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因素抗阻牵拉训练对百米运动员摆臂的影响研究

2016-01-07李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多因素抗阻牵拉训练对百米运动员摆臂的影响研究

李金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500)

摘 要:笔者为了提高百米运动员10 s摆臂频率,以多因素训练法理论为出发点,以手臂为基本模型结合阻力绳的阻力和助力特点,通过简便、经济、高效的训练手段及方法,摆脱了负重训练的不利因素,设计了将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相结合的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训练时可以在完整的摆臂过程中改进跑摆臂技术,更接近百米运动员摆臂技术动作、用力结构和用力特征。该文运用实验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徒手摆臂、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和传统负重摆臂训练过程中摆臂在实验前和实验后10s的次数变化情况。分别应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和传统负重摆臂训练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后,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证明:使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训练10 s摆臂次数要快于传统负重摆臂训练。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是多点的,可以产生多点兴奋,有利于神经肌肉的协调用力,改进摆臂技术,提高百米运动员摆臂的肩部肌群的力量。因此,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的结果可以直接对专项起作用,提升了百米运动员摆臂训练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益,更适合百米运动员进行摆臂训练。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摆臂训练中,应充分认识摆臂技术对短跑的重要作用,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经济性、高效性,要紧紧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转化进行的摆臂训练。

关键词:抗阻牵拉训练 多因素训练 百米运动员 摆臂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029-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29

1 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训练

以往的摆臂训练大都是传统的负重训练,双手各持一片重量合适的杠铃片进行摆臂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以锻炼到摆臂肌群的力量,摆臂的动作速度比原地徒手摆臂慢,过多的强调力量因素,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都是单一和局部的,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将这些单一的东西进行组合和转化,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拉长了运动员成材的年限。现在,孙海平提出一个概念叫“多因素训练法”,即在一个练习手段里面,包含多种训练因素,力量与速度,速度与耐力,速度与动作幅度等[1]。笔者在多因素训练法的启发下,以手臂为基本模型,结合阻力绳的功能,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这3个基本因素,设计了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为一体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见图1)。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美国田径训练和运动训练学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与该研究有关的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同时对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和短跑训练有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该研究所需的理论依据。

2.2训练实验法

2.2.1实验对象

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选班学生20名。其中男16名,女4名。

广州体育学院校队短跑、跳远、跳高运动员共10名。

2.2.2实验组

在田径班和校队运动员中,用随机抽样分为田径班10名学生,校队5名运动员用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训练。

2.2.3对照组

实验组余下的田径班10名学生,校队5名运动员用传统的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2.2.4训练实验内容与时间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训练内容都是摆臂训练。实验组使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负重摆臂训练。

2.3录像分析法

将所拍摄录像利用三维运动图像分析系统(simi motion)对所拍摄技术动作录像进行分析。

2.4数理统计法

图1 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后测成绩比较表

表2 实验组徒手与多因素训练比较表

表3 对照组徒手与传统负重训练比较表

对实验前后测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

理统计分析。验证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得到量化,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3 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1)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训练能够有效地在摆臂幅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10s摆臂频率。

(2)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训练比传统负重训练更能有效的提高百米运动员的摆臂能力。

3.2分析

3.2.1摆臂的作用

前人奠定了“以摆促蹬”的思想,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下肢伸的动作而不注重摆的动作格局,众多的实验证明了只有摆的快才能跑得快;如孙艳萍曾做实验,测定6名运动员(男3人、女3人)摆臂与不摆臂10 s原地高抬腿频率、摆臂与不摆臂30 m行进间跑和100 m跑的步数和成绩,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失去摆臂后, 10 s原地高抬腿的频率下降7.88%,30 m行进间跑的速度下降0. 1 m/s,步幅减少0.23 m,后蹬地力量也减少79士6%。[2]如刘峥嵘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测定6名学生摆臂与不摆臂30 m跑的成绩和步数,结果表明在失去摆臂时跑速下降0.2~0.4 s,蹬地力量减弱16%~18%,步幅减小,步数增加了1.5~3.5步。[3]摆臂的主要作用是:(1)增强后蹬力量;(2)增大步幅,提高步频;(3)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4)从心理角度讲,还有利于下肢肌肉的放松,提高动作速度。因此,摆臂的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百米运动员成绩的好坏。

