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兴趣的培养

2016-01-09贺建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预习兴趣培养

贺建英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做到合理预习并提高预习效率,可以活跃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分类预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不同的预习方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于课文的理解;通过分层预习,让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前预习中使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取得成就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 预习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小学生学习是最好的帮助。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语文学习更是这样,如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才是提升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面对课本中不同类型的文章,若要精彩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我经常发现,那些课前预习充分的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总是比较容易,而那些预习不认真的学生则会一知半解。所以,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兴趣,就成为一个提升课堂效率很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任务为载体,正确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

(一)任务驱动,让预习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语文预习也是一样,要使学生能对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强化预习动机,进行任务驱动很重要。即在学生进行预习时不能随便让他们读读、画画就完事,这样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这项活动产生厌倦。预习应该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从而化任务为动力。例如,我在学生预习前先布置如下任务: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3.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4.识记文中的生字词语。5.理解一些重点词语。6.知道一些词语的近、反义词。7.会判断一些句子的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像这样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使这项活动充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学有所获,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坚持长此以往,每个人都能按要求熟练地完成预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二)采用多样的预习形式,让学生乐于去预习

我们现在虽然一直提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除小组合作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还是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里,读、听、思、说。但是预习则不然,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采用多种方式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可以给学生编写一些有趣的口诀,例如,“一读(读课文),二标(标出生字词语),三划(划出重点或不懂的词语),四查(查阅字典或资料),五想(想一想文中自己难于理解的词句和一些修辞语句)、六批(批示出文中的中心等)”,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这些不同的预习内容。如直线、波浪线、着重号等以及学生自己容易理解的符号来表示。这样,既简洁明了又方便操作;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如:学生个人自学预习、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小组合作预习及教师、家长和同学合作预习等。

(三)分层布置要求,让每位学生能够量力而为,避免任务过重而引起的厌烦情绪

平常我们在作业设置时提倡分层练习,因人而宜。我认为在预习这个环节也需要这样,可以把提供给学生的预习内容分层,让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例如,在预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班级中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文中作者、相关人物、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如给文章划分段落,画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提出自己不太懂的问题等。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提出相对高一点的要求,如给每段加小标题,划出重点句子并分析,赏析美词佳句等。在课堂的展示环节中,也可以分层展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展示的舞台。积累更多鲁迅先生的名言,查阅一些反映当时社会黑暗的文章等,可使这些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深入。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当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够到眼前的苹果,那成功离他还会远吗?

二、在建立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中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的持久性

语文预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我们仅仅是用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预习,而不能做到长期坚持做好预习这项工作,那么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预习的持久性,让学生从自主预习逐渐转变为自觉预习,这样就真正达到了语文课提倡预习的终极目标。

(一)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持久性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据可依。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说话、写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二)课余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预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也是一样。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成天在学校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对于这种处处有制度管理约束的生活可以适当给学生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等途径去搜集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来的知识又填补了学生在课堂上没话说或不能很好地拓展开来的空缺。对于这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肯定是很感兴趣的。

(三)将激励机制贯穿到预习活动中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它和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坚持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汇报预习成果,并将评价机制合理延伸到其中,也会大大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总之,预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才能形成。语文学习也只有在长期持久的预习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自学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激发、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预习兴趣培养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