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定实小:为数字化再造流程

2016-01-10

新校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面积探究老师

随着iPhone、iPad的诞生,孩子们开始在乔布斯的世界中长大,教育中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非常多,但在一线真正实践过数字化教学的老师却非常少。

我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从最初只有两个班的iPad教学,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个老师的研究团队、17个实验班、824名学生。一路走来异常艰辛,但也留下了我们思考和行走的痕迹。

为APP“对号入座”

刚试水iPad教学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经验,甚至临近开学,课题组仍然毫无头绪。我开始大量搜索数学教育类APP,研究这些APP的特性以及它们与课堂知识点的链接。通过搜索,我发现iPad中的APP资源极其丰富,教师要做的只是将它们分类,并合理运用这些功能辅助课堂教学。

在我看来,APP主要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练习类的APP,这也是最常用的。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综合各类练习形式的APP应用,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同时它可以借助网络互联,将所有学生的练习结果直接反馈给老师,反馈和评价也更加便捷。

如“bingo游戏”可以在游戏中练习计算。而“mathboard”是最好的计算练习软件,适合1到6年级,甚至方程也可以进行练习,练习结果能发送邮件给老师,让老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第二类是探究类的APP应用。探究类APP主要是指用于数学学习的专题性软件,它不是教的工具,而是学的工具。以数射线游戏为例,学生通过操作这个软件,就可以知道数的排列顺序。比如出现数据“30”,学生就拉动数轴,把数射线向右拉,把30放到它对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数的大小,又能够感受到数的排列顺序,这种探究活动比老师传统的讲授更有效率,因为它有体验的过程。

第三类是工具类APP应用。如“解释一切”(explain everything)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它录制一些板书视频给学生,用于讲解概念和习题,视频会直接导入到视频网站。它类似于电子白板,界面是空白的,将图片、文字添加上去即可,还可以随意拖拽、批注,在课堂上能巧妙地解决学生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用它的书写功能还可以简单录制一节5分钟左右的微课。又如几何画板,它是几何教学的利器,学生可以在这个画板中随意地用类似橡筋的工具拖拽出各种图形。工具类的APP适用于教师课堂的演示、制作微课,学生也可以用它来验证概念、练习操作。

那教学当中是否要从头到尾用这些软件呢?大家看下面这个流程图,跟传统教学差不多。但在左下方我画了一条虚线,这条虚线上部分是可以借助技术的,下部分不建议使用技术,课中的面对面交流、展示和抽象、归纳概念环节只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而技术在创设情境、探究、练习中更有优势。

基于学习平台的教学流程再造

APP教学有一个缺点,软件更新速度快,教师要寻找合适的软件有很大难度。同时,这样的教学虽然简单可行,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根本的办法并不是融入一些代替传统教学环节的APP。于是,我们尝试了教学流程的再造。

学校与企业合作打造的翼学院平台给了我们进一步实践数字化教学的舞台。我开展了翻转课堂实验,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基于数据的教学流程再造。

基于数据的教学流程再造“五环节”模式

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在课堂学习中接触“面积”的概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的实际面积观念”。

1.发布挑战

课前任务中,我们让学生在翼学院平台上观看微视频《面积和面积单位》,初步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等知识,然后完成我们提前编辑在平台上的进阶作业,并在“学习圈”(相当于微信的互动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同学的问题。

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会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如实反映,让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此判断他们是否达到教学起点要求,进而确立接下来课堂中学习的重难点。

2.反馈课前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是解决课前的问题,教师从反馈课前任务进入课堂。群体数据帮助我们发现班级整体的知识薄弱点,比如从班级的整体数据来看,进阶作业第5题的用时最长,正确率仅25% ,显著低于其他试题。说明学生对面积的意义缺少体验,仅仅停留在物体的大小,在课堂中需将此知识目标作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开展操作、讨论和辨析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随后分析个体数据,发现典型错题,辨析错因。这是对课前活动的回应,也是基于数据重构课堂的第一步。

