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敢坚持,下苦功—记我的学英语历程

2016-01-07刘晓峰

新东方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口译英语课新东方

语言的学习和其他技能的习得一样,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此文中,我将与各位分享我的英语学习经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下文中的只言片语能给大家的英语学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小学阶段:穷则思变

小学时我住在奶奶家。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位阿姨,她曾经是日本领事馆的翻译。她的女儿跟我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于是,从刚上小学时,这位阿姨就带着我和她的女儿一起学习日语。

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初学英语时,受到学日语的影响,我把学日语的方法生搬硬套地用到学英语上来。虽然小学里的英语课要学的内容非常简单,但对那时还没有找到正确学习方法的我来说,每次英语课简直就是煎熬,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懂。学英语的第一个学期,糟糕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极大地伤害了我的自尊。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开始从头恶补。恰好我看到报纸上的一个《新概念英语1》的培训班广告,于是拉上了我的两个小伙伴,开始了每周三个晚上的恶补。

三个多月的《新概念英语1》学完后,我已经是班里英语成绩最好的一个了。我受到鼓舞,又一鼓作气继续学习了《新概念英语2》。到后来,就只有我一个人放学后蹬着自行车去上新概念的课了,我的两个小伙伴没有坚持下来。直到今天,我还非常感谢那段经历。

中学阶段:结硬寨,打呆仗

中学时我就读的学校是全市的重点中学。我们班的英语任课老师是一个非常漂亮又有气质的女老师,叫周宏。周老师是年级的英语教研组长,也是辽宁省优秀教师,获得过的教学类大小奖项无数,历年来所教授的班级英语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带着光环”的周老师在为我们上的第一堂英语课上就给了全班同学一个下马威。

当年,并非每所小学都有英语课。中学的英语课本理论上应该从26个字母讲起,因为很多同学是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的。不过,周老师为了让大家尽早能用英文交流,从第一天上课开始就“强行”过渡到全英文授课。虽然她用的是很简单的日常课堂用语,但班里几乎所有同学仍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记得第一天上课时,周老师做完一番自我介绍后就开始点名。周老师说:“Is XXX here?”班里一片沉默,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周老师换了个人喊:“Is XXX here?”还是沉默。终于,周老师喊出:“Is King here?”(那时我的英文名叫Monkey King)我自信地站起来回答道:“I am here.”就这样,我成了周老师“钦点”的英语课代表。现在想来,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

英语课代表要帮英语老师做什么呢?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撕纸。想当年,如果你见到有那么一群学生,时常抱着一沓A4纸来上学,那么可以肯定,这些学生就是周宏老师的弟子。每次上英语课前,作为课代表,我要把收上来的一沓A4纸对折再对折,把一张A4纸折成四个宽10厘米、长14厘米的矩形,然后沿着折痕,刺啦一声,稳、准、狠地把一张纸撕成四张小纸片。这刺啦的撕纸声一度是很多人的噩梦。这些纸片要发给班里的每个同学,然后开始听写或默写。就默写来说,无论前一天的英语课学了什么,单词、句型甚至一整篇课文,全都要在这张纸上默写下来。随后,老师再将同学们默写的内容收上来。一般情况下,周老师会把我和另一个女生(同样是英语课代表)的默写挑出来先批改,然后再让我们去批改全班同学的默写。

没有人敢不重视这每天一次炼狱般的“折磨”。作为课代表的我自然更要足额足量地完成任务,因为没有人敢于直视周老师瞪圆的愤怒的双眼。后来,每当我看到《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时,总是能想起周老师—她们都拥有一双(令人恐怖的)大眼睛。

炼狱般的三年最终以我在中考时英语成绩接近满分、全班的英语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而画上圆满的句号。

高中的英语学习虽然没有了周老师的耳提面命,可每当我学习一篇新课文而不能将其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时,就总会感觉周老师的炯炯目光仍注视着我,让想偷懒的我如芒在背。后来想起这段岁月,我总是想到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语言学习过程中看似笨拙的“背诵”方式却恰恰是终南捷径。

