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01-07麦从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会课班主任

麦从心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会课;班主任

班会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会课不仅体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更体现了不同的管理思想,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一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全校的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心理辅导,也无法及时关注所有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的主题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的手段,不仅能够减轻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负担,还能够给传统的主题班会课带来新的活力,使班会课堂的氛围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受中学生的欢迎,促使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认识内在

在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手段能够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欣赏自己,能够在班会课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优缺点等作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接受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喜欢与认识自己开始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人生理想,抛弃华而不实的期望与要求,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最大努力对待过程,坦然处之面对结果。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过度则产生狂妄自大、不足则产生自卑菲薄。因此在班会课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辅导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从接纳自己开始,形成良性发展的自我意识。

(二)认识外在

班会课是一种团体活动,融入适当的心理辅导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与同伴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通过学习接纳与欣赏他人而养成的宽容品质,也会使自身能够快速地被同伴和集体所接受。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就是个体与集体脱离,这种被集体排斥的感觉会转化为对同伴的猜忌、畏惧、妒忌等,面对压力的时候常常孤独和压抑。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掌握与同伴沟通的技巧,使他们学会及时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

(三)培养意志

人在成长过程中肯定要面对悲、愁、忧、怒等消极情绪,但是每个人处理这种消极情绪的能力不同。在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手段能够引导中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心理承受力。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中学生带来良好的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等现象,就是因为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失去了抗争的勇气,采取自暴自弃的方式来逃避或者将责任归结于社会和他人身上,最后导致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通过周期性的心理辅导融入型班会课,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树立克服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个性特征,并以坚强的意志与勇气面对生活和学习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压力与挫折,时刻保持良好、和谐的心态。

(四)寻找方法

目前,大量的专家学者不停地宣讲新课改的精神,大力研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实教育里的中考与高考唯一出口依然是分数。某某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依然是每个家长与学子无比揪心的话题。各种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试卷上多争取分数。在这种大前提下,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发掘潜能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变得积极学习和善于学习,也能够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自信心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来自考试的焦虑、缺乏自信等。因此通过周期性的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能够为初三的学生带来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三、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奥斯本的脑力激荡

奥斯本提出的脑力激荡主要是通过集体思考与讨论的方式,使观点与想法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以引出更多的新观点或新想法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模式的班会课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例如本次班会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管辖的课桌座位半米包干区范围内出现了不是我扔的垃圾,怎么办?

(2)申明规则:奥斯本提出了“脑力激荡”的四条著名规则,即:①不要批评别人的意见;②观点与意见越多越好;③自由思考,容许异想天开;④可以将别人的观点进行组合或改进。

(3)营造气氛,鼓励各抒己见。

(4)记录有效的观点与意见。

(5)在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前提下制订共同的规则标准。

(6)一旦规则被制定下来,则需要全班学生共同贯彻监督执行。

对于脑力激荡所产生的各种观点与意见,包括具体的规则与规则不能被执行时所采用的惩罚方式,最终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并由全班共同讨论改进或完善后才最后进行实施。由于规则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群体的本身,因此普遍能够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这种班会课模式具有易实施、效果好的优点。

(二)勒温的敏感性训练

勒温在研究团体动力过程中,发明了敏感性训练这一心理教学形式,这一特殊教学形式被著名心理家罗杰斯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明。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探讨的形式,让每个人学会如何有效地与同伴沟通和交流;通过自己与同伴的互动影响有效地了解自己、同伴以及同伴眼中的自己。

典型的敏感性训练的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培养明确、坦率的社会交往与交流方式;培养社会交往中各种角色的适应性;培养社会兴趣以及对社会和对他人的了解;培养平等、合作与相互信赖的社会交往态度;培养解决社会交往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以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广州石化中学开展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为例,该班会课设计了一个传球的游戏,规则如下:

1.球要经过每位组员的双手,但不能在相邻的两个组员之间传递,看哪个组用的时间最短。

2.务必做到球在组员之间传递。

3.最后球不能落地,从谁的手里出发,还要回到谁的手里。

4.本组组员之间可以交流,小组之间不能交流。

5.完成游戏时举手示意,教师记录各组的游戏时间,各组不断挑战记录。

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考探索,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潜能,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付出行动,便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这种班会课模式强调在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依靠个人的游戏体验和感知来学习。班会课活动的目标主要不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而是同伴之间情感和人格方面的目标。同伴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而小组中真诚互助、坦诚相待的气氛是班会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默里的成就动机训练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默里就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概念,他认为人除了吃、喝、性与排泄等生理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人有27种心理需要。默里认为在多种心理需要类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就动机。因为成就动机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碍,施展个人才能,使得个体拥有足够的欲望和倾向去解决某些困难。

以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开展的网络环境支持下的系列主题班会课为例,在一个学期的班会课中,该班级的主题班会课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实施主题统觉测验(TAT),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就动机,同时了解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班主任先在计算机房让学生观看一张图片20~30秒钟,然后让学生在3~5分钟之内将图片的内容整理和延伸为一个故事。

故事内容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三个部分,字数不少于300字。面对同样一张图片,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与弱的学生所编的故事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成就动机强的学生通常会讲图片中的人物如何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力争取得成功;而成就动机弱的学生则很少构想出这样的故事。

2.通过百度搜索有关资料或优酷观看录像片,找到高成就动机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到的描述成就动机强弱对比鲜明的故事,要求学生阅读之后,对两类案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举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征。

3.通过BBS论坛和QQ群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就动机与愿望强度,认识成就动机与亲和动机(想要获得他人关心、认可、支持的动机)的关系,了解成就动机在自己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如篮球赛、足球赛、校运会等,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冒险,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让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5.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理化生竞赛、头脑风暴(OM)、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大量成就动机训练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温斯坦的自我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学者温斯坦于1983年提出了一套自我教育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一套系统的课程计划来训练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关系的了解,掌握有关认识自我与决策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发展他们自我的独特性,增强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意识。

以期中考试后的总结性班会课为例,此类班会课应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我在本次考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或者矛盾是什么?

2.对于学生做出的各种情境反应,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与以往的问题与困难相比,这次考试有何特殊之处?有何共同之处?

3.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矛盾与问题因素对于自己考试发挥的影响。

4.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认清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优势与长处、劣势与不足。

5.引导学生考虑采取何种策略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这种改变对自己的未来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6.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采取的策略是否切合自己的实际,与自己的目标是否相违背。

7.评价自己的改变与所采取的策略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8.制定面对下一次考试的行动计划,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制定的计划与目标。

四、小结

现代健康观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均处于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准。现代教育观认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求知欲与知识、智慧一样,甚至有时比知识、智慧还更为重要。因此,在中学全面铺开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还能够解决中学生成长中的身心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社会、家庭问题。

注:本文系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描述性评价视角下班主任评语的分析与变革”(课题批准号:14B54)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分校,广州,5107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班会课班主任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我的班主任①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