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再让学生说“不”
2016-01-09王文品
王文品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摆在众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总结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几点经验,愿与同仁切磋。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作文水平
要问语文老师最怕什么,多数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教作文;要问小学生最怕什么:多数学生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写作文,师生们甚至到了谈作文而色变的程度。从二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从三年级就学写作文,但到了六年级作文水平还是“涛声依旧”,不禁让人感叹:作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造成这种现状的“罪魁祸首”究其是谁呢?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教师对作文教学缺少把握,条条框框太多,对作文的要求太多,教师人为拔高太多,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从学生层面来说,社会实践的减少,课外活动的匮乏,生活的优越,使得学生眼界狭窄,缺少生活积累。加上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孩子们课业负担重,缺少玩伴,自由、自主玩耍时间太少,导致创作灵感缺失。如何才能解决这种现状呢?
一、像教学生走路一样教学生写作
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得并不稳,总是左摇右摆,甚至一不小心还会摔跤,但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总是给孩子不断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学走路,就在孩子的一跤又一跤中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走路。学生写作文也一样,刚开始作文写得不尽人意,如果教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不断鼓励孩子,不要对作文要求框得太死,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老师不仅要敢于放手,而且还要大胆地放。从作文的内容到作文的要求都要舍得放,不要让教师的思维定式约束了学生的创作,不要让一堆条条框框抹杀了学生灵动的思维。
从作文内容来说,教师动辄就让学生写《我最 的人》《记一件 的事》,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往往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就不得不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缺乏真情实感,就是千篇一律。所以,在作文的内容上教师最好不要做过死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学生“松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写出真情实感。单单开放了作文的内容还是不够的,在作文的要求上也要为学生“松绑”。刚刚开始写作文,教师就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的有些有肉讲了一大堆,学生满脑子都是作文的要求,被这些条条框框围得严严实实,又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呢?还有些老师,专在学生的作文中找毛病,说这是对学生负责,有时甚至将学生的习作改的面目全非,体无完肤,还希望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殊不知,教师的这番苦心学生非但不领情,还会极大地打击学生习作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作文不要要求过高,要求过高就如容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看不到点滴进步,教师就不会表扬学生,不表扬学生,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会一点点抹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要“鸡蛋里挑骨头”。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习作兴趣,拓宽训练时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入手,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进而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一)在玩耍中寻觅乐趣
玩耍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尽情地玩,让学生玩高兴了,玩痛快了,学生才能尽情地写、自由地写。一次春游、一次实验、一次户外实践活动、一个小实验、一次班队会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动机,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活动过程写下来,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二)在浓情中引发乐趣
能牵动感情的事,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运动会学生受伤后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妈妈生病后自己的一句问候、一杯热茶……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浓浓的情,正因为有情在里面,所以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尤其是语文课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情感,再让他们配以文章,更能促进他们的写作情感。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素材来源于生活,有了生活的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不会觉得闭门造车。怎样收集素材呢?最好的办法是学会观察生活。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比如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等等。对于动态的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三、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厚积才能博爱,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适合他们读的书,同时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可以用读书交流会、制作读书卡、班级好书推荐等方式检查和检验学生阅读情况。只有经过不懈的坚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才能提升,有了量的积累,学生肚子里的“墨水”才会足,下笔才会得心应手,才不会觉得“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使学生达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的目的。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