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16-01-08林俊霞曾芳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福建模式

林俊霞 曾芳芳

摘 要:该文以农业的文化性、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通过对福建省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25-03

福建省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丰厚,且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文献整理,这为促进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福建省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丰富农业的产业内涵,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的内在潜力,延长、创新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是促进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就业率、开辟新的收入途径,使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的重要切入点,同时是促进农村和农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对福建完成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惠及民生的目标具有重大作用。

1 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的基础分析

1.1 农业的文化性 农业本身就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例如:稻田养鱼、联合梯田、坎儿井、间套复种、轮作制、淤地坝、农林复合、“四位一体”等生产方式,在农业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文化是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根本基础。中华民族传统的农业源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赋予了中华儿女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它与今天提倡的和谐发展、生态环保、低碳生活等理念一脉相承。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样孕育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农业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是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必不可少的成分[1]。

1.2 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现代农业具有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社会稳定、文化教育和休闲观光等多重功能。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的“三生”功能。生产功能是农业的基础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农业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粮食和纤维,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子,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水土保持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作用等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活功能表现在能够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紧张压力。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等通过让人们亲身劳作、亲近自然从而得到心灵的舒缓。不同区域农业对农业功能的表现各有不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这个阶段,开始被逐渐挖掘、放大的是关于农业生态和生活的功能,为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创造了可能性。

1.3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并且更多的是对于精神文化满足的追求而不是物质消费。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牢牢把握住消费者需求作为导向通过满足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现代农业的价值提升。让农业文化产品成为文化意义的承载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价值。

2 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2.1 都市农业创意服务融合模式 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产生的,是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的产物,具有多重功能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都市创意服务,目前虽有很多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土地资源矛盾突出等。

2.1.1 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农场与社区成员签订协议,使农场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社区的农场,过程中有农民与消费者共同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利益的分享。社区支持农业结合生态环保、当地民俗文化、农村环境资源等元素进行二次发展。福州市首个“社区支持农业”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井下村的“融园”。井下村原来是白沙镇其中一个落后的村庄,农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发达,2012年8月乡政府开始着力于改善当地的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乡政府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耕地资源优势,利用优美的环境,肥沃的土壤和清澈无污染的水源等条件,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把被抛荒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与当地农民协商后将耕地集中起来,然后与融侨集团、福建德力源生态科技公司合作,引进CSA农业发展模式,成立了融园产业基地,种植绿色有机蔬菜。融园基地共种植有机蔬菜近4.67hm2,有花菜、白菜、萝卜、春菜等近50个品种,日出产蔬菜近500kg。融园产业基地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由农户按照绿色无公害要求,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再由基地统一收购蔬菜成品,定向供给融侨社区居民。“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启动1a来已经给当地加盟的村民带来了人均2万元的效益,当地的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

2.1.2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适应新信息技术革命和关注人类身体健康而提出的关于农业的新发展思路。它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管理和科技方法。智慧农业立足于福建当地农业现状,将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三明市梅列区源丰提子基地是福建值得一提的智慧农业代表,源丰提子基地位于陈大镇碧溪村。地处明溪、沙县、三明的交界处,距三明市区21km,林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该村依托城郊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实施旧村改造、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工程,大力引进现代观光农业项目,引导村民兴办农家乐、休闲山庄,努力打造以碧溪村为示范点的流域休闲农业观光带,全力打造三明主城区最美丽乡村。2013年以来,梅列区源丰提子基地合理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4大智能系统,从而使得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型为智能控制生产模式。通过应用农业物联网,已实现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对提子園区的实时监控、智能管理、农产品质量来源检测和监督管理、远程引导调控: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施装备以及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其他因素进行准确精细的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经测算可节约灌溉水30%以上,节约肥料10%~30%,全年节省人工成本60万元。实现减少生产投入10%,产量增加10%,安全性提高10%等3个10%的目标。

2.2 田园生态文化融合模式 该模式是现代田园生活与自然生态文化的融合,是人与自然关系在长期的矛盾冲突后得到缓解的结果,是崭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田园生态文化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把特色现代农业项目与和谐生态理念完美结合,通过创新理念,提升田园生活的生态文明内涵,以先进的文化形态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态文化战略的实施。

2.2.1 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通过对农业资源、农村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为消费者提供农业认知与体验以及进行相关户外教学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教育农园借助文化的传承性积极配合现代农业发展,不断融合农业文化教育功能。根据教育目的和对农业文化资源利用的不同,教育农园的项目设置可以分为:感知自然的教育、培养技能的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台湾教育农园以配合户外教学和拟定形式不一的主题为主要经营特色,开展各类农业体验项目。消费者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和田园生活,从中培养对生命与自然尊重。以台一生态教育农场为例,在台湾921大地震后“台一”原本的种苗场逐渐转型为教育农园,成为台湾中小学户外教学的科目固定园地,园区还设有花卉栽培、DIY等其他丰富的体验项目,并聘有知名专家担任咨询顾问。在台湾生态教育农园产业飞快发展的同时,大陆地区尤其是福建厦门的相关休闲产业则任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事实上,厦门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一定的发展基础、靠近台湾。作为“厦门十大最美乡村”的灌口镇、汤岸村等在厦门市特色现代休闲农业规划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他们的发展只是简单的对“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形态的复制,忽视了对更深层次的生态教育附加值的挖掘[2]。

