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6-01-08侯巧珍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4期
关键词:实训信息化探究

侯巧珍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基于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侯巧珍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信息化教育中的实践要探索新型的、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正视在高职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的实践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深入了解信息化学习方式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升高职理工科实践教学的效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信息化;学习方式;新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个别授导、情景模拟、调查研究、课堂授导、远程授导、合作学习、学习工具、集成系统等,不同维度、不同思路的组合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实践教学模式。

1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进行的学习称为信息化学习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学习的一般过程,信息时代的学习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式。很多传统教学中的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信息渠道狭窄的问题正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了特点明确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5个方面的信息化。

传统的学习强调知识的深加工,以知识点为线构建关于某门学科的整体知识构架。学生跟着老师走,无目的、无方向,自然也无动力。每堂课按部就班的讲解也许在学生看来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堆砌,最终在教与学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墙。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回归。学生自主形成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会帮助他们直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全不用被动适应教师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因此,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学习目标自主化、学习工具多样化、学习资源网络化。

2 基于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凸显的信息化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作为基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入手,以构建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为目标,探索现今信息时代中更为实际有效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新型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各类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辅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的。当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形态时,会对传统教学思路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两类教学思路是:①习惯了“灌输式”课堂讲授的教师以为只要提供好的教材和所谓“优质的”资源,学生就会去认真“消化”;②习惯了“解读式”课堂讲授的教师,很难知道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也通常以为只要把“优秀”授课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学生就会去认真“听”一遍。这两种教学思路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严重脱节。新型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凸显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组合结构与形态。例如,教学资源可以建立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进行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交互的主动权可以灵活多变,通过答疑、作业、在线测试、学习日程安排等环节,实现交互主动权的变更;教学的信息化终端设备更为多样化,可以是因特网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

2.1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2.1.1以差异化教学为基点

差异化教学的思路是高职教育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但在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又具有了新的内容。差异化教学要考虑到学生信息终端、学习程度、学习精度、学习路径等多方面的差异。差异化教学的学习平台要求支持常见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在组班教学的前提下,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差异化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在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学双方都能灵活适应和使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问题的呈示、提问、应答、判别和反馈,并尽力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2.1.2以协作探究教学为基本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双方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多方面的剖析、学习。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式来看,更加依赖数据库系统和检索技术。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发散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多更为广阔的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某个知识点的全面认识。所以,数据库的建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会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哪些知识虽然枯燥却是必须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在提供学生更广泛的知识和不让他们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首先注重有效网络环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注意合理的研究主题、项目、任务、问题等不同层次要求的发布,鼓励、监督学生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信息筛选、分析讨论、总结和明确思考结果,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再分组、分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横向的跨校、跨地区协作探究。

2.2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

2.2.1教学资源数字化、立体化

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一步要求我们构建更加数字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内涵是学生的信息化生存。而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先着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才能优化信息化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构建中,比较成熟的是课件、多媒体素材、各类网络课程和学校内部建立的电子图书信息资源,但是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还是比较薄弱,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分层次、分服务对象地建立和完善各类数据库资源。

2.2.2构建数字化实训中心

数字化实训中心是将高职院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工业技术中心+专业实训室)—校办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虚拟化的学生(员工)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实训环境。

2.2.3建设协同实验室

同时,还可在数字化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协同实验室。在协同实验室中,学生可通过自发或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修正,方案成熟之后,开展真实的实验环境操作。在此过程中,有相应的系统考核学习行为,优化实践过程效果。

2.2.4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今后的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会朝着更加集成化方向发展,把信息资源、工具、情境、教学、管理等功能都综合在一个系统中,操作简单的平台或界面将越来越普遍。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教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综合不同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可让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摸索。其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兼顾“信息化”和“管理”两个功能。在“信息化”方面,要求支持网络通讯、多媒体应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在“管理”方面,要求把信息资源库、工具使用、情境教学、在线测试、教学反馈等功能都综合在一个系统中。

3 结 语

我们应认识到信息化学习方式是众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最理想的学习方式,但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会深刻影响到其现代行为方式、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优良思维品质的养成。在高职理工科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产生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应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课下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3]陈鹏宇,冯晓英,孙洪涛,等.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行为对知识建构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5(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96

G431

A

1673-0194(2015)24-0256-02

2015-10-29

猜你喜欢

实训信息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