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化

2016-01-07尹文峰

北京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鞋厂塘村刘家

尹文峰

刘家宝、刘家贵是湘南锣塘村最有名的两兄弟。刘家宝通过个人努力,在人人羡慕工人的年代里,成功地成为市272厂的工人,国家单位,吃皇粮。刘家贵在亲戚的帮助下,当上了铁路工人,后来顺利转正,当了国家干部。村里一个小家庭,两个儿子都出息,跳出农门,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人,这不能不让锣塘村人羡慕。

最羡慕他们的是隔壁邻居王大娘。

她也有两个儿子,高大山,高大水,和刘家两儿子刚好同年,从小一起玩,关系不错。大人之间表面一团和气,内心却经常对比。

人家刘家兄弟这么出息,自己两儿子也二十好几了,天天在家种地。王大娘想起来就不痛快, 羡慕,嫉妒,恨。

刘家兄弟他妈黄大娘,自然在村里抬头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到任何一个角落都迎来一片羡慕的眼光,享受到了村大妈的所有荣耀。没办法,母以子贵,几千年的文化就像野草,长满田间和每个人的心头。

高大山、高大水兄弟时常听到来自王大娘的“激励”,说刘家兄弟怎么怎么好。听多了,两兄弟就烦,干脆把锄头一扔,不干了。反正没出息,干挨说,不干也挨说。还不如不干,走,到广东打工去。

从湘南到广东,一泡尿的距离。

兄弟俩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拿不出来,硬是爬上一辆货物列车,南下。

兄弟俩,毛加起来也没几根,除了能干活,能吃苦,什么也不懂,就开始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打工生涯。

高大山与高大水,很快找到了工作。

广东到处都是工厂,虽然工资不高,但岗位多。只要管吃管住就行,工资多少没要求。其实他们心里根本没底,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鞋厂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再说。

刘家宝、刘家贵兄弟在国家单位干得不错。能干还能吃苦,哪里都受欢迎。两人的事迹是村里的传说。家长教育小孩,都拿他们兄弟当榜样。每次回村休假,便是村里的“盛会”,人人来看,听他们说外边的世界。

高大山和高大水兄弟没法比,两个小打工仔,早就淹没在茫茫人海。高大水干了一年,辞职去了一家建筑工地,当建筑工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鞋厂干活,不给力,全是手上活,他喜欢甩开膀子大干。

10年后,刘家宝当了272厂的车间副主任,正宗国企中层干部,前途一片光明,个个看好。后来,国企效益越来越不好。据说,下一步国企要改革,至于怎么改,大家不清楚,要看国家的大政策。

刘家贵本来在列车上干列车员,不仅能免费旅游,还能春夏秋冬发好多套服装。他家村里的亲戚都穿铁路制服。有的亲戚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到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取出来穿一下。就像他们村清末的那个海外华侨,给清政府捐官,换取的官服,到重大活动时才穿戴。也像当下好面子的城里人,买不起奔驰、宝马,就找机会借着名车开上一两天,大呼过瘾。

在锣塘村人眼里,刘家贵天天免费坐火车,全国各地海了跑。那是神仙日子。

实际上,刘家贵在广州铁路局的亲戚快要退休了,铁路面临集体改制,坐火车的人越来越挑剔,列车员的工作就是车上侍候人,烦恼只有自己知道。当领导的亲戚,退休前给刘家贵帮了一次忙,从火车上调到机关办公室,提为副科级。

面对未来,刘家贵有胜算。

10年后,高大山、高大水纷纷从工厂里跳出来,炒了老板的“鱿鱼”,自己单干,创业。

创业初期,很困难,但毕竟是给自己打工,拼了命。高大山的鞋厂渐渐有了起色,高大水的施工队也从最早的两三个人,壮大到十多个。兄弟俩成了锣塘村的首批小老板。

刘家宝的生活翻天连覆地。国企改制,他和家属双双下岗,名叫下岗工人。40岁还不到,对单位失去信心的他们,都选择了买断工龄,一人拿了两万多,准备自己干。干什么又成了问题。总共四万多块钱,大事干不了,小事没干头。后来一合计,干脆把钱拿来开服装店。租个门面,支起摊子,在市里临街的地方。

铁路干部刘家贵的日子还可以,虽然提完副科没动静了,但日子还过得去。铁路改制后没什么大变化,只是职工宿舍比较老旧。除了工资,没钱换新房。

刘家兄弟回村次数越来越少;高家兄弟回村次数越来越多。王大娘的腰越来越直,嗓门越来越粗;黄大娘出门越来越少,很少听到她的声。

高家兄弟俩在广东赚钱了,锣塘村的小青年、大媳妇纷纷加入了高大山的鞋厂。高大水的建筑公司,也捎带了不少村里人。高家兄弟对大家也好,发展中又成立了新的服装公司和快递公司。

赚了钱,兄弟俩先是将村公路修成水泥路,第二年又重建村小学。施工人员来自高大水的建筑公司。第三年,兄弟俩又把自家的老房子拆了,盖成了方圆几个村的第一套花园别墅,高大宽敞,好不气派。

兄弟俩打工不到20年,成了企业家,县里领导找他们招商引资。王大娘60大寿时,摆了四十多桌,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县里、镇里领导纷纷到场。那个风光,王大娘的脸上都写不下。人家县长才坐桑塔纳2000,高大山与高大水,一个开奔驰,一个开奥迪。花钱就是这么任性。

刘家宝、刘家贵兄弟渐渐走下“神坛”。

刘家宝的服装店没开多久,又开了小商店;小商店没开多久又开了小饭店。折腾来折腾去,一直惨淡维持。最后夫妻俩都给高大山打工去了。刘家宝当过车间主任,又开过服装店,刚好高大山新成立的服装公司需要人,他就任大山服装公司管理部副经理。

刘家贵还是老样子,一直副科级。据说下一步还要延迟退休。因为孩子读书,也没钱买商品房。等单位分房不知要猴年马月。欣慰的是,小姑娘争气,一举考上了北京大学本科。

记得当天,刘家贵一家三口带着通知书,来看黄大娘。轻易不出门的黄大娘,拿着孙女的通知书,想去村里痛痛快串个门。

只是,村里已经不剩几个人了。

责任编辑 师力斌

猜你喜欢

鞋厂塘村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外贸鞋卖3.5元一双
俄媒:火灾造成7名中国人死亡的鞋厂房东已被软禁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肖家塘村的路(外一首)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情侣偷鞋被抓:为筹钱办“体面婚礼”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