大学阶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高中毕业后,我离开生活多年的东北,大包小裹地从沈水之阳来到彩云之南,开始了我在云南昆明的大学生活。

那时候,笔记本电脑没有这么普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是闻所未闻。为了我的学习,家人把我在沈阳家里的那台台式电脑的主机运了过来。随后,我去昆明的电脑城打算买一个显示器装上。选了半天,我最后买了LG显示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选择却让我与新东方结缘。

当时,每台LG显示器都赠送一张价值200元的“新东方在线”(TOL24.com)听课卡,注册之后,可以在网上听课。从我打开听课页面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新东方老师的学识、魅力征服了。但当时昆明还没有新东方学校,我只能如饥似渴地买了新东方的很多书籍、光盘,并一口气把“新东方在线”上的几乎所有的课程购买并听完。通过“新东方在线”的网络课堂,我系统地把《新概念英语3》《新概念英语4》以及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课程都学了一遍。

在大一的一整年时间里,“新东方在线”的英语课伴随我度过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光。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就是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反复播放,于是作为一个偏“听觉型”的学习者,只要下课回到宿舍(我自己租住在校外),我就打开课程播放。就这样,通过一遍遍地听,很多英语知识在潜移默化间就印到我的脑海中了。

大一下学期我小试牛刀,毫不费力地以高分通过了四级考试。大二上学期,我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我越来越渴望能够亲临新东方的面授课堂,近距离感受新东方的魅力。为了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再次得到飞跃,仔细选择之后,我报了北京新东方学校的高级口译课程,并给自己定下了考取“上海高级口译”和“人事部二级笔译证书”这两个在当时看起来颇有些难度的目标。

北京新东方学校的高级口译住宿班用100个小时高强度的口译训练充实了我整个寒假的假期生活。但寒假班的训练毕竟时间有限,距离我心中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于是,当寒假结束,从北京回到昆明后,我给自己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自我训练计划。我找来“上海口译证书”的系列教材,拿出其中的《中级翻译教程》《高级翻译教程》《中级阅读教程》《高级阅读教程》,然后给自己规定任务,每天精练1000字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可以借助各类工具书,可以在网上查资料,但务必要翻译出来,把文字落实到纸面上。之后,最重要的一步是:我把自己翻译完的练习(无论是中译英还是英译中),与教材后面专家提供的参考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从遣词造句、句式转换、行文逻辑等方面一一对照。每次发现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有了出入,我就仔细研究问题所在。找到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差距,就能有针对性地弥补,之后我的翻译水平提高得也很快。这个过程刚开始时非常痛苦,但它是加速度的过程,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几个月后,这几本教材的所有课文被我逐字逐句地翻译完了。然后,我又选择了“中共十五大会议报告”(中英双语)和“中国政府白皮书”作为训练的材料。之所以选择这些材料,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基本处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此外,作为国家级的权威文件,无论其英文版还是中文版都是经过国内顶级的翻译专家字斟句酌的,拿这些材料练习能够保证资料的权威性。

笔头上的练习主要训练我的读、写、译能力,与此同时,我在听、说方面的练习也没有放松。从VOA慢速英语到VOA标准英语,再到CNN、BBC,通过跟读、听译、视译、复述的练习,我尽量使口头能力与笔头能力齐头并进。

最重要的是,无论学什么新东西,我都保持着中学时周老师帮我养成的那个习惯:只有把这些东西存到脑子里,我才能彻底放心。简而言之,就是统统背下来。当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听N遍、跟读N遍、复述N遍,然后背诵。背下来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理论,在“遗忘临界点”(背完之后的1/2/4/7/15天时)温习一遍。点滴积累,水滴石穿。

