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安宫黄体酮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探析
2016-01-10韩娜
韩 娜
(长春阳光妇科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41)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此病患者多为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不孕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但是,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安宫黄体酮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预防性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8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8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这8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并具有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指征[2]。我们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5)岁。他们手术的时间为(25.5±7.5)min,术中的出血量为(44.3±9.8)ml,住院的时间为(2.4±0.6)d。观察组44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6.3)岁。他们手术的时间为(26.3±7.8)min,术中的出血量为(45.6±10.5)ml,住院的时间为(2.2±0.5)d。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住院的时间(d)观察组4426.3±7.845.6±10.52.2±0.5对照组4425.5±7.544.3±9.82.4±0.6 T 0.4900.6001.699 P>0.05>0.05>0.05组别例数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
1.2 手术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宫腔镜手术。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方法是[3]:(1)在进行手术前3小时,将400μg的米索前列醇片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以软化其宫颈。(2)在手术开始后,协助患者取膀胱结石位,然后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3)将宫腔镜置于患者的子宫内,然后在宫腔镜的引导下对其子宫内膜 息肉进行切除。
1.3 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方法
1.3.1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预防性治疗。左氧氟沙星的使用方法为:每天服3次,每次服0.1g,应连续用药14天。
1.3.2 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安宫黄体酮的使用方法为:每天服3次,每次服2mg。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应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4]
预防性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预防性治疗结束后,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得知,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复发的情况,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7.3%(12/44)。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复发的情况,其病情的复发率为4.5%(2/44)。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494,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引起的[5]。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不孕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安宫黄体酮进行预防性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安宫黄体酮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效果确切。此药可作为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优选药物。
[1]陈勇,张少霞,陈小燕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预防宫腔镜术后息肉复发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4):2213-2215.
[2]于慧,周海慧.口服避孕药与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0):24-27.
[3]黄柳,范祎,何浪驰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103-105.
[4]王齐尔.曼月乐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J].母婴世界,2015,(2):13-13.
[5]朱丽.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