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联动”机制下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6-01-09丁佩芬

职教通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整合+联动”机制下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丁佩芬

摘要:面对区域产业集群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创新校企资源“整合-联动”新机制为切入点,积极引入国际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构建了一种新颖的II-CDIO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其创新内涵及理论与实践意义。从实践的角度,重点提出了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整合-联动”式机制的创构思想,以及适于高职专业群教育的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理念与思路。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示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CDIO;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资源整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之影响因素及激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SCG250)

作者简介:丁佩芬,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面对宁波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长足、稳定的发展态势,地方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肩负起为该产业集群培养与输送大量具有一定职业竞争力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使命,而校企合作,实现多方资源整合将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所提出的CDIO(方法构想(C)、方法构造(D)、方法实施(I)和具体操作(O))理念是“从实践中学习”和“基于工程的教育和学习”等思想原则的集中体现。[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于CDIO教育理念尚处于学习研究阶段,急需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文在探索与实践“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新机制下,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提出一种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符合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群II-CDIO人才培养模式,其特色与创新体现在:(1)探索一种校企资源“整合与联动”的新范式,第一次提出将校企软资源和硬资源的多维深度整合,以教育硬资源的联动,带动教育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创新性地融合两个教育主体资源“导师+学生(或员工)”和一个客体教育资源“课程(或工程)”,联合实现师资团队的校企双通道培养模式和学生(或员工)的职业孵化培育,并构建了一个融合校企软、硬资源的立体化教育空间;(2)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区域产业集群,探索一种适于计算机专业群的新型II-CDIO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II-CDIO教学体系的“三层面构建法”和II-CDIO工程化课程体系的三级构建与实施原则;(3)提供了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即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方面可推广的新范式。

