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1-10潘立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酶原阿替普尿激酶

孙 超 潘立强

(河北省博野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13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STEMI患者多采用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此疗法可使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迅速地恢复其心肌的正常灌注[1]。李翠萍等人的研究表明,在STEMI患者发病的6h内,对其进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其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其预后[2]。为了进一步探讨对STEMI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此病患者分别使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这12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STEMI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②患者的发病时间均<6h。③患者的年龄均≤70岁。④患者均无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按照用药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尿激酶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9例,女性21例。他们的年龄在2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8±6.24岁。其中,前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25例,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3例。在阿替普酶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18例。他们的年龄在28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07±5.59岁。其中,前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29例,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尿激酶组患者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将15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进行滴注的时间为30min。对阿替普酶组患者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将10U的阿替普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进行滴注的时间为30min。同时,让两组患者均口服300㎎的拜阿司匹林和300㎎的氯吡格雷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使用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开始进行溶栓治疗后的3h内,每隔30min为其复查1次心电图。在患者开始进行溶栓治疗后的24h内,每2h~4h为其复查1次心肌酶谱。观察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血管再通的判定标准

①在进行溶栓治疗的2h内,患者胸痛的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缓解。②在进行溶栓治疗的2h内,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其抬高的ST段回降≥50%。③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2h内,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其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患者的血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酶峰值提前出现(在其发病的14h内)。患者符合上述4项标准中的2项,即可判定其血管再通。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的比较

经治疗,在尿激酶组的6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血管再通,其血管的再通率为90%。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管均再通,其血管的再通率为100%。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尿激酶组的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出血或黏膜出血的症状,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1.67%。在阿替普酶组的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67%。阿替普酶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经治疗,阿替普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尿激酶虽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而起到溶栓的作用。但是,由于此药对多种凝血因子均具有降解作用,故用此药对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极易发生出血事件[3]。阿替普酶是一种单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此药属于新型的选择性溶栓药物。此药主要是通过促进纤维蛋白与赖氨酸残基的结合,促进纤维蛋白所结合的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化而达到溶栓的目的。另外,阿替普酶可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故此药对STEMI患者血液循环中纤溶酶原的含量及其全身纤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均较小,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4]。

综上所述,对STEMI患者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血管的再通率,降低其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陈国琴,史丹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1):177-178.

[2]李翠萍,李名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93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1):176-176.

[3]丁淑婧,侯开花,张建华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5):4763-4764.

[4]原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911-2912.

猜你喜欢

酶原阿替普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