桨声欸乃,千帆竞发;汽笛声声,车流浩荡。镇远人民和镇远美军陆军供应处在关键时刻,保障了湖南前线作战部队“经常保持五日份粮秣和三基数弹药”,镇远勇进的舟楫、滚滚的车轮奠定了胜利的基础。endprint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它以日军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物资从镇远运来,胜敌劲旅纷纷来自镇远,决胜韬略又从镇远发出。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最危急关头,镇远作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支撑点,在湘西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致使日军兵败湘西!日落镇远!

参考文献:

〔1〕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6796,第74页

〔2〕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665,第42页。

〔3〕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9916甲,第42页;案卷号1208。

〔4〕《镇远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王国华:《黔东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等1995年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第269页。

〔5〕《贵州省志.军事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6〕齐赤军、梁茂林编著《贵州草鞋兵》,华文出版社2012年版。

〔7〕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4849.

〔8〕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档案馆编《贵州省抗战损失调查》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339页。

〔9〕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9474,第67页。

〔10〕镇远县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6580甲。

〔11〕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9916——9917,第2页。

〔12〕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6583甲,第27页。

〔13〕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287一丙,第174页。

〔14〕黔东南州档案馆民国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1,卷宗号442。

〔15〕镇远民国档案,案宗号624—乙。

〔16〕镇远档案馆民国档案,案卷号1087。

〔17〕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5085——5086.

〔18〕黔东南州档案馆民国档案,全宗号1,目录号1,卷宗号442。

〔19〕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624——甲

〔20〕黔东南州档案馆民国档案,卷宗号442。

〔21〕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201。

〔22〕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0018——10019。

〔23〕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201。

〔24〕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624——甲

〔25〕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0221——10224;案卷号624——乙。

〔26〕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0018——10019。

〔27〕见杨振声文“舞阳江畔的镇远”——1945年5月3日《贵州日报》

〔28〕镇远民国档案,案卷号1087。

〔29〕黔东南州档案馆民国档案,卷宗号442。

Vital Communication Line, Natural Impregnable Pass——Zhenyuans Strategic Position Research during Chinas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Mr. Duan Wenhao

Abstract: During Chinas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Zhenyuan was not just a place where backup supplies for war gathered and the troop distribution hub was, but also an important town full of elite troops, where generals met frequently and came up with important military policy. People here made huge sacrifices and selfless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8-years war. Zhenyuan became the mainstream and played a unique role by making vigorous efforts to turn the situation at the vital moment which concerned the nations survival and death.

Keyword: War Zhenyu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Vital role

责任编辑:厐思纯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要作用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