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2016-01-10毛金龙吴劲中胡满花
毛金龙,吴劲中,胡满花,洪 雨
(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湖南 平江 414500)
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毛金龙,吴劲中,胡满花,洪 雨
(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湖南 平江 414500)
平江县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区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危害程度高,不加强防控,会给林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探讨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策,为有效地保护平江县域森林资源、推动平江县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防控;对策;平江县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汨水、罗水上游,113°10′13″—114°09′06″E,28°25′33″—29°06′28″N。全县国土总面积41.18万hm2,林地面积28.82万hm2,占国地总面积的69.98%,森林覆盖率为63.20%,活立木蓄积量497万m3,立竹4 995.4万株,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区之一。
1 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现状
1.1 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平江县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主要为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根据平江县林业局自1978年以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统计年报,马尾松毛虫累计发生面积26.24万hm2,最高峰1989年发生面积7.19万hm2,1984—2000年的马尾松毛虫发生处于高峰期,随后处于较平稳的发展趋势(图1);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4.43万hm2,2015年最高峰发生面积0.45万hm2,近10多年来出现了周期性的危害现象,2003年到2005年期出现高峰危害期后,直到2013年又开始呈上升趋势(图2)。
1.2 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由于大面积的营造湿地松、桤木等新品种的栽植、以及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及环境破坏等原因,对平江县局部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了一些突发的次期性灾害,具体见表1。
表1 平江县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统计表年份松梢螟萧氏松茎象亮壮异蝽油茶象甲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松赤落叶病201197.843.926.770.4456.7243.549.7201292.050.432.374.7408.9207.146.7201366.759.728.391.1369.3134.744.9201439.567.525.782.2352.5131.137.3201545.366.224.7113.3283.5108.0
1.3 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由于2008年冰冻灾害的发生、冬季温度上升、春季连续阴雨天气以及生物生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大自然的微生态环境,一些历史上从未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也会引起小面积的灾害的发生。如:2009年福寿山镇发生松褐天牛,枯死松树21716株;2011年新造的国外松发生松赤落叶病300 hm2;2015年南江镇发生松叶蜂100 hm2,板江、大洲乡发生刚竹毒蛾667 hm2。
2 影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因素
2.1 气温变化
平江县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在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70年代气温缓慢回升, 90年代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气温以0.08 ℃/10 a的速度在不断上升。年平均气温16.8 ℃,常年积温6185.3 ℃,全年最低一月平均气温4.9 ℃,全年最高七月平均气温28.6 ℃,平均年降水量1450.8 mm。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种群数量增加。
2008年1月起连续40多天的冰雪灾害,80%拦腰折断的雪压木难以清理下山,积压在林地内腐烂,严重破坏了微生态环境,使得当年福寿山镇的松褐天牛严重爆发,最高虫口密度为118头/株,全镇枯死松树21 716株,随后通过埋放天牛引诱剂诱杀,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2.2 封山育林
70—80年代人畜活动频繁,放牧、砍柴等上山人员多,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破坏了林间的生态环境。90年代后采取封山育林、限额采伐、保护阔叶林等措施以及居民烧用煤、气、电,使林间保持原始的生态植被,生物群落得以协调发展,病虫灾害相应减少。但林间郁闭度的增加、腐殖的杂草、落叶的增厚,为喜阴、喜潮湿的林业有害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萧氏松茎象、根腐病的发生蔓延。
2.3 树种结构
90年代前平江有成片的楠竹、马尾松、杉木等纯林,脆弱的生态环境、较低的生物多样性, 80年代的马尾松毛虫100%的爆发,发生面积0.45万hm2,最高虫口密度高达256头/株,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活起居。从21世纪开始平江营造混交林,增加阔叶林面积,调整林种结构,改善物种生存环境,增加食物链,创造和谐的林业生态空间,有效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在新工科背景下,《数据库维护与编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尽可能达到新工科人才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林权制度改革
平江县20世纪90年代前林地属于集体所有,广大林农没有经营权,林地收益与个人关系不大,主要依靠上级部门和政府的防治投入。进入21世纪后,林权制度改革,山有主、主有权,实行“谁经营、谁防治、谁受益”的管理制度,林农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参与灾害防治,达到了及时控灾防灾的效果。但平江县外出打工人员达55%,劳动力缺乏,多数山林无人照管,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时不能及时得到防治,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给灾害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5 化学防治
80年代前主要采取化学防治,长期使用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同时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天敌的生长环境。90年代后主要采取施放白僵菌、BT制剂,灭幼脲、赤眼蜂等生物治理[1],近几年平江的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保护了林间的天敌,保护了生态环境。
2.6 检疫预警
