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
2016-01-10黄楠
黄 楠
(海门市中医院妇产科 江苏 海门 2261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30~50岁的育龄女性是此病的高发人群[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多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在剔除患者子宫肌瘤的同时,维持其子宫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了进一步比较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经B超检查,这些患者的子宫粘膜下均不存在肌瘤。经宫颈细胞学检查,这些患者的宫颈均不存在恶性病变。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0±3.25)岁。她们子宫肌瘤的平均直径为(6.05±1.21)cm。其中,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有19例,患有单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5例。在本组的这44例患者中,肌瘤位于子宫底部的患者有11例,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有16例,位于子宫前壁的患者有17例。腹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0±3.14)岁。她们子宫肌瘤的平均直径为(6.35±1.01)cm。其中,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0例,患有单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4例。在本组的这44例患者中,肌瘤位于子宫底部的患者有12例,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有15例,位于子宫前壁的患者有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或平卧位,对其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在其肚脐的上缘处做一个1cm的弧形切口,在此处置入腹腔镜,对其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具体位置、盆腔粘连的情况进行探查。然后,分别在患者右下腹的麦氏点和左侧的反麦氏点分别做一个5 mm及1cm的切口,并置入手术器械。将6 U的垂体后叶素放到20 ml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中,用穿刺针将此药液注入患者瘤体边缘的子宫肌层内。根据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切口走向。用超声刀切开肌瘤的假包膜后,分离其瘤体。使用双极电凝对患者子宫肌瘤的剥离面进行止血,确保剥离面无活动性出血后为其逐层缝合子宫肌层。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术前准备完毕后,在患者的下腹部做一个纵行切口,根据病灶的大小、数量及具体位置为其选择切口的走向和大小。在通常情况下,肌瘤的长轴方向即为切口走向,其切口的长度约为肌瘤长径的三分之二。将肌瘤完整地剥除后,用可吸收缝线对其子宫肌层进行缝合。最后,使用甲硝唑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对患者的盆腔进行冲洗,经检查发现此处无活动性出血后即可为其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及并发症(体位性低血压、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4 切口疼痛程度的分级标准
①0级疼痛:患者的切口无痛感。②Ⅰ级疼痛:患者的切口存在轻微的疼痛感。③Ⅱ级疼痛:患者的切口存在明显的疼痛感,需为其使用止痛药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其正常的睡眠。④Ⅲ级疼痛:患者的切口存在剧烈的疼痛感,其血压、脉搏等指标均出现异常。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腹腔镜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镜组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切口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5%。在对照组中,出现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患者各有4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8%。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进行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时间(d)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组4468.95±14.68*198.68±34.08*5.05±1.28*I级疼痛:28例II级疼痛:14例III级疼痛:2例4.55%(2/44)对照组4494.21±16.48269.52±49.418.95±2.03 I级疼痛:4例II级疼痛:16例III级疼痛:24例18.18%(8/44)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改变、下腹坠胀、腰部疼痛、白带增多及尿频等症状。此病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临床上常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该手术的切口更小,患者切口愈合的速度更快,且在切口处无明显的瘢痕形成[3,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瑞敏,候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3(10):852-853.
[2]翟高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4,5(11):6942-6943.
[3]李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27(03):359-363.
[4]黄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