3.共同探究、测试

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学生要学会运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些表现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任务一是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我给出三个图形,要求学生将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说明操作方法。这是考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应用,任务中渗透了数方格、观察、重叠等方法。学生在观察、归纳和比较的过程中,体会面积单位的作用,理解不同比较方法的应用价值。

课前学生已经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和意义,在任务二中,我引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让他们通过知识迁移,在iPad几何画板中设计3平方厘米的图形,以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学生已经知道半格也可以表示面积,因此在操作和交流中,他们发现了各种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

探究活动之后,我们进行在线课堂测验,测验的每一道题对应教学目标,通过对正确率和时间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哪些教学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哪些目标还未达成。下图为课堂测验的学生答题情况。

4.组织学习活动

这节课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已经达成了教学目标,我选择用时多、正确率低的习题进行简单分析和讲解。

而“暴露”错误是信息技术的天然优势。对于小班化教学的老师来说,不妨尝试测试后的分组分层教学,让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实施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也是前置的。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会根据课程标准分析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初步设计一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预先做一个评价量表。每个学生根据量表自评,回溯反思学习过程,更容易明白必须要掌握哪些知识,并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学会。

创课:营造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

教学五环节提出之后,我们反复实践,几乎每两周上一次实践课,但发现孩子们在课前任务阶段出现的问题较多。不同的课型需要特定的课前任务形式,除微课和练习外,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或许更好。我们呼唤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包容更广大的教与学空间。“创课”应运而生。

学校不断完善翼学院互联平台,与企业共同研发出“创课”功能。“创课”就是一种给主题图片加上各种互动标记的内容形式。在创课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上加注声音、文字、视频等标签强化概念。在课堂上则可以作为展示工具,为我们课堂的探究方式提供多种可能。

“创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作业的新形式,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源构建学习内容,打破了以往微课以单一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格局。简单、直接的操作容易快速上手,而数学学科的数字化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归纳、发现数学知识,利用创课平台可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创课主要有三种协作情境。

创客的三种协作情境

1.主题讨论型创课

主题讨论型创课是指多人围绕同一创课进行讨论,可以使用语音、文字、图片,甚至链接其他创课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特别有效。

暑假,夏果同学接收到老师发布的创课挑战——“奥数达人”,发现一道有趣的数学题:1+2+3+……+100等于几?数学家高斯怎么想的?他点击视频标签观看了视频,理解了数学家高斯解答这道题的方法,发现解法居然如此巧妙,而老师在创课发布的另一道题,“2+4+6+8+10+……+98+100”,能否用类似的方法解答呢?

夏果在学习圈中发布了自己的解题过程,吸引同伴也纷纷参与讨论,引起了不少关注,没多久学习圈便汇聚了几十条文字、语音回复。老师点击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回答,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或者帮助学生纠错,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得以在暑假中延续下去。这也为学习迁移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新的生活情景当中,并通过口头表述将已经领会的技能说出来,而口头作业中呈现的焦点问题更可以成为新一轮学习的起点。

2.二次创作型创课

二次创作型创课就是教师发布创课,学生以此创课为模板进行修改、创作、分享和互评。通过探索二次创作型的创课,我们尝试进行任务模块化,简化制作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未来众筹基于标准的学科创课模板提供实证基础。

3.自主原创型创课

自主原创型创课一般会由老师发起,学生则把自己构思的创课关联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还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点评或指导。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我曾请学生在暑假里记录一次自己的超市购物经历,并要求学生提一个关于此次购物活动的数学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学生们提交的创课图文并茂,一些甚至还有语音解说和微视频,非常生动有趣。大家也都很好地完成了“学术”任务,比如小姜同学运用连加计算了他购物一共花了多少钱,而拉拉同学则运用连减计算了应找回多少钱。

诚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应用班”的孩子们通过五年的信息化、个性化教育后,能否在考试中交出令大家满意的答卷,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新课改”中所描述的愿景——学生们能真正主动、积极、独立、富有个性地学习,并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一定将在这些孩子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

猜你喜欢

面积探究老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用面积求坐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