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资源在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以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为例

2016-01-31陈文胜赵洪波贾方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2期
关键词:随州市随州神农

赵 辉,陈文胜,吴 吉,赵洪波,程 诚,贾方梁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武汉 430074)

浅析文化资源在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以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为例

赵 辉,陈文胜,吴 吉,赵洪波,程 诚,贾方梁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武汉 430074)

从突出产业个性、拓展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和升华发展理念等方面,反应文化资源在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坚持文化与产业互为支撑等建议,以期为促进生态产业园建设和运营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化资源;生态产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生态概念也不断融入到各类产业的发展当中。从国家战略到各个地方发展的各个层面,多种类型的生态产业纷纷涌现,而这些产业的规划和建设大多围绕如何将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环保技术理论相结合的战术层面展开[1],却忽视了“文化”——这一战略层面的重要因素。目前,将文化资源引入产业发展基础战略的产业实体较少,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 区域概况

1.1 自然环境

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均川镇的药山村,总面积607.8 hm2,地处大洪山北麓余脉,以丘陵地貌为主,岗谷相间,地势舒缓。西部和北部相对山高林密,最高的药山顶海拔332 m;中部和东部山体坡度平缓,平均海拔160~180 m,地类多为宜林荒山,有少量旱地分布;南部有一小型水库,面积约为33.1 hm2。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080 mm,年均气温15.5 ℃,无霜期194~280 d,光照时数2099 h,日照百分率47%;土壤成土母质多为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粘土沉积物,质地较粘重,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黄棕壤、黄褐土等,土层厚度30~50 cm,土壤pH值6~7,呈中性偏微酸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有效氮、磷、钾含量较低;植被以马尾松、栎类为主,另有少量湿地松、杨树和竹类分布。

1.2 交通区位

产业园所在的随县均川镇交通十分便捷,麻安、福银和许广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互通;麻安高速“大洪山东”出口距产业园仅7 km;规划中的汉十客运专线从距产业园不远的随州市区南部经过,并设随州南站。产业园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的交汇地带,距武汉市仅2 h车程,区位优势显著。

1.3 相关产业现状

目前的区域内相关产业主要是农业和生态旅游。随州市农业除普通粮食种植外,以生产花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业规模较大,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此外,当地兰草的栽培业也颇具规模,有中国蕙兰之乡的美誉。2014年随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9亿元。

随州市的旅游业主要围绕神农文化、大洪山风景名胜和编钟历史文化三大旅游展开。“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业投资共计110亿元,以神农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旅游产业投资约为30亿元,与该产业园毗邻的大洪山风景区建设投资也达到了7.5亿元。据统计,2014年随州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 58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6.9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17亿元[1]。

2 文化资源优势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随州市影响力较大的文化资源主要有炎帝神农文化、编钟文化和佛教文化。

2.1 神农文化

随州是炎帝神农文化的起源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厉山神农洞、神农井、神农社等遗迹也佐证了神农起于随州厉山的论点。炎帝神农带领炎黄子孙用智慧与勤劳,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告别了荒蛮时代,创建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永远感怀的文化始祖。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饮食习惯、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2]。民间相传,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为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随州市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缅怀华夏始祖。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不顾路途遥远,前来谒拜炎帝神农,随州作为神农故里已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同。

2.2 编钟文化

1978年曾侯乙编钟于湖北随州出土,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这是中国文物考古史、音乐史、冶铸史上的重大发现,被赞誉为“第八大世界奇迹”。编钟作为中国文化使者,至2014年已巡展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聆听过编钟演奏。

2.3 佛教文化

随州西部的大洪山是佛教名山,山中慈恩寺是佛教曹洞宗的发祥地。相传药山顶原有一座寺庙,庙里供奉着一座灵验的金身菩萨,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参拜。后因战争破坏,加上寺庙年久失修,寺庙倒塌,菩萨也不知所踪。但村民认为寺庙原处位置仍有神灵庇护,依然坚持到此祈福,还有些村民自己携带小型神像安放于此,以求得到菩萨保佑。寺庙遗址旁有一口被大石封住的水井,相传水井本是寺庙僧侣生活取水之井,异常清凉。

