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律宾社区教育初探

2016-01-06孙建光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8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菲律宾

孙建光

摘 要:社区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也从逐步隔离走向融合。文章通过对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与卡布尧市南威利镇合办的“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志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访谈,获得了菲律宾社区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菲律宾社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菲律宾;社区教育;日托中心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与生活体验的重要途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经历了从个体的口口相传到集体化、实体化和制度化的发展历程。作为现代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载体,学校具有重要的地位。社区是社会学范畴中人们社会生活呈现的一个空间存在,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是学校组织所处的外在环境”[1]。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社区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莱拉·考斯汀(Lela Costin)最早提出了“学校-社区-学生”关系理念,通过三方努力来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人才[2]。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弗兰(Michael Fullan)提出了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构想,即打破学校与社区间的界限,建立一个“共生的”“多元的”“不可分的整体”[3]。美国学者诺维拉·基思(Novella Z. Keith)提出了“建立社区与学校间的平等关系,形成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社会化网络”的观点[4]。国内学者也非常重视对社区与学校关系的研究。很多学者都认可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整体教育网络中,这三者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优势,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形成有效的、合理的协同力[5]。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6]。田静博士认为,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学校与社区相互隔离阶段、学校与社区联合阶段、学校与社区走向融合阶段[7]。教育的空间不再囿于学校,而是和家庭、社区生活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一、菲律宾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菲律宾社区教育理念的提出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办学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中央政府授权的、全国范围的市民-教育讲座活动。现代的学校与社区活动始于1938年在卡皮兹省(Capiz)的一次实验——在校监何塞·V·阿吉拉尔(José V. Aguilar)的领导下,卡皮兹省的学校使用当地稻种进行二季水稻种植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大米供给不足的情况。自此,学校主导的很多活动逐渐扩展到社区生活的其他领域,如健康与卫生、家庭美化、食品生产、生活休闲方面[8]。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如下建议,中小学发展而成的社区性学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社区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成为能够更有效地教育孩子、青年和成年人的平台”[9]。从1949年起,菲律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学校”合作项目。这个从基础教育学校最先开展的活动,后来延伸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其中,高校与社区的合作旨在让人们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成就。目前,菲律宾的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师生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区生活,开展社区基础教育的助教助学活动,努力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的模式。

二、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

建立背景与基本情况

亚当森大学(Adamson University)作为菲律宾天主教大学,是公认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素质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该校设立了专门的综合社区推广服务机构,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大学的社区推广服务,为社会底层和被边缘化的群体组织各类活动及提供相关服务。亚当森大学的合作社区之一就是位于卡布尧市(City of Cabuyao)南威利(Southville)镇的卡布尧生活合作发展中心。

根据2012年官方统计数据,卡布尧市总人口为294830人,全市年收入约为9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2亿元)[10],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438.77元人民币。事实上,该市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水平达不到平均值,很多人都处在极度贫困中,接受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实现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项目由亚当森大学与卡布尧生活合作发展中心于2007年合作发起,并于一年后正式成立。中心的面积不大,只有一间约40平米的教室;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只有3张课桌、1块黑板、2台旧电风扇。目前,中心开设了幼儿园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在校生总数约为80人,共有6名志愿教师;4个班次轮转使用教室,每个班次最大容量是20人。只有成为亚当森大学社区合作项目的成员,才能获得在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就读的资格。只有接受亚当森大学关于价值观的培训并达到合格标准,才能获得成员资格。

三、对学生家长和志愿教师的访谈

(一)对家长的访谈

为了更深入了解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受访者是两位母亲,名为卡门西塔(Carmencita)和埃米恩(Emilene)。我们首先围绕日托中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日托中心的教育费用不是那么昂贵,每月的费用只有20比索(约合人民币2.87元)。如果家长一时拿不出一个学年的费用,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全年学费,甚至是按月支付学费。所以,学费支付对家长来说是宽松而且方便的。以前没有社区日托中心,有些家庭把孩子送到社区外的学校,不仅学费昂贵,而且路途较远,也会额外花费时间和费用。现在,日托中心就在社区内,非常方便家长接送孩子。