我练习了这么多,一直都是“纸上谈兵”,不免跃跃欲试,想在实践中看看自己的翻译水平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于是,我开始泡网上的各个翻译论坛,结识了很多翻译“大咖”,从最初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到后来自己的一些译文也渐渐得到他人的认可。在网上,天南海北的英语学习者和翻译爱好者就是这样通过论坛、QQ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经过自己两年多的不辍耕耘,到了大三、大四时,我的英语学习算是结出了小小的果实。在大学的最后两年,我高分通过了雅思、托福、BEC高级、上海中级口译、上海高级口译、人事部三级笔译、人事部二级笔译等各类考试,其中难度最大的人事部二级笔译,我成为当年云南省高校学生中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该笔译考试的考生。同时,我还参加了各种英语口语、演讲比赛,最佳成绩是首届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云南赛区第一名。后来,我成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参与了大型项目的文档翻译。翻译的过程充满痛苦和挫败感,但项目完成后的收获和满满的成就感至今仍记忆犹新。

加入新东方&考研:苦心人天不负

接下来,我即将本科毕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前途未卜,我内心茫然。无聊中,我习惯性地打开新东方的网站主页,竟然惊喜地发现分校开设城市里多了“昆明”二字,而且筹备期的昆明新东方学校正在招聘教职员工!我内心狂喜,于是第一时间投了简历。两天后,我得到面试通知。接到通知后,我提前一天去面试地点“踩点”。昆明新东方学校的总部地址在昆明西山区丹霞路2号的“新东方女人广场”(是的,这楼原来就叫“新东方”,卖女性服饰的)。不过,我发现此时的教学区还在装修。面试地点也是临时性的办公室,条件简陋,没有讲台,没有黑板,没有电脑,没有投影设备……

第二天,我搬家一般地身后背着一个包、手上拎着两个包去面试了。几个包里装着便携式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手写板、插线板、音箱、激光笔、教材……轮到我试讲时,我就把我的那些设备一件一件地往外掏。各种教学设备摆满了两桌子。不夸张地说,在场的面试官(时任昆明新东方学校校长的赵尔迪和人力资源部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大为惊奇。我试讲了一段英汉翻译课程。案例取自我自己翻译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讲完后,赵尔迪老师激动地走过来,以他特有的热情拉着我的手说:“人才啊人才!之前几天面试,我都快绝望了。看来昆明也有很多人才啊!”我腼腆地笑笑,听他继续说:“刘晓峰,是吧?太好了,太好了。你愿意加入昆明新东方学校吗?你是能够做全职还是兼职?”我没有丝毫犹豫,甚至颇有点儿那种“老革命”听组织安排的架势,简洁有力地答了一句:“我都愿意,听学校安排!”就这样,当年的一个梦在此时此刻此地此身圆了。

加入新东方后,虽感喜悦,但每每想起当年自己在新东方就读时所目睹的新东方名师的风范,总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困知勉行,我从一线教师做起,没日没夜地同时备十几门课,一度被同事笑称“刘备”。后来,我成为昆明新东方学校的教学教研部主管、教师委员会副主任、国内国外考试部主管。一年后,我成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内负责培训新教师的“教学培训师”,再后来调任成都,成为成都新东方学校综合能力部、国内考试部主任兼多语种部主管……在不断的努力中,我的教学成果愈加丰硕。

工作三年后,我渐渐感到自己被掏空了,所以我决定让自己继续读书“充电”。于是,我报名考研。工作之余,我突击复习了40多个晚上,最终凭借几年来的“底子”,出乎自己意料地以初试和复试都是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译专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我的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都与英语密不可分。于我而言,这些点滴成绩的获得,除了我自己的一点点运气外,也许更多的还是追溯到中学时周宏老师给我打下的底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敢坚持,下苦功,才能收获成功。

作者简介

刘晓峰,英语口译专业硕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培训师,新东方考研英语全国巡讲教师,广州新东方学校校长助理。曾任昆明新东方学校国内国外考试部主管、教学教研部主管、教师委员会副主任,成都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基础英语部、多语种部主任以及广州新东方学校英语学习部总监、教师委员会主任。曾获“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课新东方
泰州地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改发展方向研究
新东方在线预计3月28日上市 每股作价9.30—11.10港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新东方在线上市后隐忧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
快乐的英语课
新东方的精神
哪本书都一样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