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管理的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路径与模式研究

2016-01-06刘丽杰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模式

刘丽杰

摘 要:高校管理过程是知识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过程,是知识信息需求和利用过程。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永恒主题。关注新技术,关注新需求,在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就业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模式,是当代大学图书馆提升服务品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校管理;知识信息服务;路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32-03

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资源的支撑下,已经成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平台。时代性、共享性、快捷性、交互性、融合性、开放性是这一平台新价值内涵的特征表现[1]。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大学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模式日新月异,在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学科提升、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运用整合优化的知识信息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一、高校管理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办学自主权越大,高校业务管理职能越发突显。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深入挖掘和运用知识信息的管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知识信息需求具有以下新特点:一是针对性。高校职能部门是高校管理和业务指导的承担者,明确的工作职责,准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方向,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价值深远、目标明确的知识信息选择与运用,是保证工作指向性、针对性的核心。二是时效性。高校职能部门需要分阶段、讲层次、有步骤开展业务管理工作,每一个节点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既需要独具特色的知识信息,更需要及时准确反映事物个性的知识信息。三是综合性。高校业务管理工作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开拓性和指导性的动态知识信息服务,提供的知识信息最好是整合加工的二、三次文献信息源。四是预见性。高校的发展是动态的、持续的。高校职能部门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仅要着眼于现实,更要关注未来。既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文献信息,也需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对未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知识信息。

二、知识信息服务高校管理的实现路径

管理系统是一个知识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系统,其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以知识信息为依据,也必须以知识信息作为相互联系的条件。没有知识信息,就无法选择和决策,就没有了管理的基础[2]。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只有进一步更新理念,提升素质,强化效能,才能真正成为大数据时代知识信息的利用者和提供者。

1.理念强化是先导

理念决定行动。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定题服务、嵌入服务应该成为当今大学图书馆倡导和遵循的工作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传统的信息服务是以馆藏建设为中心,提供文献的搜集、整理、检索和利用服务。大数据背景下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知识信息单元的挖掘、优化、重组、分析、关联,提供综合的、全面的、可靠的服务内容。一切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应该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既主动满足教师、学生教学科研需要,又主动满足管理人员组织决策需要,将游离于教学、科研、管理的中介式咨询服务,转变为合作式、嵌入式、辅助式知识信息服务。服务方式可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深化。通过多角度、深协作、高层次的服务方式提升知识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深度。

2.本领强化是保障

大数据的日益成熟,移动终端的日新月异,对知识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更专业、更快捷的新要求。但技术环境的发展、信息载体的丰富最终都离不开图书馆员、图书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支撑。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非真知。图书馆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继续学习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支基础知识深厚、服务技能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知识信息服务队伍。要强化馆员问题意识,对读者和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不漠然钝化,要敢于发声,敢于面对,用心用脑用力,从根源化解问题,满足需求;要强化馆员对知识信息的敏锐感,提升信息获取、加工、应用能力,在知识信息服务中承担起“信息管理员”、“网络导航员”、“主题发现员”等角色任务,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信息服务工作。

3.效能强化是核心

效能即事物蕴藏的有利作用。图书馆效能即图书馆实现知识信息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的效率和能力,主要包括领导决策效能、组织实施效能、激励控制效能、监督反馈效能。效能建设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把图书馆诸要素有机融合实现效能最优化的管理活动。馆员是效能建设的体现者,用户和读者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效能强化的着力点是办馆理念、管理决策、制度建设、协作意识及精神状态。要强化办馆理念,用科学的办馆理念凝聚人心,汇集力量;要完善管理机制,发挥部室职能,优化团队协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员工工作激情,约束员工服务行为;要褒扬奉献精神,打造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图书馆人精神。图书馆效能发挥最优时,也一定是知识信息服务业绩最突出、服务满意度最高时。

三、对知识信息服务高校管理模式的思考

1.优化资源,完善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据调查,2009年4月,全国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图书馆网站中,50%建有电子教学参考系统或链接相关数据库[3]。近年来,许多大学图书馆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在现代技术力量和网络平台的支撑下,致力于馆内外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提供由教材资源、教学参考与辅导资源、精品课程资源、教学互动平台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教学管理信息服务。

优化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建设要以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按着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及教育部推荐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等择优选新原则,着力采访近三年发行纸质、视听、多媒体、网络等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材文献资源,并加工整理为教学用书书目数据库。根据教学大纲的新要求,积极吸纳教学业务部门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维护。

丰富教学参考与辅导资源。教学参考与辅导资源建设是丰富和充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绩效必要的服务手段。通过对所有教学辅助资源系统甄选、组织,提供专业知识分门聚类一站式服务和导航,有效开展教学参考与辅导资源管理。包括权威教参资料数据目录索引、阅读参考资料、习题自测库、问题设置与解析、实验资料等等,通过导航、链接等方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

