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运输技术课程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2016-01-06肖晓波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员教学策略情境

肖晓波,常 刚,李 鹏

(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 300161)



航空运输技术课程中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肖晓波,常刚,李鹏

(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 300161)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为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剖析航空运输技术课程特点与教学难点出发,结合抛锚式教学内涵,构建以某型轮式装甲车航空投送为宏情境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并对该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航空运输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策略

航空运输技术是培养高素质“指技合一、理实交融”航空军事运输专业人才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抛锚式教学对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将抛锚式教学策略运用于航空运输技术课程,通过全面剖析课程教学难点和面临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重构,旨在探索一条适合课程特点、更好促进学员知识迁移的教学新途径。

1 课程特点与教学难点

航空运输技术是航空运输指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运输机载重平衡、装卸载技术、航空物流信息技术等学习内容。作为一门以技术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表现形态多样,既有理论形态的专业技术原理,如载重平衡基本原理;又有经验形态的专业技能,如集装货物组板技术、货物系留限动计算等;还有理论和经验互渗的技术规则,如垫板、系留带使用规则等。从技术知识传播的角度看,课程内容可分为显性技术知识和隐性技术知识两类。对于显性技术知识,可以通过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传播。对于隐性技术知识,则不能像显性技术知识那样直接以讲授、自学等方式获得,需要技术拥有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交流。因此,对于隐性技术知识占教学内容60%以上的航空运输技术课程,如何使学员牢固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及方法,综合运用其解决航空军事运输工作的具体问题,实现学员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跃升,满足岗位任职所需,是授课教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技术史学家福格森(E.Ferguson)指出,技术是一种高度依赖视觉的活动,技术知识即使能被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视觉形式而非口述或数学形式进行表达的[1]。因此,在航空运输技术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隐性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场景性,在教学策略上与以科学知识为主的课程相区别,打破以“教员讲授、学员聆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情境,强化课程实践,让学员在干中学、用中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

2 抛锚式教学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抛锚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是由美国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科研小组(CTGV)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情境化学习和教学策略[2]。其实质是通过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锚接”于某一具体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从多个视角出发,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合作学习,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持续求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3]。抛锚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获取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4]。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不像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仅聆听教员关于知识的讲解和经验的介绍,而是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融入到真实问题解决中,所学知识具有较高迁移性,学习过程也更有针对性。

3 抛锚式教学策略构建

抛锚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与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4个部分。

(1)把握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情境就是使学员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将课程中的集装物资组板、垫板使用与计算以及系留限动计算、配载平衡、中央装载等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按章节进行讲授,学员对于各知识发生背景及其内在联系了解不深入,学习中只是孤立理解各知识,达不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要求。因此,抛锚式教学要以航空运输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为基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厘清主要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同时考虑学员现有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符合学员认知和学习迁移规律的学习情境。

航空运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熟练掌握航空军事运输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其解决航空军事运输工作的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岗位任职所需奠定坚实基础。为达成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研究,选取以某步兵师首次利用民航B747-400F货机将一个轻型机械化营所携行的×辆某型轮式装甲车,由A国际机场投送至B国际机场这一真实跨区航空输送实兵实装演练为课程学习的宏情境。此学习宏情境中,轮式装甲车作为大重型装备,在航空投送过程中涉及到车辆组板与垫板使用、系留限动、配载平衡以及中央装载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能够较好地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学习的实践性融为一体。同时,学员在宏情境中的身份设定为驻A机场航空军代处军代表。宏情境中,该部队是首次利用民航大型货机装运大重型军事装备,存在着“能不能装、怎么装、能装多少”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学员必须以航空军代表身份,对某型轮式装甲车空运的可行性展开论证,制订具体装载方案与保障方案,解决载重平衡等相关问题。通过构建学习情境,使学员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有利于专业知识构建,实现知识、能力以及社会情感在教学目标中的最佳整合。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大型演习、演练中军用装备开展航空军事运输的相关视频资料与图片,安排学员到航空公司货站现地观摩,组织参观民航B747-400F货机等,以丰富学习情境。

(2)科学确定问题,整合学习内容。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确定问题即为“抛锚”;同时,在“锚”的选择上,还必须注意“锚”的关联性和拓展性。在利用民航大型货机装运轮式装甲车这一教学宏情境下,教学过程按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划分为4个阶段,将课程重点教学内容“锚接”在真实情境环境中。第1阶段:学习内容为大重型装备航空装载要求。主要矛盾冲突为轮式装甲车高度与B747-400F货机鼻门、主货舱门相比,存在超高装不进货舱的问题,因而确定“如何装入飞机货舱”作为本阶段的“锚”。第2阶段:学习内容为垫板使用与计算。主要矛盾冲突为轮式装甲车总质量超过20 ft集装板的最大限载质量,需要设计特殊垫板进行支撑减压,因此确定“如何设计支撑垫板”作为“锚”。第3阶段:学习内容为装备的系留限动。对于中央装载的超大重型装备,必须在航空集装板和飞机货舱内进行系留限动,因此确定“如何进行系留限动”作为“锚”。第4阶段:学习内容为载重平衡。围绕载重与平衡问题,解决装甲车在B747-400F货舱内装载的合理性,因而确定“能装多少辆”为“锚”。这4个问题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每个问题都能派生出若干个需要解决的次问题,能够将学员的学习活动拓展出去,体现了“锚”的关联性和拓展性。

