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烺“无意进取”论

2016-01-06吕贤平

明清小说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南巡士子吴敬梓

吴烺“无意进取”论

·吕贤平·

摘要

明清时期,全椒吴氏家族依靠举业兴家,至吴敬梓、吴烺父子,他们已不再用心举业,这个家族便因举业无成而走向式微。吴烺人生深受乃父吴敬梓的影响,父子思想息息相通,吴敬梓辞博学鸿词科试及吴烺得赐举人而未参加进士试具有内在的关联,从《儒林外史》中可见许多端倪。吴氏父子的人生历程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行进中艰难悲苦的写照,吴烺“无意进取”是士人阶层对自身传统角色的疏离,也预示着这个以举业闻名的家族向文化世家的转化。

关键词

吴烺吴敬梓“无意进取”疏离

明清时期全椒吴敬梓家族恃科举而崛起,这个家族从明末由浙江迁入全椒的始祖吴凤开始,至清乾隆时吴烺一代,绵延二百余年,期间科甲蝉联,堪称举业世家。迨吴敬梓辞鸿博试并与科举决绝,其子吴烺得赐举人而不赴进士试,这个家族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他们与祖辈举业兴家之路已渐行渐远。

一、吴烺迎銮献诗赋得赐举人

清代选拔士子,除了正常科考,即常科之外,还有制科。制科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选拔特殊异等之才,故又称特科。清代的博学鸿词科及召试都属于制科范畴,有清一代共举博学鸿词三次,开科两次,即康熙己未词科及乾隆丙辰词科;召试,康、乾、嘉三朝皆有,康熙朝举行三次,乾隆、嘉庆朝分别举行了十三次和两次。

吴烺(1718—1770)字荀叔,号杉亭,清代著名学者,吴敬梓长子,安徽全椒县人。读书人举业仕宦才是正途,要摆脱和绕过它而谋得安身立命之地实非易事,即便作为吴敬梓长子,吴烺还是参加了举业考试。

科举史上,举子因“乡试”之困而志不得伸者极多,清初蒲松龄19岁时中秀才第一,后乡试屡试不中而终身坎壈;吴烺的父亲吴敬梓也因乡试变故而踏上另一种人生道路。吴烺的举业道路并不顺利,乡试之前,每当科考之年,如其《从江宁返全椒作四首》诗中所云“饥鸟飞去复飞回”,吴烺要不断地参加科岁考,奔波于南京、滁州两地,其《归里杂感》诗下自注曰:“每应岁科试,(冯粹中)辄偕烺由浦子口至张家堡坐夜行船抵滁。”为赴考而遍尝奔波操劳之苦。《送家广文先生俸满入都谒选》中说:“人皆贱我虞翻骨”,“人皆笑我原宪贫”,周围世俗之人因吴烺功名无就,而嘲笑轻视他。

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首次南巡,谕南巡途中“绅士以文字献颂者,载道接踵”,自此,伴随皇帝巡幸而展开的颂圣行为便很快得以制度化。此次南巡乾隆命大学士傅恒等会同江苏、安徽、浙江总督、学政详议三省士子的考选办法,“(乾隆十六年二月下丙申)江苏、安徽进献诗赋之士子,经该学政取定者,俱令赴江宁一体考试”。议定由三省学政先行预选,入选的士子,江苏、安徽两省赴江宁,浙江赴杭州,候帝驾临再命题考选,吴烺遇到了他一生中十分难得的机会。乾隆十六年三月十一日浙江试毕:

此次考中之谢墉、陈鸿宝、王又曾,皆取其最精者,且人数亦不多,着加恩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一体补用,并仍准其会试。

同年三月三十日,在江宁考选:

此次考中之蒋雍植、钱大昕、吴烺、褚寅亮、吴志鸿着照浙省之例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一体补用。其进士孙梦逵,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补用。

二、父子之间心心相印:吴敬梓辞博学鸿词科试与吴烺“无意进取”

(一)吴敬梓辞博学鸿词试:“退让”的母题

辞博学鸿词试是吴敬梓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在吴氏家族举业发展史上极具象征意义,吴敬梓在他的诗与小说中反复叙说,吴烺的人生道路无不笼罩在这一事件下。

(二)“千秋让德仰姬宗”:吴烺思想发展之精神笼罩

吴烺“千秋让德仰姬宗”与乃父《儒林外史》中所津津乐道的大祭泰伯礼的精神一脉相承,吴敬梓辞鸿博试、杜少卿托病辞征辟、庄绍光辞爵还家、虞育德主祭泰伯祠,以吴敬梓、庄绍光、吴蒙泉为原型而塑造的故事便形成一个整体,围绕“退出”的主题叙事并形成一种合力,在吴烺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着影响。

三、吴烺“无意进取”:士人与政治之疏离

1768年吴烺乞假南还,作《乞假南还卖书买舟尚余残帙纳敝簏中一夕船漏尽没于水乃就沙岸曝之感而赋此》诗:

苦风凄雨度余生,吴烺面对的依然是彻骨的贫寒,读此诗时眼前跳出十分熟悉的情形:

吴烺《寓庐偶感》(其一):

“穷胜虞卿莫著书”是吴氏父子发自肺腑的沉痛语。如果说《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极少在小说中探究诗意,而多用小说话语揭示文人道德和文化危机,吴烺则用他的诗抒写制度化的道德堕落与价值失落,而他们的意旨又是多么的切近。

吴敬梓辞博学鸿词试、吴烺“无意进取”只是吴氏父子人生诸多场景之一,但它所包蕴的社会风貌、历史图景、文化制度等无不让我们触摸到当时社会的脉搏,感受士人行进中的艰难悲苦。吴敬梓、吴烺父子的人生道路已经昭示着以科举闻名的吴氏家族的新变,这个家族在发展、嬗变过程中,有一些东西始终被这个家族所看重,一代代承袭、凝聚而形成全椒吴氏的家学家风和吴氏父子的精神禀性,吴氏父子疏离了精英阶层的传统社会角色之后,他们从这里获得了自我成就感与认同感,而全椒吴氏家族也因之完成了从科举世家向文化世家的转化,这种转化远非本文内容所能涵盖,当另文专述。

注:

① 全椒吴氏五世祖吴国鼎兄弟四人,六世祖吴晟、吴昺,八世祖吴檠皆进士及第,其中吴国对、吴昺分别高中探花,榜眼。

② 原称“宏词”,因“宏”字音近乾隆庙讳,改称“鸿词”。“鸿博”为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⑥⑨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2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516、522、528页。

⑦ 《清实录》(第1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页。

⑧ 南巡期间,乾隆十分注意“培殖士类”,主要采取增加生员名额和考试敬献诗赋之士子。六次南巡,大约增加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生员名额5664名。即每次南巡增录的生员,相当于每三年一次录取的名额四分之一左右。考试敬献诗赋的士子,其试题均由乾隆亲出。

*本文系闽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文化诗学视野下的全椒望族吴敬梓家族与金兆燕家族研究——以科举与文学为中心”(项目编号:SS12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思豪

猜你喜欢

南巡士子吴敬梓
赶考步履不停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吴敬梓“休说功名”
一路向南
“良知”的颜色
泰国游大事记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浅谈邓小平南巡
单宝塔诗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