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岩画遗址(地点)调查与研究

2016-01-11曹波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4期

摘 要:贵州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阳岩画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来,一系列、多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岩画遗址和地点相继被发现并引起关注,根据三十年来对贵州境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二十三个市县(区)的调查,发现的四十余处岩画遗址和地点。本文将这些调查资料汇集并结合部分研究成果,从岩画的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岩画址与其他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的关系,岩画的技术运用与艺术表现,岩画与贵州古代民族等四个方面,对贵州境的岩画进行比较研究、探索。

关键词:岩画空间环境 技术与艺术 史前文化 古代民族

中图分类号:K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4-119-122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我国西南部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上,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左右。全省地势西部地区最高,中部稍低,自中部起向北、东、南三面倾斜。世界岩画发现表明,有岩画的地区,也是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贵州以其丰富的岩画发现与史前文化著称于世。

一、贵州岩画的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

贵州岩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与区域地貌环境密切相关,全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九。因碳酸盐类岩石的可溶性形成的洞穴,其中的一些洞穴就成为石器时代人类的天然居所,在众多洞穴的堆积物中常常可以找到远古人类劳动、生息的遗物和遗迹。这一特殊的地形也给贵州旧石器时代以来至各历史时期的文化交融传播变迁创造了条件。更新世的考古发现,大气环流、地球化学、地质构造、生物演化等都提供出有力证据,表明贵州大地与今天的面貌截然不同。这里有着适合于早期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而岩画与古人类生息繁衍就与环境息息相关。

贵州是喀斯特地理环境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峡谷深切,河流蜿蜒,发育良好的峰林、崖壁、洞穴,岩壁、岩厦、岩腔随处可见。史前人类活动频繁,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就有三百余处。岩石就是岩画的载体,喀斯特岩溶世界给古人创作岩画提供了天然的条件。〔1〕

从贵州目前已经发现的岩画遗址来看,古人在立意作画之前,对岩画的选址十分讲究,对即将要作画的岩石、岩壁以及周边环境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般选择向阳、避雨、朝向东方或东南,迎面开阔,距离水不远、岩面高大平整的白色崖壁或岩石窟穴。如:贞丰大红岩岩画、长顺傅家岩岩画、龙里巫山岩画、六枝木岗岩画等。也有在古老驿道一侧的山体岩壁上。例如:关岭马马岩岩画、六枝木则岩刻画、息烽三妹岩岩画、丹寨石桥岩画等。贵州岩画也有相当一部分发现在古人所居住的溶洞洞穴石壁上。再如:兴义猫猫洞岩画、惠水岩画群、六枝观音洞岩画、册亨郭家洞岩画和贵阳孟关猫坡洞岩画等。由于贵州岩画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人在祭祀仪式的同时所创作的,因此为了表达对天、对上苍的诚意,选择一些离天更近的山顶的岩壁或岩厦来绘制。比如;关岭红崖天书、安龙梨树岩画岩书、贞丰大红岩岩画等等。这充分说明,岩画者在创作时所考虑作画的空间不再仅限于岩画平面空间,而它已成为作画者表达精神世界的场所。

考古发现表明,贵州境的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制作精美的骨、角、牙、蚌等器物。计有:穿孔蚌器装饰品,孔有佩戴磨损痕迹的穿孔动物犬齿,刻的符骨块,似鸟形骨制饰品,刻有经纬纹的小砾石,豪猪牙上的刻痕,角上的刻痕,象门齿上的刻痕线条,打制兼局部磨制的石器造型等,它们除有工具的性质外,更多地反映出当时人类爱美审美意识,而实为装饰品艺术品。贵州古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代,继承沿袭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艺术加工,更精美、器形也更多。并出现了陶器,特别是在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更直接地反映出了美的视觉冲击。有粗细绳纹、方格纹、维刺纹、刻划纹、附加锥纹、网纹。在平坝飞虎山洞穴遗址陶片中还发现了三片彩陶,一片是在泥质灰陶的内外施以粉橙色陶衣上绘有两条平行的红色条带。

目前,贵州的崇山峻岭的山崖上、洞穴中都发现岩画点。在开阳、息烽、花溪、修文,龙里、惠水、长顺,六枝、水城,兴义、安龙、册亨、普安、贞丰,安顺、关岭、普定、紫云,镇远、丹寨,赤水、道真,江口、毕节等二十四个市县(区),共发现岩(崖、洞穴)画四十余处。其中以贞丰、龙里、长顺、惠水、开阳等地岩画最多。贵州岩画主要集中分布在以贞丰大红岩岩画点为代表的北盘江流域和以龙里巫山岩画点为代表的黔中地区。

