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更好的自己

2016-01-07晚睡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惯性过分命运

Q:我刚满20岁,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依赖性,不独立,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不能够表达愤怒。我在群体中总是会成为边缘人物,被人欺负,和人相处也很累。虽然尝试过各种努力,也试着做自己,但感觉做自己真的好难。我好像是海中迷失的船,找不到方向。

A:最近很多读者都在问:如何建立自我?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缺乏自我?

依我个人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有意识地被父母培养去做一些事情的过程中,被父母认可、欣赏、鼓励、支持所带来的自信、愉悦、成就感,会让孩子建立“我是谁”“我能做到什么”的概念。当他逐渐学着承担自己的命运、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判断是与非,自我的大厦就在逐渐形成。

而被用相反的方式来对待的人,比如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事务,过分溺爱,鼓励孩子依赖自己,或者不够关心,过分苛刻指责孩子,都可能会造成孩子不能自主支配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父母的保护或者阴影之下,独立创造和活动的能力受到遏制。长此以往,“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的能力范围,人际关系界限不分明,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是通过父母如何看待自己开始的,然后又波及老师、同学、朋友和陌生人。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取得了足够的自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遇到挫折令他产生了一定的自我怀疑,内心的根基也不会动摇。因为他的精神家园是丰盛的,在他心里,总有一个地方是他可以回归和寻找力量的。

相对而言,女孩子缺乏自我的情况更为严重。依赖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都是女性常见的一些人格障碍,其根源都是缺乏自信心,胆怯,过分敏感,总是感到孤立无依,习惯把自己置于从属地位。这些问题并不是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而是被人为塑造的。父母常常对女儿保护过度,不让她们独立活动,又不断暗示她们女性是弱势群体,使很多女孩相信自己是难以主宰命运的,唯有依靠别人,也更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做了几十年女神的林青霞,18岁时在街头被星探发现,出演电影《窗外》,从此开始了银幕生涯。她从来没有想过当演员,即使红遍东南亚,风头一时无两,她的愿望也是息影嫁人。她不享受当女明星的过程,总是郁郁寡欢,有时因为拍戏辛苦而哭了又哭。对此,有人评价她说:“这个女子最美的地方,乃是对自己的美,一点信心都没有,这份性格上的特色,使她神情永远带一份迷茫渴望,眼睛像在恒久地等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命运塞给她的,都是她不想要的。

最近,她拿着自己的两本作品复出,人们才发现这迷茫得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人,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女人。她知足平和,从未有过的开朗和热情,只因“写书这件事,是我真正主动选择去做的事情”。

人生第一次,她做了有选择的事,她享受这个过程,并从中真正地成熟和改变,开始撕破束在身上的茧。

没有自我和有自我的人,真正的区别就在于此,前者做着别人希望他做的事,一切都并非自愿,自然会缺乏相应的自信;而后者,他所成为的自己,是想要成为的自己,很清楚自己能够做到什么,不能够做到什么。选择与放弃都建立在内心顺应的基础上,很少自我压抑。

要找到自我,就要从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开始。改掉过去习惯性依赖、习惯性给自己差评、习惯性让别人左右自己生活的坏习惯。你是你自己世界的主人,这个意念,要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无数遍。其次,要重建自信,消除以往那些不良印记,如父母灌输的“我不行”“我真笨”“我好蠢”之类的心理暗示,真正从每一件小事上,体会独立完成的成就感。然后就是有勇气去挑战恐惧。挑战以往生命的禁区,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就挑一天专门对同事们挨个问好,不敢拒绝就选一次大胆说。等这些事情真的做了,你会发现,你所设想的坏事,并没有发生。

找寻自我,是毕生的功课,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扎实实捱过所有的自我怀疑和困惑彷徨。即使在最浓重的黑暗中,也要沿着前方的一丝光亮走下去,那光亮就是生而为人的信仰——永不放弃,我值得更好的自己。

(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习惯性过分命运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招呼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懒散和坚持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过去常常”困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