3.2.2训练实验前的情况

从20名田径专选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各10人到实验组与对照组,10名校队运动员中随机抽取各5人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总共30名运动员分为两个组别进行训练;摆臂的动作规格统一。如表1所示,训练前的原地10 s测试中,在实验前的10 s原地徒手摆臂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经过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员在实验前的摆臂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摆臂的技术水平相当,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分组摆臂训练。

3.2.3训练过程中的情况

如表2所示,实验组徒手摆臂10 s次数与在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10 s摆臂练习时,P值=0.000<0.01,P值非常有显著性意义;同样的摆臂动作规格下使用多因素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摆臂时在10 s内摆臂的次数要快过实验组原地徒手摆臂的次数,这主要得益于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产生牵张反射的生理机制下,摆臂的原动肌参与工作,募集了更多肌纤维参与摆臂的过程,产生更大的摆臂力量;此外,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训练摆臂动作显得自然、放松,没有多余的肌肉参与进来,节约了更多的能量。

如表3所示,对照组徒手摆臂10 s次数与传统负重10 s摆臂训练时,P值=0.000<0.01,P值非常有显著性意义;在同样的摆臂动作规格下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摆臂的10 s速率要比原地徒手摆臂速率下降了约20%,传统负重摆臂训练不利于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的速度刺激。持小铃片进行摆臂训练,动用了前臂肌群屈肌,进行摆臂训练时动作显得僵硬不够自然,与现代田径技术动作训练理念里面要求的“自然、放松”相背。

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与传统负重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形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如表2、3所示,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与传统负重训练,前者的摆臂均值要比后者的摆臂均值高,在摆臂训练中要比传统负重训练速率快约40%左右。因此,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突显出来的力量与速度的结合能很好的刺激神经肌肉系统。

3.2.4训练实验后的情况

如表1所示,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后发现对照组的实验前测成绩与实验后测的P值=0.670>0.05,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说明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法对运动员摆臂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实验组的实验前测成绩和实验后测成绩的P值=0.000 <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进一步说明使用多因素训练的抗阻摆臂练习器对提高摆臂的能力是很有效的。对照组的后测成绩与实验组的后测成绩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后发现P值=0.009<0. 01,P值说明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与传统负重摆臂相比,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对百米摆臂的训练更有效果。在同一个摆臂动作规格中,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更接近百米摆臂用力的动作结构,用力形式,能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3个因素于一个摆臂动作训练中,所以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很好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是融合多种因素的摆臂训练。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能把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3种基本素质结合起来。在做摆臂练习过程中给运动员施加一个阻力和助力作用,在一个完整的摆臂过程中训练摆臂肌群力量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幅度。因此,多因素抗阻摆臂练习器训练既能提高摆臂速度,又是一个高效率的训练手段,能在训练摆臂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更适合百米运动员。使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的力量与速度紧密结合的特点,能满足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又能加快运动员练习的动作速度,更接近短跑专项摆臂技术动作、用力结构和用力特征;使用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时,摆臂的动作速度减慢,动作僵硬。两种训练手段相比较,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的力量与速度结合,更接近百米专项摆臂技术动作、用力结构和用力特征。

(3)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对神经系统的多点刺激。训练过程中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多种因素的结合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是多点的,可以产生多点兴奋,有利于神经肌肉的协调用力,提高百米运动员摆臂的肩部肌群的力量、速度和动作幅度,所练习的结果可以直接对专项起作用,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4.2建议

(1)将摆臂技术的教学提高到应有高度,充分认识摆臂技术对短跑的重要作用。

(2)对田径专项的学生或者运动员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经济的、高效的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的练习,使他们形成摆动双臂正确的动力定型,并提高运动成绩。

(3)在多因素摆臂训练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转化;一个中心是以速度为中心;全面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为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是速度与力量相结合,速度要与动作幅度相结合,速度、力量和幅度相结合;四个转化是摆臂训练进程中,摆臂技术力量化、摆臂技术幅度化、摆臂技术速度化、多个因素整合化。

参考文献

[1]孙南,熊西北,张英波.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10.

[2]孙艳萍.短距离跑中的摆臂技术[J].体育科技,1998,19(3):29-30.

[3]定先琼.对短跑途中跑摆臂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2(6):68-69.

[4]马晓丽,徐苏州.试析刘翔的“多因素”训练[J].竞技体育,2007(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