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真正的学者

2016-01-07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访问学者自主性课题

冉乃彦

虽然很早就读过朱小蔓的一些文章,但是真正见面是在一次全国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上。开会前,她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同事们,在门口列队迎接参会者。那次会,我有三个想不到:一是我是一个刚刚参与德育研究的科研人员,居然能受到全国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的邀请;二是北京市只有我一人参加;三是整个研讨会充满了浓浓的学术气氛,没有一点儿形式主义的东西。

在这次会议上,我见到了鲁洁、班华等知名学者,也结识了檀传宝、刘次林、刘慧等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理论工作者。会上,由于大家发言非常踊跃,会议决定每个人的发言不能超过15分钟。同时宣布,年龄超过50岁的人不受时间限制。但是,我们这些年过50的人,都愿意展露自己的活力,没有一个接受这个“优惠”,所以,个个发言短小精悍,信息量很大。

到南京师范大学后,我购买了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这本书,读起来就放不下,主要是它的理论魅力吸引了我。这本书不仅知识面十分开阔,剖析得层层深入,而且许多创见给人以启发。虽然书名是《情感教育论纲》,但是它对我来说是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思维科学和科研方法的辅导读物。后来和全国的科研人员接触多了,我才知道,这本书在当时几乎成了全国教育学科研究生的必读物。

对自主性素质课题的指导

1997年,我申请到一个国家级课题“小学生自主性素质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立刻就想到请朱小蔓协助。由于初次搞课题,没有经验,没有请她担任顾问,而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我们的课题小组,朱小蔓也不计较这些,爽快地答应了,以后多次来信,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

在一次来信中,她建议课题组思考:什么是自主性产生的逻辑起点?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第一次听到,但是感觉重要,于是开始了零起点的探索。后来在朱小蔓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明白:关系是自主性产生的逻辑起点。这一理论指导对于课题的进展非常重要,在课题实验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四个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交往关系)的优化。实践证明,这真的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素质的发展。

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实验老师继续开动脑筋,探索在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中,成人如何提供条件,促使孩子的自主性素质得到发展,最后总结出10个策略,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10个策略是: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7.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学合作。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9.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调任中央教科所所长

2002年的一天,朱小蔓打来电话,说教育部要调她去中央教科所担任所长,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立刻表示:应该去。因为有这样一位在学术界有水平、有威望的同志去主持全国最高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肯定有助于全国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据说,她所征求意见的朋友答复是一样的:支持她去中央教科所工作。她到中央教科所之后,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到有两点变化最突出。

一是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不断举办,每次都尽量吸收所内外人员参加,我就参加了加拿大现象学专家范梅南、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报告会;她还提倡科研人员读书,成立了青年科研人员读书会;还创办了德育刊物《中国德育》杂志。

二是遏制了“挂牌”之风。过去中央教科所有的课题,基层学校报名之后,挂一个“课题学校”牌子,还要交费,有的课题竟然吸收上百个课题学校,根本指导不过来。朱小蔓上任后,立即遏制了这种“挂牌”之风,坚决不允许以搞课题的名义向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担任访问学者的导师

我在《教育研究》杂志上看到中央教科所要招收访问学者的信息,非常高兴,立刻报名。报名之后才发现,我的年龄已经超过允许报名年龄18年,属于严重超龄。朱小蔓召集领导班子经过讨论,“特批”了我的学习申请。后来她告诉我:一来考虑到你的学习积极性;二来考虑到你的身体还比较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她还告诉我:考虑到你已经退休,学习费用无法报销,给你减了一些。

访问学者的导师,需要经过双向选择。当时,选择朱小蔓当导师的访问学者比较多,最后经过她的筛选,保留了四个,我是其中之一。做访问学者期间,我们听了十几位老师的课,朱小蔓还布置我们学习《中国哲学史》《亚里士多德》等著作的任务。

当时,我已经开始探索“未成熟主体”问题,是带着初步的研究素材到中央教科所做访问学者的,立刻得到导师朱小蔓的理解与支持。她帮助我把这个研究和她的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她说,对“未成熟主体”的研究非常有意思,她很赞同这个看法,把主体性毫无限制地延伸到所有地方、所有场合、所有年龄段、所有维度上去使用,肯定是片面的,也是要出问题的。儿童主体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对于这个主体性应该有比较完整的界定,个体自由怎样发展,平等、对称怎样发展,理性能力怎样发展,超越性如何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应加以考虑。

在参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的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在朱小蔓的具体指导下,主要是按照质的研究方法,专访了16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收集到了比较丰富、有价值的资料。

最让人难忘的是,正在课题紧张进行的时候,朱小蔓病倒了,但是永远繁忙的她,可以说一天也没有休息,直到动手术的前一天,还在逐个辅导我们四个访问学者。当时,我们的内心极其矛盾,既怕累坏了她,又希望得到她更多的指导……

手术治疗和短暂的休息之后,朱小蔓又开始了工作。我们私下常常议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位重病患者能够做到这点,靠的只能是精神力量了。

情感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7年,朱小蔓退休之后来不及喘口气,很快又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当然,她的情感教育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情感教育研究领域里,她已经是世界级的知名学者。在她的主持下,召开了多次情感教育国际研讨会。

在一次情感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饭桌上,她向外宾介绍我,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一个傻子。”我听后一愣,怎么能向外宾这么介绍我。接着,她马上说:“我们都是傻子,我们都痴迷于教育。”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朱小蔓是痴迷于教育人群中的佼佼者。我在介绍她的《情感德育论》一书的文章中,这样评价她:

我国古代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神话传说。而在现实世界里,世世代代的学人也在不断以自己的成果为学术补天,推动着人类文化不断更新,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感德育论》,是朱小蔓继《情感教育论纲》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12年之后又炼就的一块儿补学术之天的五色石。和被誉为“异彩纷呈、新意盎然”的《情感教育论纲》相比,《情感德育论》显得更加厚重,既有基础理论研究的探索,又有教育经验的提炼。因此,它既是理论工作者在探索规律时需要钻研的学术著作,又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提升理论素养的科研读物。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朱小蔓经常对自己的研究不满意,她在《情感德育论》“自序”的结尾处诚恳地说:“如果把现在这份研究成果看作思想的解放和探索,看作初步的教育经验提炼的话,我希望日后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更专门和细致的研究时,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理解她、相信她,同时期待着她再推力作。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访问学者自主性课题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公派访问学者高校联盟在京成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国内访问学者继续教育实效性的实现途径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