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调查报告——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6-01-08陈玲,林雪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调查报告——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陈玲,林雪静

摘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新形势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素养;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英语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长期以来的语法英语、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英语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影响,学生仍不能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奠定相互沟通的基础。

“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了解和熟知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在不同的语境与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思维,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积极性的社交活动。它要求外语学习者首先要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性有所察觉,并进行理性的对比。另外,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感受外语文化,这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一次小型调查,了解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其中大一20人,大二25人,大三35人,大四20人。调查对象的专业为水利工程、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二)调查内容

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的内容主要有:(1)对所学外语国家的兴趣度以及对文化的了解程度;(2)对外语文化学习的重视及兴趣;(3)获得外语文化的主要途径及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渠道;(4)对外语文化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对外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三)数据收集

对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和数据统计,最后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

(四)结果和讨论

1.对所学外语国家的兴趣度以及对文化的了解程度(见表1)。对外语国家不感兴趣的仅占7%,从侧面反映了外语文化意识灌输的重要性;而对外语文化的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的却占63%,因此,加大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

表1 对所学外语国家的兴趣度以及

2.对外语文化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见表2)。学生对外语文化教学的满意度是比较低的,仅有6%的学生非常满意,58%的学生是不满意外语教学现状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侧重的是语法、词汇等知识,仅有12%的教师会重视文化方面的教学。

表2 对外语文化教学的满意程度以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76%的同学认为应扩大对文化教学内容的输入;仅11%的同学不希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文化知识。在所学语种中,与语法词汇、听力口语及阅读写作相比较,更多的学生对文化最感兴趣,这对培养文化意识起着推动作用,学生对今后教师的文化教学表示了肯定的态度。 49%的同学认为与外国人交流最大的障碍源自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所学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有63%的学生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重视文化学习的学生占67%。调查获悉,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教材课本、教师讲解及浏览网络、书籍、影视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较欠缺,只有27%的学生主动关注外语文化信息。

二、访谈结果及分析

为了完善此次调查,作者对在校学生及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15位学生中,大一4人,大二4人,大三5人,大四2人。其中英语专业3人,非英语专业12人。对5位外语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学生访谈

从访谈结果来看,有的学生不重视外语文化的背景知识,称自己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文化知识,而注重更多的是背会单词、读懂课文等,从而忽略了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高年级对文化认识相对低年级较深;女生对外语文化的兴趣比男生大一些;英语专业接触、认识外语文化比非英语专业较多一些。此外,有同学对外语文化有兴趣,想更多地了解外国更多的文化知识,但对外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了解不多。而针对目前的英语教材,更多的同学渴望教材能展示更多的外国文化风情习俗这类知识,他们认为这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可以为日后的出国或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师访谈

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英语专业的教材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相对较多,尤其是《大学生英语精读》。其中的文章基本选自外国作家的原版,文化介绍丰富,从中可以学到外国人的表达习惯,而非中国学者字面上的翻译。普通班的《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潜在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有的教师会针对相应文章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灌输,进行课文的导入。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也只能进行简单的背景文化知识介绍。公共英语快班所学的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中涉及的外语文化比《大学生体验英语》要丰富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使学生的理解更容易些。在访谈过程中,有的教师也会谈到外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希望教材改革加大普及文化知识的力度。他们认为,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表达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种文化意识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能否与外国人进行顺利交流。

三、建议及措施

(一)英语教师角度

1.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师应该熟悉本民族文化及目的语民族文化,起到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作用。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英语教师应摒弃长期以来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观念,要以文化教学为基点,跨文化意识培养为桥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开展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亲自参与英语文化主题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从中增强自身文化意识。

2.加强课堂教学文化渗透。首先,讲解和介绍外语文化。教师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并定期开展文化专题讲座等。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某一文化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文化差异,增长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其次,对比和分析文化的异同。教师应分析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并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发现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异同,正确区别知识文化因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有助于文化意识的养成。再次,加强课堂语言实践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教师可尽量多使用英语授课,也可以模拟情景对话,使学生结合语境与外语文化习俗,正确使用语言。

(二)学生角度出发

1.培养跨文化意识。大学生作为学习语言的主体,要认识到外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通过上网查阅外国文化信息、收听国外知名广播(如BBC、 VOA)、主动阅读一些含英美文化的报刊新闻、从网上下载英语文章等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传播。

2.积极参加外语相关活动。在日常交际中要多讲英语,并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晚会、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强化跨文化意识。

3.组织外语兴趣小组。话剧、演讲、电影、音乐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组建外语兴趣小组,从而更多地接触外语文化,培养自身的外语文化意识。

4.主动与外教交流。外教对本国的文化有着切身的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外教交流,只有主动与外教交流,才能获取更多的准确的外语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而影响交流最大的障碍就是文化的差异。因此,培养学生外语文化意识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3).

[2]岳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3(5).

责任编辑:苑莉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