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

2016-01-09卢颖徐绍方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情境教学模式

卢颖 徐绍方

摘要: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感觉体验,打破学生的心理防戒,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式教学是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归纳出体验式教学的体验性、亲历性、寓教于乐、互动性和全程性等五大特点,最后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的情境体验、案例体验、实践体验和拓展活动体验等四大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的过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大势所趋,高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授—受”的单向过程完成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讲教材、学生做笔记”,实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外,“教师备教材、学生看笔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考试时,“教师考教材、学生背笔记”,一张试卷定分数。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如何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高校教师认真思考。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将体验作为教育中教与学、人与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使之具有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达到认知与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感觉体验,打破学生的心理防戒,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式教学是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提出了一种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开展思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诸多学科的教学理念不约而同,而且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和诸多学科课程的特质,如主体性、实际性、共同性等又十分契合,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完成诸多学科课程目的的理想选择。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一)体验性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体验式教学会使学生获得愉悦性,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亲历性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建构知识。亲历性可以通过两个层面实现。在实践层面上,学生通过亲历某事,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参与等;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在心理上虚拟地亲历某事,如对自身的反思等。

(三)寓教于乐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主动体会到乐趣,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寓教于乐”,一方面指教师把教授的知识通过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指教师通过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四)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表演者”,主要作用是教授和传递课本知识;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每个积极参与的人都是“表演者”。但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鼓励大家在活动中敞开胸怀、打开心扉、积极分享,最后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全程性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课中能唤醒学生参与活动并踊跃分享,课后能激发学生进行反思。人类的行为始终是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反思是对知识的一种内化,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这样获得的知识更能被学习者记牢。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前和课后两环节的设计和布置。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情境体验

情景模拟法是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充当模拟情景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并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教学中减少教师的说教,多创设有效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达到学习、思考、讨论和总结的教学效果。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可通过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如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组织模拟面试让大家掌握求职必备的技能。

(二)案例体验

教师通过寻找典型性的、实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特殊情境和问题进行讨论。增强案例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其分析、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法律课程的讲授,增强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

(三)实践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凡是脱离生活的教学都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内在情感的体验和升华。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四)拓展活动体验

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即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养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在这个期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技能,从而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恩明.评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3).

[2]尤文静.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3).

[3]田红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

[4]姚晓,姚晓玲.体验式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基金项目:学院教改革课题(2014JC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卢颖(1985—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涯教育。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体验式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