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意境分类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2016-01-09刘永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类方法

摘要:意境指的是客观事物和作者思想统一,并且运用艺术手法来创作出有别于真实又可以实现情境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诗词中的意境主要指的是形与神,也就是意境中的形神情理。本文通过对诗词意境的特点论述,结合物我关系方法来探讨出诗歌意境的分类方法与实现。

关键词:诗词意境 物我关系 分类 方法

一、诗词意境的特点

意境作为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的重点问题,其主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出作者的情感、理性以及客观事物的形神等特点。大部分诗歌很少涉及对人物的塑造,而是以讲述故事或者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感受为主,通常是借用山水草木等事物的形神,再结合作者的情理来表现出作者的独特匠心。本节就对意境中的形神情理特点进行论述。

(一)发散性

诗词这种文学题材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其能够运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出作者无限的情怀。比如,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就写道:“境生于象外。”,又比如,梅尧臣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些都可以看出古人认为意境是一种妙不可言的高级艺术境界,而同样的意境,在不同的读者阅读与理解中则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与韵味,这也是研究诗歌与词的基本知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相关性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诗式·辨体》对诗歌意境就有这样的表述:“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皎然认为“飘逸”与“高古”这样的风格都能够在诗歌意境当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意境的形成与诗歌的风格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强调了诗歌的词眼和意境之间的关联性。诗歌的创作技巧、创作风格以及赏析等内容都与诗歌意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我们可以说诗歌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意境为核心来进行发展的。

(三)多样性

古人在进行诗歌的创作与赏析时注重的是情境事理在诗歌中的作用发挥,所以诗歌的意境并不是情景交融这四个字就可以随便概括的。从诗歌的具体创作角度上说,一篇诗歌可以拥有多个意境,比如,在王昌龄的《诗格》一文中就提出了诗歌的三个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

二、诗词意境的分类方法与实现

本文中所使用的物我关系分类法是来源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诗歌境界的两方面的论述,一是“有我之境”。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便是有我之境;而比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有我是从我的角度上来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诗词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无我之境则是从事物角度上来观察事物,所以没有固定的观察者,也没有固定的被观察者。本文就使用王国维的这种以诗歌中的物我关系的分析方法来对诗歌进行分类,并且加以实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作为物我交融中形成的一类意境,具体指的是作者从眼前景色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与形神理三者进行融合,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而后两句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色所产生的情感表达,并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这也就实现了情景以及景理的完美统一。

(二)移情入景

移情入景是物我交融中所产生的另外一种意境,具体指的是作者从主观感情角度上来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可以具备或者可以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感情。比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写于杜甫被俘期间,整首诗都充分地表现出作者对国家、亲人的担忧与想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广为流传且受到评论家们最喜爱的两句。明代的胡震亨对于这两句评论为:“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胡震亨说的动夺天巧与尽越陈规都是在说杜甫在这首诗的创作上运用了移情的方法,将本来没有感情的花与鸟赋予了作者的情感,并且还与作者一样为了国家的破裂而流泪,为了远离的亲人而担忧,这些都是作者情感的转移与体现,从而将作者与花、鸟等完美地融合。可以说,杜甫在这首诗中已经达到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这也就是王国维的有我之境。

(三)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物我关系情境分类法的第三种意境产生的方式。物我交融与触景生情、移情入景不同,后者都是以情或者景为主要线索,实现情境的统一,但是无论怎样都能够使得读者清晰地分辨出情与景。但是物我交融则是其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情感,而且情感本身就是一副景象,所以在两者交融以后就难以分得清哪个是物,哪个是我了。比如,秦观所作的《满庭芳》中就有两句最为著名的物我交融的句子:“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作者通过描绘出秋天晚景的凄凉来表现出一种离别之情,苏轼对于这首词的第一句也非常欣赏,并且将秦观称为“山抹微云”君。又比如,这首词中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被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胡仔赞扬为即使不认识字的人也能够感受到这是一首好的诗词。秦观这首《满庭芳》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由于其将真实的自然景色变成了虚实结合的迷离意境。所以说,秦观在运用物我交融手法来创造意境上可以说非常的高超,而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歌进行意境分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诗歌意境的特点以及运用王国维的物我关系角度的分类法对诗歌意境分类方法与实现进行论述,由此得出:我们在对各类古典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时,随着我们对各类意境的特点的不断认识与理解,就能够在赏析诗歌过程中以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作品。比如,在以本文中的物我关系方法来进行诗歌意境处理上就必须要充分地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古人在进行意境创作时所注重的形神情理四个要素,从而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出最为准确的诗歌意境。

参考文献:

[1]文天凤.浅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J].学周刊,2015(8).

[2]曹圣萍.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4(28).

[3]张金国,张君宇.利用课前背诵古诗词的可行性[J].课外语文,2014(2).

作者简介:

刘永玲(1979— ),女,汉族,江苏赣榆人,文学学士,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系教师,高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分类方法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学习方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