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2016-01-09项楠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声乐教学反思

项楠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并具有广泛深入群众基础的综合表演性的艺术门类。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声乐教学与审美间的纽带。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审美教学活动,演唱者必须具有进步的审美思维,对美与丑有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否则就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的美。拥有了进步的审美思维,学生就能够看到美、发现美,为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声乐教学 审美意识 反思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本质都是对美的追求与实现,这是一个共性的特征。音乐学科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职责,也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其中发现美、追求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成为当前美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声乐教学对美感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使学生在演唱所学内容的过程中,由感性的体会到理性的认知,感受音乐和歌曲所蕴涵的魅力,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一、传统的反思

在新世纪已经到来的时候,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音乐生活中占了一定地位的我们,对学生的音乐生活起决定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究竟在干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谁在拨动学生的心弦?几十年在音乐技法上承在的传统毫无破绽吗?我们在教给学生什么?谁为声乐艺术的明天负责?祖先的传统我们光大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声乐审美?民族之魂谁来吟唱?……是的,我们期待着创造中国民族音乐艺术超过“西方古典音乐”的辉煌!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发展与繁荣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文化渊源,社会环境及民族沃土!

声乐艺术是人声表演艺术,“歌为心声”它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灵魂。所以我们常说声乐是蕴涵极为丰富的一门文化和艺术,它的每一句歌词、每一段韵律都在深刻地表达着一定的内涵,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情感的释放,所以在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更是精神洗礼、情感升华的过程,因为声乐艺术本身就是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艺术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人民的美、艺术的美,整个过程就应该是美的体验过程。所以在我们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声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关注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用声乐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我们常常把崇高的教师比喻成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比喻很好地诠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另一角色,即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音乐学科的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多种角度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演唱技能的引导

在学生学习声乐的相关知识过程中,基本的技能与技巧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演唱的技能,准确发声进而演唱出优美的歌声。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自我气息的调整和运用,才能够真正地把优美的旋律演唱出来,体验着声乐之美。对此美国著名的歌唱家丽莎·罗玛曾经说:“空气不是有意识吸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屋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空气不是被吸进去的,而是自动充满到肺里的。”

从这位音乐家对于发生过程中气息的调整要领来看,学生在练习声乐呼吸的重要技能要求是这几项,首先,要轻松从容,这样才能保证气息的流畅性;其次,换气要自然巧妙,要在节律变化的过程中相机而动,这样才能够实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再次,要保持声音的圆润饱满,中气要足,这样才能够凸显出气息充足;最后,要把演唱者自己的感情孕育其中,这样学生演绎一段音乐才会让人感觉有血有肉,凸显出声乐自身所包含的生命力。

(二)咬字、吐字美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因而语言和字读得不美,歌唱就很难美。仔细研究,歌唱的声音是依附于字而产生的,因此,字的美决定着声音的美。要做到读字美,主要是依字发声、依字造型、依字共鸣、依字行腔、依字收声。

1.依字发声。首先,要明确辅音(声母)和元音(韵母)的发声部位。其次,按照字的成阻、持阻和除阻的要领去读字发声。

2.依字造型。嘴的形状的正确不仅是字音的纯正,而且也是一种美。实践证明:错误口型必定出现错误的声音,即使愿望再好,也是事与愿违。

3.依字共鸣。必须建立在字的基础上,在字上发展共鸣。实践证明:字声的美感不是音量越大越好。换言之,声音大不一定都具有共鸣美感,关键在于字声谐和与泛音。

4.依字行腔。依字行腔和依腔行字都是指在行腔过程中,字要正腔要圆,字不正腔难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把《我爱你中国》的行腔字“啊”唱成“讹”字,还有的学生把《故乡是北京》中的行腔字“情”唱成“奇”字。这种行腔完全失去行腔美,原因是没有依照字音去行腔,因此,声音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

5.依字收声。唱歌与唱京剧的收声有所不同,京剧收声按字头—字腹—字尾(归韵收声)。而唱歌不是这样,而是按音节读字。

(三)情感表现美

声乐艺术的核心是情,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情感表现审美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表现美、价值观,人是有感情的,感情的发展与表达,肯定要受理性的支配。歌唱的情感表现美是生活美的反映。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美,本身就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传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成功的演唱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传达了心灵感受和爱憎情感,这正是情感表现审美的价值观。二是情感表现美的真实性。所谓真情实感一方面是极力反对虚情假意,装腔作势。另一方面要勇于直面生活情感,高于生活情感,力求准确、真实,如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情感。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脱离美的技能技巧根本就不是歌唱的造诣。审美教学要让学生多渠道、多侧面、多层次地获得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等审美能力,坚持音乐教育即美育,将美育贯穿与声乐教学的每一过程。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罗洪.“字正腔圆”与中国歌曲和演唱[J].中国音乐,1998(1).

[3]刘宗.声乐演唱和欣赏变迁的审美因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4).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声乐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