2.2.2 农业科普示范园 农业科普示范园是以技术为导向,通过对科技的开发利用、推广示范以达到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三明市沙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福建省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试点项目之一。园区占地0.14万hm2,项目计划投资8.43亿元,投资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孵化园和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园,集中展示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中药材、设施苗木、设施种业生产样板等,为三明乃至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建立范式。目前,三明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已完成洋甘菊、奇亚、铁皮石斛、黄精等药用植物的移栽。

2.3 农业休闲文化融合模式 休闲农业是把田园景观、农业资源、自然生态与农林牧渔、生产、生活以及文化等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规划设计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经验方式。休闲农业的关键发展方向是文化,因此,休闲农业的提升需要在休闲农业中注入文化因素,强化文化作用,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质。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作为农村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村文化的现代转型、跨文化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3.1 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一种以农民为主要经营体、民俗文化为内涵并提供各项休闲娱乐设施的乡村旅游类型。福建永泰作为千年古镇,它完整的保留了许多明清古民居,当地休闲农场适度结合永泰的文化遗产、民间工艺进行捆绑发展。千江月休闲农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境内,农场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和台湾特色水果,建有露营烧烤区、篝火广场、音乐餐厅广场、休闲会议室、乡间别墅等特色娱乐设施项目。农场的体验项目丰富有趣。项目开发研究方面,注重为游客提高更多的参与式项目,达到“游、居”巧妙结合的双重效果[3]。农场充分满足了不同旅客对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提升素养、会议住宿等多重功能的需求。永泰千江月休闲农场在10几年发展积累中,农场相关设备已渐趋完善、市场经营渐渐步入轨道,客流量逐步稳定,对融合文化创意具有优良的发展基础。

2.3.2 农耕文化体验园 农耕文化体验园是休闲农业与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福建安溪以茶叶闻名世界,是中国的茶都。安溪茶文化融合于尤俊农耕文化体验园无疑是使尤俊文化体验园提升一个档次的重要元素。尤俊文化体验园拥有天然优美的山村环境作为发展背景,在主题设计上它牢牢把握住农耕文化的重要地位,将休闲观光性、娱乐体验、科普教育融为一体。消费者通过亲身使用各种农具进行翻地种菜等农业生产活动,从而感受到农事活动的乐趣,了解相关的农业常识。该项目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的新探索,投产后可为当地16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每年可增收600多万元。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1 703名村民人均收入从纯农时代的500元跃升至8 600元。而农耕文化园的土地租赁方式,使农村土地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加大农业开发利用程度,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尤俊村的经济实现了腾飞,成为省、市、县、乡四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3 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尚未成熟,仍需在对内涵的丰富、品牌的塑造、档次的提高、质量的保障、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多加考量和研究,形成独具文化创意的农业休闲产业和产业集群。

3.1 增强创新动力 创新是促进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第七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的问题。对此建议福建省要牢牢把握机遇,在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有助于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产权制度,提高数据的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对知识产权使用和保护,建立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或个人的创新研发动力与热情,支持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有利于带动创新人才加入现代农业发展行列的激励制度,加快知识产权的便捷高效流通。

3.2 壮大市场主体 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鼓励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中小企业规模经营。加大对特色的民间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融合文化创意,实现民间文化与农牧产品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促进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加大品牌的影响力。建立现代农业投资激励机制,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市场主体,刺激农村市场的发展壮大。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引导青年人才、资金向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领域流动。

3.3 培育市场需求 加大对艺术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对居民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快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激发居民对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消费潜力,加大对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消费市场的培育力度,提高对创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扩大消费规模。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创意文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在生活服务、店面设计、商品摆设、产品包装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上对当地特色和文化创意的结合,丰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提高对节能环保和文化内涵的重视,顺应消费者需求,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建立商贸互动平台,挖掘农业市场的品牌效应,为特色现代农业品牌造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促进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与升华。重视对艺术馆、剧场等有利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宣传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积极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创意文化品牌活动。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消费的力度,提升文化消费便利水平,探索开展文化消费信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补贴居民文化消费。

3.4 优化发展环境 合理规划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落实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树立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传承创新、文化融入的理念。合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和改造旧工业厂房等多种途径缓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建立完善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和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农业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协调全省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工作,构建专项服务平台,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建立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对水、电、气、热等资源使用的相关优惠政策。改进政府支持方式,结合相关社会组织的作用,扩大对高端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扩大对农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等。

參考文献

[1]王爱玲,刘军萍,任荣,等.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J].中国科技产业,2009(9).

[2]丁家强.关于开发教育农园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5).

[3]陈碧芬.休闲农场经营制胜关键与完善因素探讨——基于福建龙晶葡萄园和永泰千江月休闲农场的案例研究[J].绿色科技,2013(3).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福建模式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医改新在哪?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