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校本教研模式
2016-01-07何培谊
何培谊
教研模式是沟通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提高教研有效性的一种手段。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学习型教研和教学型教研为两大板块的教研运行体系。以下是我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框架以及典型案例。
一、开展以学习型教研为基础的大教研系列活动
1.引领式教研
在校长的指导下,由学校教研室编写贴近教学实际的案例、专家评论及汇总学校层面的观点反思,起到学校层面应有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引领式教研活动。例如:在2013年下学期“第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中,校长撰写了《课堂教学之魂》一文并进行宣讲,就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解剖,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在2013年下学期第十周教研活动安排中,学校教研室就“八年级英语词汇测试”这一案例进行剖析,引领老师们在阅读本教学案例时,以对比、反思的态度更好地改进教学。
2.分享式教研
根据不同话题,学科组开展讨论并派出代表参与大教研展示。通过交流、分享,达到同伴互助、自我培训的目的。
上学期,我校的主题大教研活动主要围绕改善、修正“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这个主题进行。在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全校教师在学习《课堂十种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之教的有效性》《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等文章后,各教研组教师思考、整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易出现哪些不恰当言行”,经学校层面汇总出“教师不恰当言行56条”,供全体教师参考。通过系列“分享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在各种教研会议中,大家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在分享与争鸣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读书式教研
组织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为学习型校本教研提供知识积淀。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涵养精神,提升品位。
我们将教研组读书活动纳入到“书香校园”建设中,通过好书推荐、摘抄笔记、心得交流、共读共赏、寒暑假集中读、学期中分散读、教研组共同读等形式,培养读书习惯、营造书香校园。
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我校15个教研组根据《102中学教研组读书活动方案》选书、购书,从语文组的《致语文教师》到音美组的《最美艺术课》,各教研组齐头并进,教师们纷纷填报《102中学读书计划表》和《102中学读书活动汇报表》。全校一线教师140多人,全部参加了“教研式读书活动”,教师群体的业务素养和学术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二、开展以教学型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活动
课例式教研:开设不同主题的“聚焦课堂”活动,使之成为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课例研讨可以是完整的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
说课式教研:各教研组每学期选取两三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思路进行说课,并通过评课,彰显各自的特色,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
每学期的“教学设计大赛”,是我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载体。通过开展“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师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的教学策略和讲授原则,厘清了“教”和“学”的关系。
会诊式教研:会诊式教研是基于某位教师的具体问题,然后运用集体的智慧,帮助其指出“病情”,分析“病因”,并开出“处方”的一种教研模式。
会诊式教研往往由学校自下而上进行摸排、搜索一些教育教学案例,通过会诊、研讨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工作的“专业思维”水准和智慧含量。
例如,从“一个上课看小说的学生”到“请不来的家长”,这些案例贴近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再加上学校搭建交流平台,老师们结合经历和体验都谈出了见解、提升了认识、生成了智慧。
多样化校本教研体系打破了原有校本教研单调、乏味的模式,通过不断强化交流、变换分享形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被动参加教研的情况,使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体。大家参与教研的兴趣被激发,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
(责 编 阿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