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需脂肪酸对动物的功能及其需要量再认识
2016-01-10杨立杰杨在宾姜淑贞
■杨立杰 杨在宾 姜淑贞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脂肪是动物需要的三大有机物质之一。脂肪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广义的脂肪即指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从饲料供应和功能上,构成脂肪的脂肪酸又可以分为必需脂肪酸(EFA,essential fat acid)和非必需脂肪酸。
脂肪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氧化释放能量,因此,在动物生产上,油脂的添加都是按高能量来平衡日粮配方。实质上,脂肪对动物的作用还有更多,比如,脂肪是畜产品的重要成分,并能增加食品美味,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动物源食物结构比例的增加,动物脂肪在食品结构中越来越少,因此,饲料配方中添加油脂作为提高能量、沉积脂肪的目的应该淡化,反之,脂肪的其他更多的功能,尤其是动物机体健康改善的功能应该更加重视(杨在宾等,2015)。
1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那些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而又是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其碳链上双键的位置,还可分成ω-3、ω-6、ω-9(或n-3、n-6、n-9)等系列。直链脂肪酸中距离羧基最远的一个碳原子被称为ω碳原子,若从ω碳原子数起第三个碳原子上出现第一个双键,这种脂肪酸就称为ω-3(或n-3)系列;若第六个碳原子上出现第一个双键,则称为ω-6(或 n-6)系列;以此类推,其中ω-3和ω-6脂肪酸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Watkins,2013)。
过去认为,必需脂肪酸含有两个以上的双键,顺式构型的n-6系列脂肪酸,亚油酸(C18∶2,n-6)符合上述结构特点,是公认的必需脂肪酸(Clarke等,2013)。花生四烯酸(C20∶4,n-6)符合上述结构特点,可通过亚油酸在体内加长碳链而合成。亚麻油酸(C18∶3,n-3)虽然不能被人体合成,但在结构上不属于n-6系列,因此以前并不被认为是必需脂肪酸。
2 动物EFA来源与供给
必需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含量低。种子胚芽脂肪中EFA尤为丰富,这也是面粉和淀粉加工副产品胚芽脂肪容易氧化,不易保存的原因(徐星,2013)。畜禽采食新鲜谷物、大豆等原料,可以满足EFA需求。如果使用副产品较多,新鲜植物油则成为日粮EFA的重要补充来源(Millet等,2013)。玉米-豆粕-新鲜植物油日粮,一般能够满足EFA需要量。幼龄、生长快和妊娠动物需要增加补充量。玉米-豆粕-牛羊等动物油日粮,EFA需要另外的补充方式,否则会出现缺乏症。
3 EFA的功能(营养作用)
必需脂肪酸生理意义主要表现在:①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功能,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加强,其中以皮肤毛细血管最为重要,导致皮肤病、水肿等(Yaqoob等,2016);②保证正常生殖机能,缺乏必需脂肪酸可降低繁殖机能(Jochems等,2015);③参与类脂运输和代谢(Lin等,2014);④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郑伟等,2015)。
4 动物对EFA的需要量
不同畜禽的不同生理阶段对于EFA的需要量是不同的,目前EFA需要量研究多集中于亚油酸,而对亚麻酸需要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亚油酸对家禽作用尤为重要,不同家禽不同生理阶段对亚油酸的需要量比较见图1、图2和图3。由图可看出,海兰蛋鸡0~18周龄,日粮亚油酸需要量为1.00%,18周龄~产蛋高峰期,日粮中亚油酸含量需增加到1.50%,产蛋后期调整1.00%。罗曼蛋鸡在1~8周龄,日粮亚油酸需要量为1.40%,9周龄~开产为1.00%(刘雅正,2014),产蛋前期调整为2.00%,产蛋后期为1.60%。AA+肉鸡0~10日龄,日粮亚油酸含量为1.25%,11~24日龄为1.20%,25日龄~屠宰为1.00%。罗斯308公鸡和母鸡0~10日龄,日粮中亚油酸需添加到1.25%,11~24日龄母鸡为1.20%,25日龄~屠宰为1.00%;11~28日龄公鸡为1.20%,29日龄~屠宰亚油酸添加量为1.00%;NRC(1998)建议,白壳或者褐壳蛋鸡生长期,日粮亚油酸需要量为1.00%,而矮小型蛋鸡0~9周龄为0.60%,10~19周为0.50%,白壳或褐壳蛋鸡产蛋前期日粮中亚油酸需要量为1.25%,产蛋中期为1.00%,产蛋后期0.83%,而矮小型蛋鸡在产蛋前期,亚油酸添加量需调整为1.00%,产蛋后期为1.25%。
图1 海兰和罗曼蛋鸡不同生理阶段日粮亚油酸推荐量
图2 罗斯308和AA+商品肉鸡不同生理阶段日粮亚油酸推荐量
大量试验数据表明,蛋鸡生长期日粮中,亚油酸添加量差异并不明显,但在其产蛋期,需提高日粮中亚油酸含量以满足蛋鸡生产需要;而对于肉鸡,在生长前期对亚油酸的需要相对较高,后期添加量维持在1.0%即可。
对于猪,不同生理阶段日粮亚油酸需要量差异不大,NRC(1998)和NY—2004建议日粮亚油酸水平为0.1%。
5 EFA在体内的互相转化
图3 蛋鸡不同生理阶段日粮亚油酸推荐量(NRC,1998)
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系列PUFA不能从头合成,EFA分属于这两个系列。研究表明,系列之间EFA是不能相互转化的,但EFA可被转化为不饱和程度更高、碳链更长的脂肪酸参与畜禽机体代谢(Lehner等,2016)。
ω-3、ω-6系列脂肪酸第一个成员分别是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且相邻两个双键之间存在一个亚甲基(-CH2-),由于二者双键位置的差异,导致碳链延长物和去饱和酸作用的代谢产物双键位置因此不同(沈同,1991;Watkins,2013)。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之间不能够相互转化,因而也不能取代彼此的功能(邹彩霞等,2001)。
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才能满足动物机体的需求,进而合成ω-3和ω-6体系其它不饱和脂肪酸。而花生四烯酸则可以由亚油酸转化而来。亚油酸在脂肪酸酶促活化硫酰化变为亚由酰CoA之后,首先是CoA脂的脱氢,通过γ—亚麻酸,随后经微粒体的碳链增长作用,由丙二酰CoA提供一个2-碳原子单位形成二十碳三烯酰,之后进一步脱氢形成花生四烯酸(Innis等,1991),相互转化关系见图4。
图4 EFA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