此外,和社区外的学校相比,社区学校便于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也更容易让家长观察孩子的课堂参与情况。

我们接着讨论的是在社区外接受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第一,入学年龄问题。社区外的日托中心最低入学年龄是6岁,而在希望日托中心,4岁就可以入学了。

第二,外面的学校规模较大,因此学校也比较拥挤,人数较多,像希望日托中心则比较宽松。

(二)对教师的访谈

我们还与日托中心的三位志愿教师进行了访谈,分别是贝丝(Beth)、玛丽赛斯(Marithess)和梅尔达(Melda)。我们谈论的问题是日托中心对教师的影响。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日托中心对她们的首要影响是增强了她们的信心。只要在亚当森大学接受系统的短期教学培训并达到合格标准,她们就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志愿教师。志愿者的工作提高了她们的自信,也给予了她们提升技能、继续学业的机会。例如,任教于希望日托中心,让贝丝认识到自身价值。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而且,在中心任教让她们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统一的教师制服让她们与众不同。虽然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是中学毕业,但她们有教学的激情和奉献精神。例如,梅尔达的亲身体会就很有代表性——没有做志愿教师之前,她的邻居并没有关注她,但是在她主动请缨成为志愿教师后,邻居把她当作真正的教师加以尊敬。

我们接着讨论了日托中心对孩子的影响。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孩子们变得更加有礼貌,懂得使用“po”和“opo”①。他们在日托中心学习阅读与计算,拥有了基础的阅读和计算能力。这正是菲律宾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个缺失。

通过访谈和相关调研,我们认为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学效果予以肯定。他们认为亚当森大学的这个合作项目具有延续性,而不是像“Gawad-Kalinga社区发展基金会”②等其他非政府机构推行的项目一样缺乏延续性。家长非常感谢志愿教师们在没有酬劳的情况下无私教育他们的孩子。而且,家长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肯定的,认为该中心的教学方法比其他日托中心都要先进,因为这个中心毕业的学生进入小学后,大多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日托中心对社区的影响是让父母知道基础教育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的重要意义。

四、菲律宾社区教育面临的挑战

亚当森大学和卡布尧市南威利镇的合作,只是菲律宾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一个缩影。其中有不少措施值得借鉴,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菲律宾社区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菲律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家庭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学费、交通费、伙食费等送孩子上学所产生的费用了。此外,迅速增长的人口让菲律宾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教育体系更加难以为继。政府投入不足,主要依靠私人财团支持的社区教育体系很难胜任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重任。毫无疑问,本已匮乏的社区教育资源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菲律宾社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前文笔者访谈的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师,很多就是由中学毕业的家庭主妇担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必须想方设法谋发展,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做好社区教育的配套政策和设施,对社区教师进行培训,并多渠道招募合格人才投身社区教育。

注释:

① po和opo是菲律宾官方语言之一“他加禄语”(Tagalog)中的词汇,属于敬语,po意思是“请”;opo意思是“是的”。

② Gawad-Kalinga译为“给予照顾”,官方称为“Gawad-Kalinga社区发展基金会”项目,发起于1995年12月26日。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和国家建设活动,其目标是到2024年帮助500万个贫困家庭脱贫。

参考文献:

[1][7]田静.从隔离走向融合: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与变革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0(2): 107-109.

[2]Lela Costin.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 New Model [J]. Social Work, 1975(20):135-139.

[3][加拿大]迈克尔·弗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4.

[4]Novella Z. Keith. Can Urban School Refor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e Joined? A Potential of Community Schools[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96, 28(2):237-268.

[5]刘欣宝. 家校合作创新模式与国内外经验借鉴[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83-266.

[6]彭茜,郭凯. 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J].教育评论,2001(4):28.

[8]Stuart A. Anderson. The Community School in the Philippine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58,58(6):337-343.

[9]Floyd W. Reeves, Virlato Camacho , Paul R Hanna, A. C. Lewis. Report of the Mission to the Philippines[Z]. Paris: UNESCO Educational Missions, 1949:36.

[10]City Government of Cabuyao[EB/OL].http://www.cityofcabuyao.gov.ph/profile.php, 2015-02-15.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菲律宾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变成什么好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