2.4 药山渊源与本草文化

《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3]。据考证,神农采药的路线大致为:西出厉山、经安居、入药山、过谷城、抵达神农架(西距药山不足200 km),其中药山相对周边地区而言药用植物较多,为神农首识植物药性、创立中药之源地。神农用生命探索医药之路、用生命护佑生民的崇高精神,为后人所景仰,为感念神农创造中药之功,后世将此山称之为“药山”。神农创药之初,文字尚未出现,所获植物药性经验皆为口耳相传,直至东汉时期才被当世医者整理成书。该书因起于神农,所载药物多为植物,故得名《神农本草经》,为中华中草药首本理论著作。因此,中华传统药学古称“本草”,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总集其大成,形成了“君丞佐使”和“四气五味”等独特而完整的药学体系[4]。

3 文化资源对产业园的作用

3.1 突出产业个性

近年来,国内生态产业发展迅猛,各种冠以“生态”头衔的产业园区、观光体验区、文化公园及休闲农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能充分发掘地方资源的深层特色,不断发展且经久不衰,并最终成为地标性产业的成功范例并不多。目前这些产业在建设中大都犯了“邯郸学步”的毛病,为追求“速成”,过多模仿和照搬外来事物,而对自身的特色文化底蕴视而不见,没有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自身的特殊资源,使整个产业失去了应有的个性,也失去了长久存在的生命力。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的建设,紧紧抓住了产业园所在地——药山为“神农首识植物药性,始创中草药之地”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在积极融入随州市神农文化产业的同时,始终坚持“本草文化”这一文化内涵特色,重点打造中草药GAP种植、神农本草文化特色旅游和中医养生休闲三大重点产业板块,既强化了该地区的文化产业特色,又突出了自身的“神农本草文化”个性。

3.2 拓展产业链

产业链的拓展有三个维度,即价值链维、供应链维和知识链维[5]。对于已有的传统产业而言,产业链的拓展和完善往往围绕其核心产品展开,完善从原料采购直到售后服务各环节的供应链,并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其价值链,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得以拓展和完善。而对于生态产业这一新兴行业而言,其产业还处在初期开发阶段,其产业链尚处在基础拓展阶段。目前的当务之急便是对各类消费群体进行生态产品消费理念的培育,而理念培育的纽带往往源于受体已有的文化认知。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正是从知识链这个维度出发,以融入全球华人血脉之中的神农本草文化为主线,将园区内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与神农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对园区的生态产业链进行了广度的开拓和深入的挖掘,在市场消费理念的导入方面占尽先机。

3.3 升级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分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来看,加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求相对更为迫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核心是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占比,而产业的附加值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6]。在生态产业领域,由于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技术保密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通过提升技术含量来增加产业附加值的成本相对较高,且领先地位难以保持。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先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区域主体文化——炎帝神农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药山传说、以及由神农文化发展的本草文化,通过整理、筛选、挖掘,拓展开发了中草药GAP种植、药用植物观赏、中草药采收及中医药养生等特色生态产业,丰富了园区各项基础产业的文化内涵,使园区的产业结构层次得以显著提升。

3.4 升华发展战略

生态产业的建设要求将生态学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在产业发展中力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但大多生态效益对于生态系统中的人类个体而言,其表象并不如经济效益那样直接,很难使其积极主动地为之买单。目前我们常见的那些冠以“生态”头衔的产业实体,大都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仅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产业的副产品在其宣传方面加以利用,多围绕如何将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环保技术理论相结合的战术层面展开建设[7]。而随州药山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战略从文化角度出发,以深入炎黄子孙血脉中的神农本草文化为内涵和底蕴,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融入在园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并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层面体现了园区产业的重要社会效益,使其发展战略得以升华。

