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2016-01-09杲玉梅
杲玉梅
摘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的课前搜集、课前体验、课前实践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可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前准备 高效课堂
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是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展示的设计是教师在课前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的。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很多时候,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要涉及社会、人文和自然等多类知识。教学之前不仅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也要学生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可能让品德与社会课成为“源头活水”。才可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生动丰富、结构紧凑。只有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做到“有备无患”,才可能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前准备的意义和重要性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社会生活就是我们最鲜活的教科书,品德与社会课其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而我们的小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经验,如果在课前不做大量的调查、搜集等准备工作,课本内容就显得空洞而乏味,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的准备不仅要教师准备好教材,还需要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搜集和整理。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教学准备活动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提前介入过程。让学生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也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过程。
二、学生课前准备的方式
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材,对于品德与社会课而言,社会生活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能够作为品德与社会课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用心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前搜集
学生的亲身历练远比从教师那儿得到的要印象深刻。所以,在课前能够让学生去收集的材料,就一定让学生亲自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料来补充教材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得到一些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首都北京》这一课前,我们西北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对北京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图片、视频的一种模糊的表象上。对北京的发展、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因此,这节课必须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调查、搜集探究活动,使他们更深一层了解首都北京的发展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等。这样不仅为课堂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而且学生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时,要让他们学会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如教学《首都北京》时,课前,先教学生向家长请教,然后利用图书、网络搜集、调查北京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等的资料,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制作成幻灯片。课堂上,先利用他们制作的幻灯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们对首都北京的认识。等到学生交流完毕,他们对这节课的内容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交流中,面对丰富多彩的图片,学生发出了阵阵感叹声。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自然欣喜,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他们的主动意识也得到释放。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在课前的准备中得到了加强。
(二)课前体验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获得知识要多动手,多实践操作,而不是注入式,死记硬背。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有些课的教学之前,我会组织学生参与一个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得到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对活动效果的反思。比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工农业》这一课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就近参观山丹一中的校办工厂,还有个体服装加工厂、面包房、水泥厂、彩钢房、蔬菜大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目睹了作业本、服装、面包,以及水泥的生产过程,不仅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的确离不开工农业,也体验到了工人的辛苦。自然根植了身边物品来之不易、勤俭节约的意识。思想教育不再显得空洞无力了。学生在这种生活体验中会有所启发,有所思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实就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
(三)课前调查
调查活动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有了课前的调查,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所以说,课前调查的作用和效果都是十分明显的,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经常可以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教学《过新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去调查自己的长辈以前是怎么样过年的,现在我们过年有什么变化,从两者的对比中了解今昔的变化,体会社会发展,感悟社会飞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飞跃;再如在教学《父母对我的希望》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课前小调查:“父母对我的希望是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发现父母对自己都有较高的希望,通过和父母的交流,有部分学生体会到自己还不够努力,有部分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和父母再次沟通,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共同认识: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实现自我价值。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父母往往忙于工作、社交,而疏忽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这种方式,架起了亲子间沟通的桥梁,使父母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也明白了父母的心思。
总之,通过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课前准备,才可能呈现出活跃、主动、高效的课堂氛围。让品德与社会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才可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品德与社会课才可能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让学生得到真感悟,才可能使学生受到真教育,才可能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变得精彩。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