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应用性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研究

2016-01-09陈玲俐

职教通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高职生

高职生应用性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研究

陈玲俐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应用性毕业设计也越来越为各高职院校和学生重视,但在运行机制上还是运用传统的、简单的管理方式。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后,提出“多导制”监督机制、“多时段”开题形式、“多维化”评价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等运行机制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职生;应用性毕业设计;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多维多元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ZC2010140)

作者简介:陈玲俐,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与改革、毕业设计组织管理等。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部分高等大学将综合教育逐步转向应用型教育。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岗位更加精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式下,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都应更加贴切现实生产实践,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高职学生最适合做的毕业设计是应用性毕业设计,即以实体项目运作过程为主线的毕业设计,用学生自身的亲身经历来指引毕业设计的写作和设计;[1]而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就需要以应用性为根本目标,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只有扎根于实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容空泛、抄袭等问题;[2]另外,高职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时代性开放办学的特点,不仅为应用性毕业设计提供了选题方向和思路,也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且必须是来源于“实体”的应用性毕业设计。

尽管各高职院校选择应用性毕业设计,在选题源头上更切合了高职学生的教学规律,在各操作环节上也抓得更紧,但毕业设计的设计时间、评价方式、管理形式等方面还是采用固有简单的模式,存在着制度不合理和监督不到位等各种弊端,已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针对国内高职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严重问题,部分学者及一线教师进行了相关研究,给出了部分原因和应对策略。例如,孙政荣(2005)提出了提高工科高职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3]胡令玄(2011)指出,部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指导处于“放羊”状态,且部分学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最后提出一些提高当前高职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4-5]侯建军(2014)认为,高职生毕业设计评价工作进展滞后,缺乏多种综合性、灵活性评价机制;[6]催俊秀(2014)认为,我国高职生毕业设计的管理观念落后,不适应新形式下的管理任务。[7]

笔者通过连续三年(2012~2014年)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性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进行跟踪,剖析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多种问题之后,在教师指导、开题时间、评价标准、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以供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一、高职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较短,质量不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第五个学期结束前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在校教师),并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商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在第六个学期初统一组织开题。而对于高职生来说,真正动手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最早也只能从第六个学期开学后算,充其量只有3个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毕业顶岗实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忙于实习或奔波于求职,导致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而指导教师想督导学生毕业设计也是困难重重。笔者曾作为指导教师就不断给自己的学生打电话或发邮件,催交“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而学生则反映没时间和精力去做毕业设计。正由于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较短,不少学生忙于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杂乱拼凑或将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来应付了事,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

(二)毕业设计评价单一

传统的毕业设计评价过于单一,一般只包括选题评价、内容评价、格式评价、应用评价,而这各个指标的分数权重对于不同专业都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众所周知,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评价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工科类专业一般以产品设计为主,而文科类专业一般以方案设计为主,这就很难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必须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或增加其他不同的评价指标。另外,很多毕业设计项目综合性较强,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存在着不少的困难,这也就需要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

(三)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监督多集中在一些表格材料,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评阅表。这些报告表格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却缺乏有效监督。另外,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交由学校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企业的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的领导没有过多时间参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和考核,所以,学生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价只是“结果性”评价,缺乏一个在毕业设计过程的动态评价反馈机制。

同时,高职院校的整个毕业设计评价过程一般都是由校内教师完成,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为了完成及格率,不影响学生前途和本校声誉,学校组织的答辩环节也只是走过场,这种流于形式的答辩方式不仅破坏了毕业设计的严肃性,也助长了浮躁、不务实的学风。

二、高职生应用性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落实好学生应用性毕业设计,高职院校应大力鼓励学生针对实习或就业岗位核心技能需求开展毕业设计,并将其融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倡导以实用为目标的任务导向型毕业设计,学校作为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者,在毕业设计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多导制”监督机制、“多时段”开题形式、“多维化”评价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措施(见图1),理顺和规范组织管理工作,建立起与应用性毕业设计选题相辅相成的运行机制。

图1 弹性制分段培养运行模式

(一)形成“多导制”监督机制

基于实体项目的毕业设计,只有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多导制”监督和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聘请订单企业、顶岗实习企业的校外专家担任企业指导教师,同学校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学校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具体技术技能指导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在这方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09年就试验“双导师”制,即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就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导师制充分利用了企业人力资源,同时,又拉近了毕业设计课题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推动了学生就业。

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检查、信息反馈、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闭环流程。

(二)设立“多时段”开题形式

根据学生选题项目的不同,设立灵活的多时段开题时间,可以定在选题确立之后,项目运行前或期间开题,例如,可以确定在订单培养时、创业时、顶岗实习时或之前开题,学校不必统一或固定开题时间。笔者建议,在第四学期初就开始启动,确定指导教师,在第四个学期期间就完成毕业设计的准备开题论证工作,第五学期修改毕业设计并定稿。学生可以在第四个学期开题,也可以按照传统在第五个学期开题。学校应允许学生根据各自情况在这两者之间多个时段开题。学生根据自己定岗实习或求职情况合理安排自己毕业设计时间。这样错开毕业设计撰写与求职时间,有利于学生安心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为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时间条件。

(三)制定“多维化”评价体系

由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样化,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也应建立多维化的评价体系。以财经类毕业设计为例,在毕业设计的撰写评价方面,除了常规书面成绩(态度、选题、内容、格式,占50%)评价和实用性(占30%)评价外,本文想着重探讨毕业设计作品中参与度评价、团队贡献率评价和得奖性评价(20%)的方法。

1.参与度(行为)评价。由于毕业设计选题是建立在实体、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只有学生在岗位上的亲历亲为,工作上的积极主动,勇于承担任务,才能积累、收集到充足的信息和素材,才会对岗位的实际技术运用和实践工作有深刻的体会。此项可以由企业教师为主做出评价。

2.团队贡献率评价。有些毕业设计不是学生一个人所能完成,是团队项目,根据学生在团队中的贡献程度或排名、工作量完成情况,给以一定百分比的折算评价。根据对学生作品的知情程度可以由学校教师或企业教师做出评价。

3.得奖性评价。有些毕业设计既是毕业设计项目,又是竞赛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一定名次的设计,可以给以满分20%的得奖性评价得分。

(四)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毕业设计改革的深入,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结合度、选题的个体性差异、开题的时段差异、完成的时间差异将越来越大,学校和校、内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组织和管理上难度将大大加大。为了保障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指导、撰写等工作正常有效展开,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对此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就引进“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信息沟通的远程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系统的实时、强大数据统计等功能,它实现了从计划制定、顶岗实习单位落实(毕业设计对应企业管理)、教师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任务下达、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成果整理的全过程动态管理。(1)通过系统在线交流、布置作业和提问等功能提升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2)通过即时信息系统、大数据的统计功能准确地记录了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和实时情况;(3)通过该系统,可以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推进毕业设计的规范与质量管理,从而推进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5.

[3]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4]林文谋.论高职生毕业论文选题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29-30.

[5]胡令玄.关于高职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1(9):238-239.

[6]侯建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66-70.

[7]催俊秀.新形势下高职生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新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