4 建设理念及重点

4.1 建设理念

在随州市大力发展神农文化旅游业的产业环境背景下,以该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交通区位以及土地资源等产业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药山地区深厚的神农本草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以GAP为管理模式的中草药种植业和以本草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业。用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品位,用产业实体促进文化传承。

4.2 建设重点

4.2.1 中草药GAP种植业

药山生态产业园的中草药GAP种植板块位于园区的东半部,占地面积190.8 hm2,根据中草药GAP 标准要求,该板块分为科研、种植和初加工3个基础区块。

种植区位于园区的东部,该区坡度、土壤和水源等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内部划分为4个小区,主要栽培牡丹、白菊、半夏和丹参等4个品种;科研区与初加工区相邻,在园区中东部的贺家垴附近,海拔120~160 m之间,土壤条件相对较好,且水源充裕,交通便利。

4.2.2 生态文化旅游业

药山生态产业园的生态文化旅游板块位于园区的西半部,占地面积417.0 hm2,分为本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和部落农耕文化等3大专题区。

本草文化专题区位于园区中部,紧邻东部的中草药GAP种植区。建设有本草园、百花园、道地药材园、五味中药园等专题园。结合中草药GAP种植区的建设,设有中草药种植观光区和采收、初加工体验区。

中医药养生文化专题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紧邻红安水库沿岸。建设有中医药养生园、食药同源体验园以及水上休闲养生园。

部落农耕文化专题区位于产业园西部,以药山主峰的神农纪念馆为核心向东南辐射,分别建设有丛林狩猎、食材采集、篝火露营等休闲体验专区。

5 发展建议

5.1 保持和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

开发建设势必会改变部分原生态环境,但必须始终牢记一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园区内所有产业的品质保障基础,失去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园区的GAP种植业和以本草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旅游业都将失去必要环境支撑。因此,必须始终将保护和利用好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发展的核心理念。

5.2 保持特有的自身文化特色

差异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具体到生态文化产业方面,如何才能在众多冠以生态头衔的产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其在产业中的优势地位?杭州的西湖旅游产业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答案,那就是在追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论是采纳何种先进理念,还是引入了何种先进技术,都要紧紧围绕特有的文化资源基础,始终保持产业自身的文化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始终在不断更迭变换的产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5.3 坚持文化与产业互为支撑的经营理念

以特色文化为底蕴,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积极开拓相关产业。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守园区各类产品的文化根源,让特色文化的精髓在产业的发展中得以传承和推广,使其成为融汇在消费者血脉中的长效广告。

[1] 随州网.2014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3-14).http://www.suiw.cn/article-91036-1.html.

[2] 潘世东.论炎帝神农尝百草对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4):13-15.

[3] 张广保. 淮南子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497-498.

[4] 余亚纲. 中药理论与本草学术系统三元结构性[J].中国中药杂志,1989(9):48-50.

[5]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8(11):133-136.

[6] 厉无畏,王玉梅.论产业文化化[J].科技和产业,2004,10(11):8-12.

[7] 韩良,宋涛,佟连军.典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其借鉴[J].地理科学,2006,26(2):237-243.

ABriefAnalysisonCulturalResourcesEffctioni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IndustrialPark: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izhou Yaosh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as an Example

ZHAO Hui,CHEN Wensheng,WU Ji,ZHAO Hongbo,CHENG Cheng,JIA Fangliang

(The Forestry Prospect & Design Institute of Hubei Provence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Through protruding industry personalities, expanding industrial chai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sublimation, We analyzed cultural resources eff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izhou Yaosh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ome proposals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uch as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aining its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sisting on the management concept that culture and industry were supported each other, on renf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s.

cultural resources;ecological industry;construction

2016 — 03 — 15

赵辉(197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和生态产业规划、咨询、设计等工作。

F 326.23

B

1003 — 6075(2016)02 — 0015 — 04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6.02.004

猜你喜欢

随州市随州神农
随州市民宗委命名24个“民族团结之星”经营户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神农鞭药和尝药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