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成功试爆氢弹”,疑点不少

2016-01-07

环球时报 2016-01-07
关键词:当量氢弹核弹头

环球时报/2016-01-07/ 第08版面/军事·科技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刘扬 马俊

朝鲜6日宣布“氢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就如同核爆引发的地震一样,迅速震动全球。氢弹向来号称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独门武器”,无论是理论还是制造都存在极高门槛。印度在该领域倾注多年心血,也未能获得国际认可的成就。那么朝鲜真的已掌握氢弹技术了?

据韩联社6日报道,这次朝鲜宣布氢弹试验后,韩国情报部门首先表示质疑。通俗来说,氢弹又称热核武器,是原子弹的升级版,属于第二代核武器。它利用核聚变原理,可释放出比核裂变大得多的能量。氢弹爆炸时,首先引爆内部的小型原子弹,利用裂变释放的核能引起聚变材料发生次级聚变反应。这不仅对氢弹的制造工艺提出挑战,更需要理论和设计上的创新突破,相关知识在国际上属于“绝不外传”。据称,世界仅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泰勒-乌拉姆构型”和中国“于敏构型”。

由于氢弹在理论、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的极高挑战,五个核大国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时往往“一切从宽”,为确保核聚变能顺利进行,通常会填充足量的核材料,导致爆炸当量相当大。1951年5月美国首次氢弹原理试爆时,爆炸当量就达22.5万吨,1952年11月1日第一颗氢弹的当量更是高达1000万吨;苏联第一颗氢弹的当量为40万吨;英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时不太成功,但当量也达到30万吨;中国的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空投的首颗氢弹当量为330万吨;法国1968年8月的第一颗氢弹当量为260万吨。各国在验证氢弹技术和设计理论充分可行后,才推动后续的氢弹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以方便安装在导弹和飞机等运载工具上,并用来之不易的有限核材料制造尽可能多的核弹头。

除了五个核大国外,被认为“半只脚踩进热核国家门槛”的另一个国家是印度。1998年印度宣布接连进行多次核试验,其中第三次属于印度首次热核试验,爆炸当量4.3万吨。不过外界对这次核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提出很多质疑,尤其是爆炸的当量过小,西方普遍不认同印度已经掌握氢弹技术。

相比以上国家,朝鲜6日核试验的当量小得多。韩国监测到这次核试验引发的地震震级为4.8级,小于第三次核试验时的4.9级。理论来讲,5级地震的能量释放相当于3.2万吨TNT当量,地震等级每0.1级能量相差1.41倍,4.9级地震相当于2.2万吨当量。韩国国情院的评估认为,朝鲜这次核试验当量为6000吨,还不及第三次核试验时的7900吨,因此朝鲜试爆的可能是加强型原子弹,而非“货真价实”的氢弹。

此外,氢弹相比原子弹的最大优势就是威力远超后者,而朝鲜试爆的这颗“氢弹”当量还不及之前的原子弹,失去了实用意义。

不过中国知名核战略专家杨承军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凭这些初步数据还不能完全否认朝鲜进行氢弹试验的可能性。朝鲜也有可能是已掌握氢弹技术,但受限于试验场的环境限制,无法试爆大当量氢弹,因而被迫减少核装药。印度政府在解释1998年“热核试验当量过小”时,也曾宣称是“有意削减当量”,以免造成对附近村庄的破坏和对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外界对这次朝鲜核试验的判断,几乎完全来自监测到的地震震级。但震级除与核爆当量挂钩外,还与爆炸方式、爆点地质、传播途径、核装置埋入深度、与断裂层距离、断裂层活跃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西方根据地震震级评估认为,印度1998年“热核试验”若是在硬岩中进行,当量为1.5万-3万吨;如果在松软地质结构中则为3万-6万吨。甚至还曾出现过苏联在中亚核试验场试爆500吨级核弹头,和美国在内华达核试验场引爆2200吨级核弹头,同样引发4.2级地震的情况。因此这次朝鲜核试验的具体当量,还需要综合后续收集的情报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相比而言,对地下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监测更为准确。不同种类的核试验会产生特殊的放射性同位素,核爆后它们被吹到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对这些同位素进行分析,就能判定核试验种类。有报道称,美军已决定出动飞机前往朝鲜半岛上空取样,以确认朝鲜核试验情况。

杨承军强调,即便朝鲜成功试爆氢弹,但距离实战仍很远。例如核弹头的运载工具还没有真正解决,弹头小型化以及头体组合的问题有待攻关,引爆控制技术也还需突破,这些都会影响朝鲜核武器的实战能力。▲核武器发展到第四代(相关链接)

目前实用化的核武器先后发展了三代,美国等国正在展开第四代核武器的研制。

第一代核武器就是公众熟悉的原子弹,它使用高浓度铀-235或钚-239等裂变材料,当量从几百吨到几万吨。由于氢弹的研制难度极高,为提升原子弹威力,又出现加强型原子弹。它是在原子弹中增加聚变材料,后者在核爆时会释放大量中子对裂变材料进行轰击,提高裂变材料的利用率,当量可提升到数十万吨,因此也被部分国家称为“广义氢弹”。外界认为朝鲜和印度所谓“热核试验”均为加强型原子弹。

第二代核武器的代表是氢弹。虽然同样使用裂变和聚变材料,但它与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和威力大相径庭。早年氢弹的定义为当量在百万吨级以上、聚变反应的能量在30%以上的核武器。目前核大国使用的战略核弹头属于“三相弹”结构,爆炸威力比普通氢弹更大。

第三代核武器包括中子弹、电磁脉冲弹、冲击波弹等。由于前两代核武器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第三代核武器着重减少放射性污染,并增强特定领域的核效应。

例如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氢弹;冲击波弹正好相反,它刻意增强冲击波,用特殊材料吸收中子减小早期核辐射,适合攻击工事或作为钻地炸弹摧毁地下设施。

研制中的第四代核武器不依靠核爆炸,而是用其他“干净”方式引发核聚变,不会遗留核污染,又叫“纯热核武器”。▲(武彦)

猜你喜欢

当量氢弹核弹头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美近40年首次研制全新核弹头
汽车4S店财务管理与监控要点分析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氢弹,不过如此
核武器哪家强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伊朗被指控研发核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