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途径的探索,本质上是试图实现校企软、硬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开发利用,即在校企硬资源(基地建设)联动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教育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由此,在探索校企合作途径上,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多方联动,构建“整合-联动”式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将是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在校企资源“整合-联动”新机制上的II-CDIO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便是一种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项目教育理念的、培养符合现代企业所需人才的IT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已有实践证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与区域企业的双赢合作,彼此获得对方提供的技术、人才或师资、资讯服务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开放式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水平的有效途经。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探索校企双赢合作的道路上,总体缺乏一种符合其实际发展现状和客观需要的特有运作模式,导致校方和关联企业双方在合作方式、融合深度以及实绩效果等方面往往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与合作双方的利益预期之差距尚鸿沟明显,鲜有真正建立在互赢互补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合作双方大多对所实施的校企合作方案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尤其是在合作方案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的有效指导,导致双方在合作实践深入中处于渐次消怠与慌乱被动。另外,浙江(尤其是宁波)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与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匹配,与产业链对应的人才链,尤其在信息电子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面仍有很大不足。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问题上,缺乏多维度的校企资源整合。由于缺乏一种符合校企共同利益的合作平台,使得现有模式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不足,难以摆脱校企“双赢”行为驱动的“平行线困境”,难以真正开展校企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利用;另外,现有模式仅对校企师资资源进行了单一层面的整合,而对教育软资源“师资(或双导师)+课程(或工程)+学生(或员工)”的综合开发缺乏整体性思考,导致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部视角,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校企合作教育的质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群,于2004年开始进行基于“平台+岗位”课程体系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改革与实践[2],虽在多途径的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基于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工程化课程体系构建、“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运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改革实践经验与成效,但在改革实践中,也凸显了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和价值未能一致化地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导致学生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感缺失,渐而失去专业学习兴趣;(2)工程化课程的开发建设与教学运作仅停留在概念或理论上,课程群的“工程-职业”关联性较弱,实操性不强,经常出现工程化课程难以实施的尴尬现象,课程建设与实施模板化与程式化现象严重。其关键原因在于工程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缺乏来自于工程项目系统化实操经验的指导与系统化的质量管理等框架性理念支撑;(3)面向专业群的职业岗位软实力(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顾此失彼,导致面向职业岗位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培养的割裂。学习者的关键性职业素养(如彼此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能力等)的缺失现象较普遍,使得其对专业现象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将面向区域信息电子产业集群,在积极探索“官、产、学”利益休戚相关的“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创新机制下,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项目化教育理念,提出一种融合“硬技能”和“软技能”的II-CDIO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二、“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引入企业化运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官、产、学”利益休戚相关的“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实现企业资源、学校资源最优配置的“整合-联动”机制的创新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整合“师资(或双导师)+课程(或工程)+学生(或员工)”等教育软资源,提升和拓展实践基地功能,着力构建利于提升实训基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将依托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与制度,以“学堂(课堂+网堂)+基地(校内+企业)+工作站(工作室+社区站)”的二元三维联动机制的创建为切入点,着力整合“师资(或双导师)+课程(或工程)+学生(或员工)”等教育软资源,研究适于推广的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运作机制,其内涵与意义在于:(1)实现教育软、硬资源的“整合-联动”,以全面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教育硬资源的建设完善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建,构成了彰显高职教育质量特色的重要内容;(2)基于教育硬资源的联动模式构建,解决了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行线问题”(即由高职院校的主观期愿和企业利益驱动目标所构成的两条平行线)困境,通过课程建设模式的创新,提出课程即工程、学生即员工的理念,是驱使“平行线问题”偏轨交汇的磁力。同时,实践环境的二元三维联动,不但为学生(员工)提供职业孵化服务,也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真正构建提供输氧通道;(3)将学生即员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为其提供职业孵化服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的就业发展战略[3],是丰富、深化和完善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观的客观需要。高职教育以综合性职业岗位需求为能力培养依据,以“泛就业观”为人才输出导向,并基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新战略而与时俱进,这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现实发展需求,又能体现其正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教育硬资源二元三维联动机制的创建,通过提升和扩展基地的功能,深刻体现了这种新的创业型就业观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教育软硬资源的“整合-联动”机制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关于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和师资、课程与学生等软资源的整合开发模式,以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分析范式。同时,通过上述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提供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的实践通路和推广应用范例。

三、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内涵与意义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提出在“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机制下,以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实现面向专业群的工程化课程体系,进而提出融合职业素养教育与CDIO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II-CDIO人才培养模式新框架(见图1)。在校企资源“整合-

图1 “整合-互动”式“II-CDIO”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联动”的新机制下(如字母“II”下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硬技能和软技能为双支撑(如“II”字母中的“││”),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个人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延展学习者的职业发展核心能力(如字母“II”上的“—”),从广度上增强其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扩大其职业发展的活动空间。II-CDIO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1)该模式是国际先进的CDIO“在实践中学习”工程化教育理念的新的解析范式,其以创新的校企合作机制作为II-CDIO根植与生长的环境,以“做中学”的工程化教育为载体,以现代职业化人才培养为最高目标,打造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和一体化的工程化课程体系,以原始的CDI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2)其将职业素养培养类课程纳入专业群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明晰现代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所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的严苛要求,从而促使其以该标准来约束自己在进行的学习与实训环节中的行为;另外,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将明确每一个工程项目对学生的职业软实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及具体达标规范;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多种有益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创构的II-CDIO模式,集成多种有效的教学因素,以实践性、创新性的工程项目设计与实现为载体和运作驱动力,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全局协调能力;(3)II-CDIO是一种以“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工程设计与实现及其目标为教学载体和活动驱动力,以工程实施所需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4]有效的“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是该模式的坚实基础,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的工程化项目设计与实现是教学实践的核心之所在,职业软硬实力的培养是其最终目标体现。其特点是,基于“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的运作,围绕工程化项目的设计与目标化实施,从而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职业教学体系。

