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中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某高校IT精英梦工场项目为例

2016-01-08张莹刘丽莉陶利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就业创新应用

文/张莹 刘丽莉 陶利

在高校中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某高校IT精英梦工场项目为例

文/张莹刘丽莉陶利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校IT精英梦工场项目的典型个案分析,在该项目建设状况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高校中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该模式的优势以及产生的成效,为高校进一步进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92-01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创业事关建设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1]。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储备、开创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意义

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是通过企业的植入式培训,用市场的标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优胜劣汰,合格者进入合作方的下游单位就业,提高有效就业创业质量的一种模式。是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实体演练,是在“教学研究”上的进一步拓展,更是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向学校内部的一种开拓。当今高校学生具有几个典型特点,一是仅具有理论基础知识,二是缺乏约束力,三是不了解社会需求。该模式作为一个全新命题,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大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提供借鉴途径,同时,能够更新高校教育思想观念,为高校推行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政府和高校在今后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中国未来十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2],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一重大战略的核心即为不断增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通过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可将企业适用的知识技能体系前置导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缩短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知识技能的差距。该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学生而言可提高就业质量,满足就业预期;对企业而言可获得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

二、某校IT精英梦工场项目概况

(一)前期调研。某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2008年—2010年期间,共有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金融单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选调乡镇等26种性质的用人单位到校开展本科招聘,三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共计1149人。该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问题凸显,比起创新类工作,毕业生们更偏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1)45.52%的毕业生选择选择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等单位;(2)机关和事业单位、金融单位、教学单位、医疗卫生单位、部队等也为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占总人数的44.85%;(3)继续深造人数较少,三年来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9.75%。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企业与学生搭建平台显得迫切重要。

(二)项目主要内容。校方为该项目提供场地及计算机等相关培训设备;合作方提供培训平台,并为合格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培训流程主要分为ETPI四个阶段,通过基础知识学习、知识点实训、项目实战等不同的模式对参与学生进行培训。

(三)项目实施。IT精英梦工场项目每期培训周期为4个月,目前已实施三期。该项目采用市场的标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T阶段将采用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合格者可进入下一阶段P阶段继续进行培训,其中三期培训相关阶段的参与学员人数见表1:

表1 IT精英梦工场项目三期培训T、P阶段学员人数

由上表可见,第二期、第三期培训经T阶段的成果考核之后,一半以上的学生会被淘汰,严格的培训方式与考核制度,对学生提前适应职场、提高学习积极性均有着重要意义,IT精英梦工场项目的优势也凸显出来,提高了就业创业培养的实效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目前,通过培训出现的佼佼者,已获得满意的就业创业机会。

三、在高校中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对策

某校IT精英梦工场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在高校中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在高校中合理、有效地推广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完善高校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完善高校就业创业的资本环境,要加强风险投资运作,逐步形成以风险投资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支撑、以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二是完善高校就业创业的技术环境,利用先进的科学成果构建核心技术支撑力量,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健全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机制。健全高校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机制,需要注重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就业创业的内在活力;需要强化政府的有效帮助;三是加大社会各界的支持,寻求良好的、诚信的企业合作伙伴。

在全国不断拓宽高校就业渠道的大好形势之际,植入式就业工程模式应发挥其优势,使高校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在让高校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批又一批有思想、有创意、有能力的精英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燕飞.基于创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J].前沿,2013,(7).

[2] 张曼.试论我国中小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就业创新应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