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01-08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化官兵决策

傅 国

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傅国

大数据视角下,政治工作存在决策指示主观化、运行模式单向化、组织实施粗放化、信息管理碎片化、考核评价抽象化的问题。应注重从“主观概略”向“客观准确”决策转变,从“单向供给”向“定制需求”模式转变,从“平均主义”向“定向矫正”方式转变,从“垂直多层”向“扁平化云”结构转变,从“笼统抽象”向“清晰具体”标准转变,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政治工作;大数据;科学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开启了“大数据之旅”。在这一背景下,立足大数据视角,系统反思和解决制约我军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的有关问题,让我军政治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无疑是面对大数据滚滚洪流的必然选择。

一、制约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的问题

政治工作决策指示“主观化”。由于传统政治工作思维理念、指导方式和方法手段等因素的制约,我军政治工作部门在决策时,仍然存在过度依赖固有经验特别是以往“惯例”的情况,是一种粗线条工作范式。由于缺乏在掌握数据尤其大数据基础上的缜密分析和严谨推敲,使得政治工作决策指示往往是一种出于主观愿望的人为范式,难以超脱“以人管人、以人治人”的藩篱,存在着职责不清、要求不精、评价不准、优劣难辨、奖罚不明、执行不力等问题。这种主观化的“拍脑袋”决策方式,很容易导致政治工作决策指示缺乏准确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政治工作运行模式“单向化”。随着信息时代社交工具的广泛普及和公民意识的普遍提高,广大官兵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也逐渐增强,官兵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在政治工作中充当客体,而是更希望从主体的角度了解、参与、监督和评价政治工作。而目前的运行模式仍是以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指令化方式为主,对于政治工作的开展往往容易从良好的施政愿望出发,而缺乏自下而上的对广大官兵所思所盼所想的量化、精准把握和双向的反馈、沟通、协调机制。这种“一厢情愿”的运行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使得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宏观上的“供需错位”“供需真空”“供需过剩”等问题,很容易导致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政治工作组织实施“粗放化”。我军政治教育组织实施主要以理论学习、思想工作、引领示范等方式开展工作,这种旨在从理论武装、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等方面提高官兵思想觉悟的传统思路和方法,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军发展壮大创造过无数的奇迹。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与官兵个体诉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呈现出一些不足。比如,理论学习追求标准化服务,往往是统一组织,“一刀切”,忽视了官兵的差异化需求;思想工作追求覆盖面,往往采取的是“撒胡椒面”式的“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平均主义模式,忽视了官兵的个体化差异,使得政治工作“锚向性”不足、精准性欠缺,粗放模式的烙印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化的组织实施模式由于没有完全匹配官兵个体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因而同样容易在微观上导致“供需错位”等一系列问题。

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碎片化”。各级政治工作部门出于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收集和掌握着涉及部队官兵方方面面的海量信息和数据,然而这些信息数据分散存储于各个职能部门,犹如一个个碎片化的“信息孤岛”,尚未实现高效整合和共享共用。在很多地方,经常是有多少个职能部门就有多少套信息系统,每套系统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中心、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而且,一些政治工作职能部门的领导还把本部门的数据看作是部门利益的基础,认为数据的共享开放就意味着利益的输出,从心理上就不愿意共享和开放数据信息。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碎片化信息管理模式,不仅容易导致海量数据的重复填报、重复收集、重复输入、重复分析,给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官兵造成巨大的效率损耗,还直接导致一些数据的价值挖掘非常有限,制约了大数据应有活力的激发。

政治工作考核评价“抽象化”。由于传统考评手段等因素的制约,部队政治工作考评大都仍是采用听、测、评、谈等传统形式,原则规定多、刚性措施少,定性标准多、定量计算少,民主测评多、参测人员少,人为意见多、科学数据少,致使考评工作在实践中往往还存在“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大致抽象”的模糊感,得到的是一个大致概要的考评结论,存在“画像”不精细、考核不精准的问题。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这样讲,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对政治工作主体“人”的考评,还是对政治工作客体“人”的效果评价,往往只有定性的结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这种抽象化的考评机制容易使考核失真走样,影响考评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对策

从“主观概略”向“客观准确”决策转变,更新观念认识数据价值。通常情况下,决策是由经验、直觉和逻辑三种方式来驱动,虽然经验和直觉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容易产生偏差。在大数据时代,唯有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深入的数据挖掘和缜密的数据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各级政治工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真正认识到数据的价值,重视真实数据的收集,重视数据的相关关系,养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观念,在工作中严格秉持“让数据做主”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政治工作决策的形成、执行、调控和评价机制的全过程。

从“单向供给”向“定制需求”模式转变,有的放矢把准官兵需求。要改变传统的单向度、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设计之初,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全面深入地感知和掌握官兵的所思所盼所想,“网聚”官兵的实际需求,根据官兵需求实现政治教育目的、功能、内容、形式上的“定制化”,使官兵需求真正成为开展思想工作的上游链条之一,从而促使政治工作与广大官兵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具有更为紧密的“匹配性”,有的放矢开展政治工作。

从“平均主义”向“定向矫正”方式转变,因人而异实现精准供给。政治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互动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只有主体认识与客体实际相符合,政治工作所采取的决策、方法、手段才会取得预期实效。然而,我们要看到政治工作客体,也就是广大官兵既有时代的群体性特点,每名官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差异,这就决定了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官兵个体对象的具体分析和特殊性研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传统手段很难实现对全体官兵个体“人”的全面掌握,大数据的出现为我们“全面感知”个体“人”开启了一条新通道。比如,青年官兵利用业余时间上网用网,在军网论坛发帖留言,参与话题讨论,时刻都在产生积累着海量多元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记录着官兵的学习训练、思想行为、内在情感和通信联络等,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巨大价值。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从中分析某个官兵的具体特殊性,创造一个更加精准化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调控机制。

从“垂直多层”向“扁平化云”结构转变,共享共用降低效率损耗。由于部队是多层级的组织管理结构,在没有上级许可的情况下,各政治工作职能部门既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数据,更不愿意对外开放,使得数据的价值挖掘非常有限,实践运用的少。实际上,相对于各军兵种各部门的业务数据不能通用而言,政治工作数据大多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应当发挥其通用优势,建立全军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体制,使数据能够真正在各职能部门、各个系统间流动起来。要通过构建数据和信息共享的云平台实施政治工作流程再塑造,打破上下级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界限和信息壁垒,整合各方数据,实现扁平化管理与服务,从而将上下级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效率损耗降到最低,构建一个能够直接面向官兵的虚拟性“整体服务部门”,以有效破解信息数据“碎片化”的问题。

从“笼统抽象”向“清晰具体”标准转变,精打细算科学工作考评。考评是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考不真就用不准,考不实就用不好。要改变以往笼统抽象的考评方式,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凡是能量化的指标都应量化,难以量化的指标要具体定性,减少弹性,防止笼统。要进一步分解细化考评指标,尽量设置可以量化的若干子项,使每项内容的考评便于组织操作,利于判断评定,实现政治工作考评数据化、具体化。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准政治工作考评的关联媒介和尺度,将考评人员的思想、行为、作风及其工作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表征和关联事物进行数据化,运用大数据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采集相关数据,在大数据“样本=总体”的全数据模式下,将政治工作主体“人”与客体“人”进行数据化描述,从而全面准确测量“人”的思想和行为,并由此得出科学精准的考评结论。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讲师】

E22

A

猜你喜欢

科学化官兵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突出“三个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