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6-01-09高思妙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幽默兴趣规范

高思妙

摘要: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关注教学语言,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语言表达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音乐教师要想教好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精准的、生动幽默的、明白易懂的教学语言,去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情感、思维、创作,使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语言 兴趣 规范 幽默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说话来进行的,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极重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要不断优化教学语言。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关注教学语言,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语言表达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教师要想教好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中要使用规范精准的教学语言

规范、精准的教学语言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透彻。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

我国的汉语发音因地域的不同而差异甚大,北京话与广东话相差甚远,上海话与四川话又大相径庭,即使在同一省、市、县,说话语音也有差异。但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将教学内容表述得清楚,易于学生理解,就要使用国家规定的教学语言——普通话。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要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这样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要精准

音乐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

“精”是少而有分量,“确”是恰切地表达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恰切地阐明事理,击中要害,句句吸引学生注意力,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课堂语言啰嗦重复,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就会厌倦,精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讲课语言的精准,达到句句有内容,富有真知灼见。但是,“精”不意味着过分浓缩,把语言弄得晦涩难懂。在讲课中,对学生已知的东西,简言概括;对学生必须掌握而又难懂的知识,就要讲得细致深入,反复强调。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戒使用“差不多”“大概”这样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汇,要善于运用音乐艺术规范的专业术语。

如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又如关于拍号与拍子,拍子是拍号的上位概念,表示作品的强弱规律或强弱之间的关系,而拍号不过是拍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每小节有几拍。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中要使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例,将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将枯燥的知识讲得风趣动人。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音乐中有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生僻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还要注意选词、句式和语言的感情色彩,上音乐课虽不是发表演说,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与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的语言应与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基调一致,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语言要幽默诙谐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师语言幽默睿智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如果教师能适时讲一个小笑话则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形式创造幽默生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寓教于乐,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要使用明白易懂的语言

讲课的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准,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顺口悦耳。书面语言的结构往往较严谨,句子较长。附加成分多的,可是句子细致严密;联合成分多的,可把互相关连的事物联系起来,气势畅达。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语言,长句不易听懂,学生记了前句漏了后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语言是否明白易懂,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效果。反之,则会形成枯燥难解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中要注意语调变化

语调是指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和快慢轻重,语言只有通过语调才能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语调的顿挫、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能表达出喜怒哀乐和抑扬褒贬等各种不同的感情。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调变化,努力探求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要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做到恰如其分,使创造的情境和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鲜明生动的语言需要注入教师的感情和个性,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络,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音乐的审美价值。

总之,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要达到相机诱导,就要做到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获取心得。教学语言是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受教的兴趣,从而激发其情感、思维、创作。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浅谈音乐教学的语言美[J].希望月报,2006(16).

[2]谭红.语言:课堂教学的金钥匙[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4).

[3]黄小琴.浅析音乐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吉林教育,2010(2).

[4]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幽默兴趣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