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戟黛方外敷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腹水25例临床观察 ※

2016-01-08何宁一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热疗利水腹水

戟黛方外敷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腹水25例临床观察※

何宁一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关键词】腹水;注射,腹腔内;中药外敷;青黛;大戟;肿瘤;透热疗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2.010

【中图分类号】R244.9;R442.5;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2-0190-03

作者简介:何宁一(1978—),女,主治医师。从事肿瘤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4-01-02)

※ 项目来源:2012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编号:2012023A042)

恶性腹水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肝癌、卵巢癌、大肠癌、胃癌及胰腺癌等,一旦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缺乏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方法,现有治疗手段仅能短期缓解症状,且易反复,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012—2013年,笔者应用戟黛方外敷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腹水25例,并与顺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49例均为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55.0±2.0)岁;病程2~4个月,平均(2.1±0.7)个月;其中胃癌10例,结直肠癌8例,原发性肝癌2例,胰腺癌2例,妇科及其他肿瘤3例。对照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56.0±1.5)岁;病程2~4个月,平均(2.0±0.6)个月;其中胃癌9例,结直肠癌8例,原发性肝癌3例,胰腺癌2例,妇科及其他肿瘤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1]中恶性腹水的诊断标准,临床选择中等量恶性腹水患者作为观察病例。纳入标准:B超发现腹水,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氏(Karnofsky)评分>60分[1]。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常规引流净腹水后,予戟黛方外敷。药物组成:青黛30 g,大戟30 g,黄瓜籽30 g,细辛15 g,黄芪30 g,桂枝12 g,莪术15 g,龙葵15 g,半枝莲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12 g,大腹皮30 g。将以上药物研磨取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软膏状敷于腹部(B超显示腹水量最大处位置),每日换药1次。同时应用WB-1深部肿瘤热疗机(上海华源热疗技术有限公司)给予腹部外敷药物处局部热疗,每周5次,温度设定在39.5~41.5 ℃,功率300~400 W,辐射器距皮肤30 cm,每次加温时间为30 min。

1.3.2对照组予顺铂注射液(DDP,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43)60~100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周1次腹腔灌注。

1.3.3疗程及其他2组治疗期间每周复查B 超,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

1.4疗效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癌性渗液的疗效标准[1],主要观察B超腹水情况,于治疗前后测量腹围大小及B超探测腹水情况。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失,并持续4周;部分缓解(PR):腹水明显减少,B超显示最大液性暗区深度减少≥50%,并持续4周;无效(SD):腹水减少,B超显示最大液性暗区深度减少未达以上指标;进展(PD):腹水量增加。以CR+PR统计总有效率。

1.5生活质量疗效标准改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1]较治疗前增加≥10分;稳定: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减在10分以内;降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0分[2]。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

2.3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P<0.01)。

2.42组不良反应治疗组25例,皮肤轻度灼伤2例;对照组24例,恶心8例。2组均未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

3讨论

恶性腹水发生多由于肿瘤浸润或转移导致受累腹膜渗出面积增加,腹腔内原发血管渗出,腹腔压力增高导致未受侵腹膜继发性渗出增加,腹腔淋巴回流障碍等所致[3]。肿瘤患者出现恶性腹水多提示预后不良,其进展较快,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压迫胃肠道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感,大量腹水压迫静脉及淋巴系统时患者常出现下肢水肿,晚期患者可出现尿少、血压降低等。这常是濒临死亡的信号,如不及时救治,可使病情迅速恶化,脏器衰竭,预后差。常规西医疗法以利尿、补蛋白、穿刺抽液及腔内化疗灌注药物为主。但大剂量利尿可引起低血压和脱水,大量放液可导致低血压、低蛋白血症,易引发虚脱、肝昏迷。腔内化疗或灌注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药物,也是部分有效,难以有效控制,即使控制了也易造成复发。因此,恶性腹水已成为伴随肿瘤患者的难治性症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中医内病外治、水为阴邪的理论,将中药外敷与热疗相结合用于腹水治疗,通过药物外敷体表,其药性可透达皮肤黏膜直接吸收,起到较强的利水消肿功效。

恶性腹水属中医学鼓胀、水蛊范畴,病机为肝、脾、肾三脏俱病,气血水瘀积于体内,升降气化功能失常,水湿运化失司,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若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乘,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液潴留,气血凝滞,脉络瘀结,终至而成。《灵枢·水胀》记载“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转侧,胁下腹痛”。中医学认为,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因此治疗上应以温阳行气、消阴利水为上策。笔者应用中药外敷与热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温阳行水入手,将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与现代热疗手段相结合。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理瀹骈文》中亦有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外治法亦在恶性腹水的治疗中起到了内服药力不能及的作用,其将外用药物外敷于体表,药物通过皮肤腠理,经皮吸收后内达脏腑,直达病变部位,可调理阴阳气血,寒热偏差,尤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服药困难,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外敷药物根据《名医方论》中“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治以温阳行水。戟黛方中青黛、大戟、黄瓜籽清热解毒,利水散结;黄芪利水消肿;桂枝温经通阳;细辛补肺脾肾之阳;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水;莪术止痛行气消积;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尿;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大腹皮辛温行散,行气消肿,宽中下气。诸药合用,具有祛毒利水、散结破癥作用。

热疗技术是通过加热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在39~40 ℃时生长会受到抑制,在40~44 ℃温度下会死亡,热疗通过造成局部温差起到抑制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时,血管生长畸形,其供血比正常组织少,正常组织在受热时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可充分散热,而肿瘤细胞因散热不良局部温度高于邻近的正常组织。当高热作用使肿瘤细胞处于杀伤温度时,正常组织仍处于低温而不受损伤。同时高温状态下,肿瘤细胞流动性增高,造成结构域功能破坏,超微结构均发生破坏[4]。热疗技术即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以达到既使肿瘤缩小或消除,又不致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热疗本身能有效杀伤恶性肿瘤细胞,还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局部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促使药物在局部聚集、摄取和吸收,并加快反应速度。与外用利水中药配合使用,有良好的协同抗癌利水作用,可有效控制腹水,且高效低毒,使用方便,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振.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5.

[3]安永恒,丁爱萍,梁军.肿瘤合理用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1-426.

[4]彭楠,赵彼得.临床肿瘤热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8-19.

(本文编辑:习沙)

猜你喜欢

热疗利水腹水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腹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