四、“整合-联动”机制下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总体思想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新需求,学院深入开展了计算机专业群II-CDIO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具体实践中,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构建法,构建学校计算机专业群II-CDIO一体化的工程化教学体系。

1.宏观层面。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架构的构建,即II-CDIO。这对一个专业来讲是最重要的。

2.中观层面。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工程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即基于II-CDIO模式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其中,工程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核心。

3.微观层面。基于II-CDIO模式的不同级别的专业课程群及具体课程结构、工程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工程化教学设计是关键。

总之,“整合-联动”机制下计算机专业群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内容涉及校企资源的多维深度整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工程化课程体系开发、工程组织管理、师资团队、工程项目开发、运行和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校企合作“整合-联动”机制的建立和计算机专业群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学校计算机专业群是由4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组成,各专业分别培养不同的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技能人才,4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框架、基地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具有趋同性,故本文将以计算机专业群的龙头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改革与实践的对象,重点阐述校企资源“整合-联动”机制的构建、II-CDIO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工程化课程体系的重构等方面的改革理念与思想。

(二)“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新机制探索与实践(II-CDIO环境建设)

在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师资(或双导师)+课程(或工程)+学生(或员工)”等教育软资源的整合新模式,实现两个教育主体“导师+学生(或员工)”和一个教育客体“课程(或工程)”交互融合;构建“学堂(课堂+网堂)+基地(学校+企业)+工作站(工作室+社区站)”等教育硬资源联动机制创新研究,使职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通过引进与吸收并举,积极开展多种模式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技术服务、技术转化为内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化,从而构建一个“整合-联动”式立体化教育空间。

其具体改革措施如下:(1)探索“双导师”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学校-企业、企业-学校”双师型教育团队培养双通道;(2)以教育硬资源建设为平台,校企合作构建工程化课程资源建设新机制;(3)将受教者学生(或员工)作为教育软资源整合的主体,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金字塔”式人才结构,培育面向区域产业经济集群的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4)探索“官、产、校”联合搭建校企合作中间平台(工作站)的新途径;(5)构建校企共建共管企业化教育实践平台的新机制,实现“校、企、学”三方共赢。

(三)基于工程化课程体系的II-CDIO人才培养框架的构建

II-CDIO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将以多形态的“整合-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以三级(高级、中级和初级)工程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课程教学载体,重构工程项目为主导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框架,如图2所示。[5]

1.工程化的整体设计。在整个II-CDIO人才培养框架中,高级工程项目将作为实施主导,中级工程项目作为其阶梯式支撑,而初级工程项目与职业核心课程为其能力培养的基石;该模式将学员对专业的整体理解和工程化课程体系的阶梯式实施统一起来,并通过职业化和工程化的课程学习,综合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2.三级工程化课程体系设计。在II-CDIO工程化课程体系设计中,(1)将“职业生涯导向”、“毕业设计”等职业综合类课程作为高级工程项目;(2)将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工程化课程群作为中级工程项目;(3)将每门单位课程中工程项目视作初级工程项目。

3.工程化项目实施。在每门工程化课程实施中,(1)将以系统化的初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利用初级工程项目来承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在学期间,将以一定综合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围绕某个中级工程项目(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群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制作(实现)”,巩固学生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并适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将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高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载体,综合性训练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竞争能力及其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图2 计算机专业群II-CDIO人才培养框架

值得指出的是,在II-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体化的工程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其有效运作的关键和核心,为II-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案和操作平台。因此,工程化课程体系的有效重构是关系到II-CDIO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整合-联动”式校企合作运营新机制的建立为切入点,借鉴国际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提出一种面向高职计算机专业群的II-CDIO人才培养新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意义及其实践规范。初步实践成效证实,该模式在具体实施中是可行且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2]陶剑文,丁佩芬.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4):41-43.

[3]邵广军,吕平,王娟.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36-138.

[4]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9.

[5]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2010级各专业教学计划[Z].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资料.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