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分析

2016-01-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尼龙脑膜炎脑脊液

刘 卫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宜兴 214221)

结核性脑膜炎(TBM)简称结脑,是最严重的一种肺外结核疾病[1]。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抑制炎性反应,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TBM患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为其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为探讨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治疗TBM的效果,我院对近几年收治的部分TBM患者在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TBM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中关于TBM的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均未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或严重的心肝肾系统疾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50.6±4.5)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20~79岁,平均年龄为(51.2±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每天清晨口服0.3g的异烟肼片、0.75 g的盐酸乙胺丁醇片、1.25 g的吡嗪酰胺片,每天服1次。让患者每周服2次利福喷汀,每次服0.6 g。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密切关注其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情况,避免其发生低钾、低钠等问题。

为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将500 mg的甲泼尼龙加入到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为患者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连续治疗5天。然后为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将15 mg的地塞米松加入到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为患者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其进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患者出院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评价患者治疗的效果。该评分的满分为15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意识越清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未出现任何后遗症,其GCS评分为15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未出现任何后遗症,其GCS评分为12~14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在加重。死亡:患者死亡[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经治疗,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1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为死亡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0例,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为死亡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了血脂及血糖异常、电解质异常、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血脂及血糖异常、电解质异常、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其进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氯化物及葡萄糖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其进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其进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s)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的水平(×106/L)蛋白的水平(g/L)氯化物的水平(g/L)葡萄糖的水平(mmol/L)对照组365.4±2.220.1±6.3112.6±26.73.2±0.632.8±6.53.1±1.0观察组362.6±1.312.9±5.493.6±20.31.9±0.825.4±5.11.1±0.5 t 6.5745.2063.3997.8005.37410.733 P<0.05<0.05<0.05<0.05<0.05<0.05组别n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d)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d)

3 讨论

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诱发的一种脑膜非化脓感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结核分枝杆菌导致患者的相关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出现毒性反应与迟发超敏反应,最终形成脑膜炎[3]。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抑制炎性反应,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免疫抑制等功效,能减少炎性渗出物的分泌量,进而改善患者颅底与椎管粘连、阻塞等症状,并缓解触发性动脉炎,预防其发生脑梗死。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从而改善TBM患者的预后。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均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甲泼尼龙的抗炎功能较强,作用与泼尼松相似。地塞米松是一种抗炎、抗过敏药物,常用于治疗危重疾病和各类炎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开始至意识恢复的时间、治疗开始至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其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氯化物、葡萄糖的水平均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总之,使用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陈锋,彭慕立,梁国华,等.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6):121-122.

[2]马秀珍.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93-94.

[3]周渊.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价值[J].药物与人,20 14,27(10):46-46.

猜你喜欢

尼龙脑膜炎脑脊液
尼龙6的改性研究进展
尼龙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电子及汽车用的高热稳定尼龙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