二、贵州岩画址与其他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的关系

在贞丰大红崖岩岩画A区左侧五米处的硝洞一的文化遗存表明,该地点是一处旧石器晚期遗址,该岩画测年部分岩画成画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2〕

在龙里巫山、燕子岩、册亨洛凡、开阳梯子岩、六枝木岗、桃花洞、兴义猫猫洞、花溪孟关等十余处岩画地点或附近,岩画与史前至汉代遗址共存(个别地点晚到宋明)。在岩画点的邻近区域内这一时段遗址和墓葬地点有许多,作为作画人群的生存空间,岩画与遗址甚至墓葬应该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生活区以现在发现的遗址为表现,墓葬则表现出亡灵安葬地,而岩画点显然是他们从事巫术或其他庆典娱乐活动、祭祀活动的场所。

北盘江流域发掘了贞丰县的孔明坟、沙坝、坡们、垃它、天生桥、罗甸羊里和望谟县的水打田等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其中在孔明坟、沙坝、垃它和罗甸红水河羊里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的有肩石器。这一区域以各种有肩石器为主,北盘江流域有肩石器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出现,商周时期最为流行。

早在汉晋时期,牂牁郡就“俗好鬼巫,多禁忌。”唐宋至明清时期,贵州地方许多民族的先民也都有崇尚巫鬼的民俗。贵州众多的岩画址和凝固在岩石上的图形,作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其他民族文化、汉族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消失了,他与其他形式出现:那就是画崖之习渐被其他信仰或形式所取代的结果。消逝,可能与时代前后佛教的传入西南有关。从棺画年代普遍晚于岩画看,似乎也存在一个画崖被画棺取代的趋势。现代西南少民族中的开路仪式在功能上与岩画是一致的,部分取代了岩画的功能。壮族民间约从明代开始,径用壮语经书取代了岩画营造的祖先世界。“跳月”、“歌墟”等,则可视作活着的岩画 。〔3〕

三、贵州岩画的技术运用与艺术表现

史前人类美的意识是多种载体,“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贵州史前时期和往后的各历史时期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群人,它通过艺术品——岩画体现出来,她们的审美冲动和创作热情让现代人感到吃惊。岩画代表了手印和狩猎时期,人面时期,游牧时期,铜鼓文化和马时期。并与相关历史文献,其他考古遗存相联系。与史前人类和古代民族相关联。红色,这一生命的颜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和我们的祖先崇尚的,特别是在远古,人们相信来世的观念。用自然赤铁矿(三氧化二铁)粉末做岩画的颜料,是早期人类的具有世界性的普遍行为。据目前资料,采用红色为颜料最早见于距今七万年南非Blooms洞穴遗址的一件赭石上发现刻划图案,展现了古代人类追求“美”的内心世界。

包括贵州在內的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史前墓葬中和以后历史时期墓葬中使用红色粉末、红烧土等尚红习俗有关。由此可见,红色颜料被古代人们用于画岩画石不足为奇。颜料一般是铁系天然矿物质与动物血、朱砂、骨胶等作为粘合剂混合起来使用,使它能保存久远而不褪色或衰变。制作岩画是一种技术活动,贵州岩画主要以涂绘、勾勒、吹、喷、印等技术活动去完善图形内容。用刻或绘的方法勾画出作画对象的轮廓外形,再进行凿刻或涂绘该物体形象。可用涂绘方法和凿刻的方法勾画。如贞丰大红崖岩画的熊图形就是先勾勒绘制之后再涂绘的。

涂绘是区别于凿刻而对应的方法。贵州岩画与我国南方岩画,大都使用红色矿物质颜料,采取涂绘的形式完成图形。该方法是用软质工具蘸颜料涂画。马鬃、皮毛、羽毛、植物纤维都可用来制笔,也可用手指来涂抹颜色的。也可用管子将粉状颜料直接吹到岩石上。还可用嘴把颜料喷到岩石上,用制好的图形或原物(如手、树叶、脚掌等)直接粘颜料印在岩石上。凿刻是区别于涂绘的一种方法。用工具去掉岩石表面暗色的岩晒,露出较亮的原始层。用打磨了的尖角燧石器来琢出图案。或用石錾子和石斧进行,用石块磨掉或擦刮掉岩石表面的覆盖物,再深深地刻进岩石中去。有敲凿法、磨刻法、线刻法。北方岩画大多如此。我省仅六枝木岗、安龙洒雨、修文黄鹰岩、赤水官渡、安龙和习水有零星发现。

