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2016-01-07慕晓飞
慕晓飞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的动力何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承担启蒙的重要责任,成为民族科技创新的源泉。
2015年10月31日,由河南教育报刊社和大象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5年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以及安徽、贵州、湖北等省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小学科学教师472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是近年来河南举办的一次高规格的科学学科培训,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张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副组长胡卫平,亲临培训现场做报告,与广大老师进行交流。
张泽院士做了题为《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的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世界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对比。张院士的观点虽然是宏观的,针对科学教育的,但细细回味,他的核心观点可以推广到所有的教育上来,那就是:崇尚科学的精神。
张泽院士在报告中,谈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拥有辉煌的古代科学技术,但是从明末清初以后,与西方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相比,我们的科学发展严重滞后。一位美国科学家曾对此做出评论: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科学的进步。中国人曾经是世界历史上对人类进步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但是,缺乏现代科学精神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0多年前的1935年8月,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发表题为《利害与是非》的讲演,他指出,中国近30年来提倡“科学救国”,但只看重西方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却没有培养适合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他说:“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句话放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张泽院士说:“每次提到这句话都很惭愧,因为这个标准太高了,在生活中我做不到。我的一个同事提出一个折中的要求,‘只问是非,少计利害。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但是,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是要不折不扣地‘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
大象版《科学》教材,被誉为“大科学家编的小学科学教材”,在张泽院士的主持下,教材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方法放在第一位,让小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问题。对于科学教学,张院士提出建议:“教学前,老师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才是首要的。你到底是教学生知识点ABC,还是引导他们科学的方法、独立的思考、客观的观察、系统的总结。在编写教材中,我们强调的是后者。虽然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写进教材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尝试,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游戏、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实验探索中研究科学,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我希望老师不要把教学引向得出一个标准答案的方向,如果一定要分出谁对谁错,可能会把很多人儿童时期的科学萌芽扼杀了。”
一次培训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记者相信,参加培训者如果记得“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如果在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放在首位,我们的科学基础教育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