(3)倡导自主学习,促进协作交流。开展自主学习、创设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是开展抛锚式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围绕4个阶段中的4个问题,教员不直接告诉学员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提供相关材料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员形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知识背景和现有经验不同,学员在解决所提出问题中仅靠个人难以完成,必须在协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将学员以5或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小组组长带领下分工协作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外分散收集有关垫板与系留计算、载重平衡的资料,通过分享学习信息资源、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的“锚”,共同制订问题解决计划,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并轮流推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课堂学习以问题讨论为主、知识讲授为辅,由各小组轮流陈述发言,组织全体人员开展讨论,比较各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新颖性。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员间的思想激烈碰撞,巩固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员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合作者,协助学员分析问题,引领学员在正确理论框架下自发讨论和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间真正有效地合作与共同发展。

(4)全程学习考核,开展多元评价。以培养学员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评价要点,将学习效果评价融入学员平时学习的全过程。摒弃以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采取教员考评、小组互评、学员自评等方式,依据学员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的讨论发言次数与质量、所提出解决办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文献收集、资料准备、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工作质量,开展教学考核评价。考评过程中注重阶段讲评,让学员在评价中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以此强化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适时调整学习状态,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4 教学实践中需把握的问题

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员的教学组织力、进程掌控力以及课堂感染力等有极高的要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1)把握教员的角色转换。抛锚式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员主体”转向“教员主导、学员主体”的“双主”模式。实施抛锚式教学,最关键的是需要把握好教员的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员仅仅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按教学既定计划传授现有知识;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转换为学员的学习教练与合作者,因此对教员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一是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如在航空运输技术课程中,将载重平衡与装卸载技术由原来互不关联的两个教学内容融合入同一个教学宏情境中,从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传统课堂灌输模式转变为课外研究、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新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必须具备乐于奉献精神。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组织要求非常高,使教员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授课教员必须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教学组织准备与进程控制中,因而必须具备乐于奉献、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

(2)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作为“双主”模式的重要一方,学员必须以主动思考者、问题发现者以及知识建构者的角色参与课堂。在航空运输技术教学中,学员进入利用民航货机投送轮式装甲车这一学习情境后,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取决于学员专业知识的建构以及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必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一是通过任务带动学员参与热情。在解决问题中,鼓励学员开展分工协作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各自承担一定工作,通过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防止部分学员“等、靠、要”。二是充分利用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货物垫板、系留限动以及载重平衡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来就不存在绝对最优,因此可以发挥小组互评、学员自评的作用,鼓励学员开展辩论,触发思想碰撞;教员对学员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给予热情鼓励和中肯评价;对明显存在缺陷的解决方案,指明改进方向。三是将鼓励融于教学全过程。及时发现学员的进步,特别是对于不爱主动发问、主动思考不够、学习成绩靠后的学员,要注意加强思想引导,激发学员内在动力,促进共同进步。

(3)及时为学员搭建“脚手架”。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教员首先要摸清学员的航空运输专业知识结构、现实技能以及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学员“邻近发展区”,围绕学员“邻近发展区”来设定“锚”,并搭建有效“脚手架”,为学员的进一步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2]。一是通过理论讲授提供“脚手架”。教员从学员观点去体验课程,分析学员可能产生的问题范围,通过理论讲解为学员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框架。二是通过现场教学提供“脚手架”。在进行装甲车集装板上以及飞机货舱内的系留限动方案设计时,带领学员观摩学习航空公司货站的集装板使用经验和系留限动基本方法;参观B747-400F飞机货舱,观察轨道与卡锁轨分布,填补学员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空白,从而为学员设计系留限动方案提供“脚手架”。三是通过解答疑惑提供“脚手架”。对学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或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线索,引导学员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4)消除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抛锚式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在组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员原有设计和组织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必须消除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进程。一是把握好既定教学目标。在抛锚式教学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员将超出原先设计的观点、概念带到学习情境中,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既要确保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要为可能出现的偏差留有余地。二是为学员争取自主学习时间。军校学员课后自主时间少,而抛锚式教学需要学员花费大量时间去收集和消化相关材料。没有充裕的时间保障就无法完成课堂任务,必须积极协调连队,给予学员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三是创造良好学习条件。除图书馆书本资源外,收集资料还需要网络资源环境支撑,必须提供相应的军网和互联网教学条件,方便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5 结 语

航空运输技术作为一门以技术知识为主体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学习、边运用,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1]王大洲.论技术知识的难言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42-43.

[2]吴玉平,张伟平.试论抛锚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特点[J].教育导刊,2014(12):65-68.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6.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编辑:凌春霞)

Anchored Teaching Strategy in the Course of Air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XIAO Xiaobo,CHANG Gang,LI Peng

(Joint Projection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Anchored i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strategy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motivate the in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ourse of Air Transportation Technolgy and introduc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chored instruction, establishes the anchored teaching in which the air projection of a wheeled armored vehicle is set as the situational background. The requirements that should be met in practicing this teaching strategy are also elaborated.

air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2016-05-26;

2016-06-14.

肖晓波(1974—),男,博士,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9.015

E251

A

1674-2192(2016)09- 0067- 04

猜你喜欢

教员教学策略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