岩画作为各历史时期人群物质、精神、文化的艺术再现,代表了多个历史的节点,它所提供出的信息不只是一些古代艺术家们在岩石上以平面造型、两度空间的简单线条、色块组织构成的图形。从这些图形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贵州地域文化的深厚,它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贵州岩画由于地域、民族的原因,属南方西南系统,它已经打破了地缘的物理空间,如果我们视觉思维定格遨游在岩画建立的时间中,隐藏在岩画图像中西南民族特有的交感巫术、崇拜祭祀、生产生活场景便会浮现出来。

从这一处处、一片片、一幅幅古朴写实、清晰生动、稚嫩拙朴、诡异难测的图形中,透露出贵州高原古代人类与古代民族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还正向许多方面延伸,并联系和涵盖贵州各时段、各族群的历史文化。

贵州岩画与世界、中国岩画的某些符号、物象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太阳、十字形符号、鸟崇拜、狩猎交感巫术等,几乎所有远古族群都有;符号、手印、龙形、人面像、野生动物等,表现出史前远古遗风;马文化表现出汉唐时代烙印,牛反映游牧放牧文化经济。

四、岩画与贵州古代民族

贵州岩画及西南岩画甚至南方岩画都与北方岩画有所区别。在文化圈上属于西南山地类型的岩画,为西南高原文化圈,由于域、地理环境、古代民族组成、文化生态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岩画与云南、广西、四川岩画较为接近,有的甚至雷同。岩画表现的物种和文化生态内容属于西南山地类型岩画,在图形内容方面展露出的民俗和文化习俗为西南高原文化圈。

贵州岩画从画址现状、相关遗存等方面,与川、滇、桂等地岩画在时代上较接近,而与北方岩画迥然不同,说明西南岩画是同一种模式,因此在产生时间上处于同一个时期,即除个别地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外,大多数地点的岩画为战国至唐宋时期,有些晚至明代。而作者分别与生活在贵州境内相应历史时期的远古人类、百越、百濮、氐羌、苗瑶四大族群,今天被称为彝、仡佬、布依、苗、侗、水、瑶等的民族有关。

贵州岩画作为文字萌芽前的古代艺术和文字出现后的古代民族艺术盛宴,他是献给神灵的,也是古代人类族群给自己的狂欢。它蕴藏着古代人类太多的秘密,以至于我们大多无法去解读。

这些凝固在岩石上的图形载体隐埋根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引领我们把目光投向今天贵州少数民族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傩舞文化、服饰文化、铜鼓文化、鬼神文化、祭祖文化、丧葬文化、节日活动和其他习俗中。

贵州岩画运用绘画语言所留下的形象记录,向我们讲述了远古时期古人类的一些片断,真实地记录留存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这些凝固在岩石上的静态的艺术沉淀或记录中那具有个性色彩的物质元素中,远古人类、古代民族的文化与生活情景得以表述。岩画以其风格迥异的点滴,那具象的记录,视觉形象的表述,为我们真实解读追溯民族题材或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游前声 曹波《贵州岩画》〔M〕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第4-8页

〔2〕CAO Bo1, ZHANG Pu2, Anne DAMBRICOURT MALASSE3, SHEN Guanjun4, YOU Qian Sheng5 PLASTIR .Les danses chamanes du site rupestre de Dahongyan, Province du Guizhou, Chine du Sud . 〔J〕.2014(12): 1-- 16

〔3〕李飞.魂兮归去:从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 南方民族考古第八辑〔M〕.2004北京:科学出版社.

〔4〕陈兆复. 中国岩画发现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50页

〔5〕陈兆复. 古代岩画〔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第43

Research and Study on Rock Painting Sites (Places) of Guizhou Province

Cao Bo

( Guizhou Provincial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bstract:Kaiyang rock art heritage of Guizhou, China was discovered and researched in1980s, since then, series of rock art heritage and sites have been successively discovered and aroused public atten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rveys on 23 cities and counties of Guizhou province located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Pearl River Basin, more than 40 rock art heritage and sites have been discovered. Relevant survey material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collected within the thesis so as to make a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discovery on the rock art heritage involving five aspects includ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rock art, relationship between rock art and other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rock art, rock art and ancient nationalities of Guizhou, geograph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rt. This thesis aims to develop rock art heritage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basis of Guizhou rock art towards south east Asia as well as south Asia circle. Research on rock art serves as an associated study to reflect geographic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variety of geographic units in south west China, south 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Guizhou, a southwest province of China, is located o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which is on the second ladder of the southwest terrain with an average altitude of about 1100m.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central part is relatively lower and tilts towards the north, east and south.

The findings of rock paintings in the world indicate that a place with rock paintings is also a place with relatively more developed prehistoric cultures. Guizhou is famous for its rich prehistoric rock paintings and cultures.

Key word: Rock pain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Environment/Regional culture/Techniques and Arts/ prehistoric cultures/Ancient nationality.

责任编辑:王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