提供教学互动平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讨论式、协同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关注。建立有图书馆员、教师、学生、公共用户共同参与的全面、开放、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成为图书馆服务教学管理的新目标。通过平台,实现多人对同一知识点的补充、更新和内化,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自学和创新能力。

2.拓展空间,健全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是高校重要职能。大学图书馆要融入科研一线,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特别是名望高、造诣深、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和信息需求,以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推进知识、跟踪知识和传播知识为主线[4],嵌入科研工作各个环节,为科研管理提供持续、系统的知识信息服务。

服务立题论证。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无论是撰写科研论文、学术著作,还是设立科研项目、科研课题,贴近现实、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信息储备是必要前提。大学图书馆要通过信息检索,广泛搜集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主动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技查新、定题咨询,集成有影响力的专题文献综述,在深入讨论、反复凝练的基础上共同选出思路创新、内容新颖的课题。

服务研究过程。研究阶段是科研工作规划和实施的重要阶段,也是科研人员寻求知识信息深度支持进行创造性工作阶段。大学图书馆要做好跟进服务,一方面紧紧围绕选题,系统而深入地梳理馆藏资源,形成相关的主题文献资源流,随时导向科研主体;另一方面密切跟踪相关研究动态与学术前沿,及时更新和提供国内外新信息新材料;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发展态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并提供分析综述,确保科研主体获取最新信息。

服务推广转化。项目成果是科研活动的最终表现,它的应用开发和推广转化是实现其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重要途径。大学图书馆要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和资源,主动提供比较研究、投稿指南、项目评奖申报和市场竞争力分析等成果推广转化信息。要与学校科研部门联合,共同整合学校科研成果,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及时发布科研成果信息,既保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又充分调动科研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发挥优势,打造就业创业引导服务平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青春激扬,有激情,有梦想,他们的创业不仅成就自己,还能促进就业。随着就业创业新政策、新平台的陆续出台和搭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形式、制度体系、服务机制和文化环境正在不断完善和成形。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也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图书馆应抓住时机,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整合就业创业文献资源。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具备宽厚的知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处理问题、开创事业才能目光远大而敏锐,见解精辟而独到。图书馆一方面要注重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上的连续性、系统性、先进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创造创新学、创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就业创业书籍、资料的采访与优化。大学生CEO张露曾说过,“创业真的不容易,至少要了解法律、管理、计算机、会计、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光靠自己的专业和课堂上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好有图书馆这所没有边界的大学”[5]。

推广就业创业数据平台。政策和资金的投放,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森图就业、创业数字图书馆》的推广使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个性化知识信息服务。其中云职·微职、职业深度解析、就业、创业能力测评系统、创业精品项目库、行业就业指导、创业实训数据库、政策法规解读、求职知识超市等栏目,与时俱进,注重实践,启迪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大学图书馆要通过设立门户网站、咨询答疑、论坛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推广,促进就业创业。

遴选就业创业示范资源。榜样的力量是生动和强大的。大学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遴选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企业,推介给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更能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校友企业家由于师出同门,背景相近,更容易得到在校大学生的认同,增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4.完善标准,提供人才队伍建设评价平台

目前国内对高校人才的评价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周青萍、李璞、祝建设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量化评价体系[6-8],为高校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供了参照标准。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和建设的软实力,是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硬指标。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把握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内在规律,不断整合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信息保障机制和环境,为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建立高校人才队伍数据库是提供长期有效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图书馆要主动协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库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提供人才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及学科分布等基本写实信息;图书馆要发挥文献资源和信息检索能力,搜集相关人员教学、科研及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能力评价信息。要充分考虑人才队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能力评价信息应侧重近年来的工作实绩。教学方面应主要涵盖承担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或选修课课目、课时量,督学、学生的动态评价,上级或本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教学活动获奖情况等。科研方面应侧重与学校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研项目及研究专利等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理工科的人才还要考虑发表论文的收录引证和影响因子等要素。社会影响力应侧重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言、交流情况,学术报告场次、范围,学术机构、团体任职情况及同行评价等信息。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力求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把握高校人才队伍的学术水平、能力和方向,科学评价出人才队伍学术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东烜.信息文化建设中图书馆集散平台新价值内涵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6):13-14.

[2]穆丽红,王丽敏.图书馆信息研究与服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8-9.

[3]马瑛.试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系统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0-24.

[4]刘细文.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6):5-9.

[5]刘炜彬.图书馆里走出的大学生CEO[J].今日科技,2008(5):27-28.

[6]周青萍.关于高校拟引进人才量化评价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04(11):123-124.

[7]李璞.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409-411.

[8]祝建设.高校人才队伍评价的建模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133-134.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