我国的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检疫对象都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平江县多次发文杜绝外来松木的调入,加强产检、调检和复检(其三检率均达到100%)。严控无检疫合格证苗木上山造林,对外来光缆、电缆盘和包装材料进行复检,特别是蒙华铁路修建项目和平江火力发电项目的启动,平江加强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控制外来生物,特别是杜绝周边松材线虫的入侵。
3 林业有害生物的趋势分析
根据平江县历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结合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气象资料,经数学模拟分析,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发生面积5000 hm2左右,其中常发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呈上升趋势,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呈下降趋势。
3.1 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3.1.1 马尾松毛虫
从表1中看出,马尾松毛虫在1989年的爆发高峰后,采用了生物工程治理,使用白僵菌、BT制剂等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2]。改变了原来10年一大灾,五年一小灾的爆发规律,预测今后10年内的发生面积在每年133 hm2左右,不会造成大的灾害[3]。
3.1.2 黄脊竹蝗
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特别是夏季持续高温,给黄脊竹蝗的猖獗提供了条件。从表1中看出竹蝗在2005年发生面积0.41万hm2,2015年后发生0.45万hm2,出现历史上的最高峰,成灾面积66 hm2,并且每次高峰持续3~4年。根据预测2016年发生面积0.45万hm2,成灾面积66 hm2。
3.2 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3.2.1 萧氏松茎象
近10年来,平江县湿地松营造面积不断增加,湿地松对萧氏松茎象的抵抗力薄弱,发生面积达65%以上,主要危害树干基部。人为活动的减少,以及造林4~5年后抚育次数的减少,林间郁闭度会不断增加,根据表1预测萧氏松茎象呈上升发展趋势。
3.2.2 亮壮异蝽
随着平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寨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及名胜风景区的开发,亮壮异蝽危害有严重的趋势。幕阜山每年发生267 hm2,即使对林木没有危害,但影响旅游观光和人们的起居生活,人体接触后皮肤红肿、奇痒。根据游客量的增加,气温的升高预测其将呈上升危害趋势。
3.3 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由于近几年气候的变化、树种的改良,松褐天牛、松叶蜂、灯蛾、刚竹毒蛾、松赤落叶病等局部区域的发生。根据30多年监测调查以及2016年元月的低温天气,突破自2000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8.1 ℃,低温对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的影响,预测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将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蛾类害虫将呈急剧下降趋势。
4 防控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国家级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趋势分析,提出以下防控对策。
4.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改变传统的监测手段、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方法[4],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县、乡、村、组的监测网络、建立人人相通的微信平台,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通信,及时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问题。
4.2 适地适树,选择抗病虫的当家品种
在新建营造林时,一定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科学的规划,采用本地优势优良品种。在必须引进新品种时,一定要进行引种试验,本地驯化后才能推广营造[5]。
4.3 严格检疫执法,控制外来入侵
林业有害生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潜伏性等特性[6],如松材线虫病能远距离传播,潜伏期长,在旧木材中也能潜伏,只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能繁殖猖獗。加强检疫检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7]、本土有害生物的扩散,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4.4 加强交流学习,推行资料共享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有其传播性、入侵性和抗药性等特点,省、市、县之间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掌握周边县市的虫情动态,及时发布和交换预警信息,推行林业有害生物资料共享,达到联防联治的目的。
[1] 陈志芳.浅谈宁蒗县森林病虫害现状及治理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2):162-164 .
[2] 胡满花,梅灿,万含良,等.平江县马尾松毛虫灾害下降原因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105-108.
[3]唐晓琴,卢杰.西藏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 242-244.
[4]马宏毅.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绿色科技,2015(1):153-154.
[5]邱立新.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森林病虫, 2014(4):28-32.
[6]王蓬.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03-106.
[7]周茂建.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7(2):71-72.
OccurrenceTrendAnalysis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ofForestryPestsinPingjiangCounty
MAO Jinlong,WU Jinzhong,HU Manhua,HONG Yu
(Forestry Bureau of Pingji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Pingjiang 414500,Hunan,China)
Pingjiang county is one of the key forestry areas in Hunan Province, which has many forest pest types, high damage degree and great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f Pingjiang county forestry pes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effectively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logy,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ingjiang county.
forest pest;trend;prevention and control;ountermeasures; Pingjiang county
2016 — 08 — 03
毛金龙(1978-),男,湖南省平江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造林、林业调查工作。
S 763
B
1003 — 6075(2016)02 — 0045 — 04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