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同的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6-01-09赵立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平均值

郭 莉 赵立民

(1.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北 三河 101600;2.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胸泌外科 河北 三河 101600)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行血常规检测主要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身体状态的一种检测方法。目前,临床上为患者采集血液样本的部位包括静脉和末梢。相关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采血部位会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其病情的判断[1-2]。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700例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700例患者。按照采血部位的不同将这700例患者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每组各有350例患者。在末梢血组的350例患者中,有男性220例,女性130例。他们的年龄在17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6士4.58岁。其中,肺部感染患者有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80例,高脂血症患者有100例,胃溃疡患者有40例,高血压患者有70例。在静脉血组的350例患者中,有男性228例,女性122例。他们的年龄在18岁~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7士4.62岁。其中,肺部感染患者有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70例,高脂血症患者有90例,胃溃疡患者有60例,高血压患者有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为末梢血组患者采集末梢血作为检测样本,具体的操作方法为:①对患者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内侧进行按摩,以使该部位充血。②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③检验者将采血针刺入到患者的指尖内侧后立即拔出,将第一滴血挤出后,用微量吸管吸取20μL血液,然后用无菌棉球对其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止血。为静脉血组患者采集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具体的操作方法为:①让患者取坐姿。②对患者肘部静脉血管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其肘静脉血管进行穿刺。③穿刺成功后,连接采血针的末端与血常规试管,采集2mL的血液后拔出采血针。轻微晃动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以免样本中的血液凝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采血。使用SYSMEX—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本次研究所用的试剂均为原装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末梢血组患者的第一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210.05±43.69×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02.32±12.91 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6.35±3.20×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57±0.32×1012/L。对末梢血组患者的第二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198.26×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98.36±11.08 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5.91±2.61×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32±0.80×1012/L。对末梢血组患者的第三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219.36±45.71×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95.36±10.02 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7.01±1.58×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82±0.45×1012/L。对末梢血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的结果存在不稳定性。对静脉血组患者的第一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224.36±29.20×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21±14.23 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5.19±1.02×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85±0.66×1012/L。对静脉血组患者的第二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223.25±28.01×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4.15±14.02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5.12±1.10×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84±0.56×1012/L。对静脉血组患者的第三次采集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其血小板的平均值为224.01±29.13×109/L,其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4.02±13.11 g/L,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5.10±1.02×109/L,其红细胞的平均值3.79±0.45×1012/L。对静脉血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的结果较为稳定。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s )

表1 对两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s )

组别(n=350) 采集次数 血小板(109/L) 血红蛋白(g/L) 白细胞(109/L) 红细胞(1012/L)静脉血组第一次 210.05士43.69 102.32士12.91 6.35士3.20 3.57士0.32第二次 198.26士32.68 98.36士11.08 5.91士2.61 3.32士0.80第三次 219.36士45.71 95.36士10.02 7.01士1.58 3.82士0.45第一次 224.36士29.20 115.21士14.23 5.19士1.02 3.85士0.66第二次 223.25士28.01 114.15士14.02 5.12士1.10 3.84士0.56第三次 224.01士29.13 114.02士13.11 5.10士1.02 3.79士0.45末梢血组

3 讨论

人的血液中包括血细胞、血浆、细胞因子等多种成分。进行血常规检测可及时发现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的改变。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判断其身体的状况,以便及时对其疾病进行诊断[3]。有研究表明,用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另外,患者肘静脉的血流速度快,方便抽取,且不会受到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末梢血的采集部位有指端、耳垂等,在这些部位采集血液样本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但若患者的末梢血出血不畅或出血量少时,则需反复挤压,可导致少数的组织液混入到血液样本中,从而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4]。另外,在采集末梢血时需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会使细小纤维混入到血液样本中,从而导致检测仪的技术微孔产生误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末梢血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静脉血组患者的3次采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研究结果与高凤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与使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相比,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更具有精确性和可靠性。

[1] 韩日红.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影响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3):139

[2] 李蓉.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9):133-134

[3] 李同淑.浅析血液常规检查中各方面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外健康外摘,2013,10(08):99-100

[4] 王东蕾.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73-2374

[5] 高凤,曾佩,卢月珍.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动脉导管采血法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4):623-624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平均值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血常规解读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