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6-01-08郑小亮李丽阳王艳红赵蕊刘少彬陈志宝阮洪生
郑小亮 李丽阳 王艳红 赵蕊 刘少彬 陈志宝 阮洪生
摘 要:为提高生物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目前教育现状,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培养模式。该文分析了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体系,对生物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实施了一种新的以研究方向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可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生物学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物学;研究方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48-0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we explored new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biological research student cultivation,then improved the training plan,formulated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 learning.Fortunately,we investigated research papers and projects of master graduate,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mproved after reform.The more research graduate students were trained for company.
Key words:Biology;Research direction;Training mode
生物學是交叉应用性学科,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该学科涉及的领域包括信息学、医学、生物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内容广泛。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多、方向多是该专业的主要特点,研究生在学习中不容易准确给自己定位,对自己应该学习的内容和锻炼的能力难以了解[1]。经过走访调查,多数院校的生物学学科是按照二级学科的模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存在可能的问题是,如果招生人数不足,将会导致二级学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由于选课人数不够导致不能开课(一般院校要求5人以上选课才能开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该二级学科的发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按照研究方向招生及制定培养计划的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改变过去按照二级学科进行招生及培养的弊端。按照研究方向进行招生和培养,能够极大地整合现有研究生培养资源,无论是从科研平台的利用率上,还是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上,都能够提高效率,同时还会对研究方向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研究生提供基础[2]。
1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现状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生物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发生变化,各个国家生物类人才培养规模也日益扩大,高等院校如何培养优秀高层次生物类专门人才,以适应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成为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1.1 国外生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当前全球各国的生物学学科不断的发展壮大,这是因为生物学科与人类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中,都会执行淘汰机制,包括各个环节招生录取、理论学习、论文写作等过程。美国大学招考研究生必须执行的标准:第一,招生对象的学术水平要有保证;第二,招生对象要具有管理者的才能;第三,招生对象的个人素质,包括要有责任心和道德感,能给人以信任感等。英国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广泛,包括发展新知识、传播文化、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研究性和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广泛导致研究生培养模式类型多样,例如,“研究型”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型”培养模式,不仅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型”培养模式,以课程讲授为主,以研究能力的培养为辅;“协作型”培养模式,主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德国的研究生教学以产学研结合位主,注重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德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为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并存以及交融的多样化趋势。德国在研究生教育中积极探索,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形成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以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4]。
1.2 国内生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生物学专业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量也达到世界前列,但论文的引用率却较低。为何会存在这种现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创新。首先,与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的学生的要求是听话,导师提出想法,研究生来执行。这样的传统使研究生有了极强的依赖性和惰性,丧失创新的原动力。其次,我国的研究生导师都要主持相关的科研项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内容,所以科研项目顺利结题是每个导师斗艳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平衡完成科研项目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的一大难题。因此,生物学研究生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导师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建立一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2 改革措施
2.1 建立以研究方向为主的培养模式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不应再作为研究生毕业考核的唯一标准。通过对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潜心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到学有所用,无论今后是读博还是工作都能够为其提供帮助。
2.2 合理制定培养计划 以生物学一级学科为基础,建立以研究方向为主的招生及培养模式,把研究生导师按照研究方向重新划分,培养计划根据研究方向重新制定,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报考,真正做到量体裁衣,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进而使研究生的培养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物学高级人才,同时也能够反哺学校,使学校的生物学学科得到持续发展。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是建立以研究方向為主的培养模式的关键点[5]。一是更新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将学术前沿知识领域呈现给学生。授课教师的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二是转变导师培养模式。在导师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研究生实际掌握知识程度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灵活制定适合不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对相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采取小组形式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组成实际项目研究小组,在学习和项目研究期间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2.3 建立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 通过参考本科教学的评估办法,建立监督机制,让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打分,根据学生给出的成绩对授课教师进行排名,以此对授课教师进行激励与警示,促使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2.4 联系实际,“产学研”结合 对生物学相关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按照企业的需求定制学生,真正做到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在校期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同时,还需增强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到与社会需求同步接轨。
3 培养模式改革效果的分析
我们在改革中以研究方向为主导,通过优化各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为研究生打了坚实理论和专业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及课下注重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实施改革后2013级和2014级生物学研究生的发表论文情况、获得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等指标分析如下:
3.1 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发表情况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体现,现在高校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许多高等院校对研究生提出了发表论文的要求。我们在改革中以研究方向为主导,通过优化各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理论和专业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及课下注重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院生物学专业中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5篇,省级学报论文8篇,相比2011级和2012级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其他专业高出18%。
3.2 研究生获得研究项目情况 各级管理单位对研究生素质教育逐年加强重视,设立了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项目,以自主具有独立科研思路的优秀研究生。本校设立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主要增强科研创新意识,着力培养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提高培养质量。校级评选优秀的科研项目可以推荐参加“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申请”,研究生创新项目用于资助具有独立科研思路的优秀研究生。创新项目首先进行个人申报、各院系进行初评推荐、研究生院组织相关专家组评审并最终立项。我院生物学专业中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共获得省、校两级创新项目6项,相比2011级和2012级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其他专业高出12%,相比同期其他专业研究生优势也比较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在实施了以研究方向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后,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研究方向为主的培养模式将会改变现有生物学学科所面对的困局,让学生不再觉得知识晦涩难懂,而是让他们更有兴趣地投入到生物学的科学研究中,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转变生物学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生物类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力求培养生物学高层次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导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及时反馈改革成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建设为基础,科学研究为重点,改革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科研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整体素质,探索出了培养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国家研究生改革培养模式相呼应。我们在改革中探索出了适应我校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为其他农业院校生物类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树青,江力,孙佳佳,等.工科院校生物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26):123-127.
[2]刘新,侯丽霞,赵方贵,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44-46.2012(34):44-46.
[3]姜鹏,张玺,崔晶,等.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12):1150-1152.
[4]李西霞,王晓春.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学科探索,2015(9):47-49.
[5]赵于前,张竣凯,李香花,等.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4452-445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