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

2016-01-05孔荣生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质疑题型小学数学

孔荣生

【关键词】质疑 小学数学 题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04-02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女儿做的一道连线题:

连线题是小学数学练习中出现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运算规律的初步感知,另一方面以连线的方式丰富练习的形式,避免计算的单调与枯燥。而这道题上隐隐的擦痕说明了女儿对原来的答案也有所考虑,于是,笔者问女儿:“为什么将‘700+100÷2与‘(700+100)÷2连起来?”女儿的回答让笔者非常意外:“我也感到他们不可能相等,但是其他的都连起来了,就剩下这两个式子。”剩下的两个一定要连起来吗?一道题目折射出了学生对数学结果的盲从,对教师权威的盲从。学生普遍认为练习题目都是有答案的,甚至答案都是唯一的,所以从不对此表示质疑。这让人不禁发问:学生的质疑精神去哪儿了?

疑是学之始,质疑是问题产生的源泉,是学生逼近数学真实的助推剂,是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的基础。那么,是什么淡化了学生天生的质疑意识?又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应回到教师的“教”来反思。

一、质疑需要一个生态的课堂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思想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主导作用的过度发挥,导致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缺乏心理安全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缺少敢于质疑、发表不同见解的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需要首先建立民主、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了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展现个性化思维。此外,教师的评价与激励可以保护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总之,要想营造有利于质疑生长的课堂环境,需要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用心贴近学生,倾听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包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意外”。

二、质疑需要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

教师的身份权威、知识权威是学生所依赖、所崇拜的,但这却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拦路石”。如果知识通过知识权威单向传授,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获取过程中学生是无“疑”的。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不真实的。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时,教师出示兔子与蘑菇、手帕与夹子、篱笆与木桩的情境图。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蘑菇?

生2:一共有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

……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3:兔子比手帕多几个?

生4:老师,我认为他的问题没有价值,今天我们学的是找规律,应该研究的是兔子与蘑菇的关系,我发现蘑菇正好在两只兔子中间。(通过质疑,将问题集中到研究对象上)

师:那还得研究谁与谁的关系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全班交流)

……

师:我们发现了一一间隔的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如果没有最后一个兔子,那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样兔子还比蘑菇多一个吗?

……

学生在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在质疑追问中呈现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鲜活的、真实的,也是充满数学思考的。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每一次质疑,成为逼近知识内核的每一个拐点。由此可见,疑的产生是需要思考空间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开放、思辨的探究活动空间,给质疑以丰润的土壤,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质疑中思考、探究和发现。

三、质疑需要一份持久的培养意识

怎样才能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意识?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质疑不同于技能,它不是训练出来的,它更像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根植于学生数学素养上的意识形态。一种意识的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识强化。如文首所提到的连线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练习中减少设置答案唯一性的习题,经常增加一些结果多样性、方法多样性、答案不确定性等学习资源,学生就不会对答案唯一性和确定性产生依赖。

很多年前那道“船长的年龄”著名数学问题,很多孩子都算出了结论,却很少有人质疑题目的合理性,这在当时掀起了一阵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情况会有多少改观呢?笔者曾经再用女儿做过的题目对学生做测试,发现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最后对题目产生质疑。可见,质疑意识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且像连线题那样的开放题应该经常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偶尔勾起学生的回忆。毕竟,意识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刺激与影响。

四、质疑需要一份足够的教学自信

学生的“疑”如果都是教师预设好的,那么学生很容易就成为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旁观者。教师预设好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不愿,或者不敢让学生质疑,是怕学生“质”出“意外”,让自己无法处理。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教师缺乏学科自信,缺乏足够可以解决问题或引导学生的教学智慧,所以担忧自己无法调控课堂上生成的意外。这一点在上公开课时表现得较为突出。由此可见,教师的学科自信、教学自信是促使学生形成质疑能力的保障。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时,一教师出示现实生活中的圆,并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知道圆的线是弯的,以前我们学的图形都是直的,生活中有很多圆,我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将问题写下来)

生2:我还想知道那条弯曲的线的长度,这条线应该叫做圆的周长。它能像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有计算方法吗?

生3:我想知道圆的面积怎么求。

生4:圆应是平面图形,它有哪些特征?我只知道它中间有个点是圆心,它还有半径、直径。

生5: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圆?

师:是呀,人们为什么爱创造圆呢?我们身边的自行车、汽车的轮子也是圆形的,为什么呢?

……

师: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节课研究得完吗?凭着我们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经验,应该从哪个问题研究起?

生:从圆有哪些特征开始,我知道什么是半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所有的问题写下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打破课时限制,以学生问题为主线,贯穿学生认识圆的整个单元,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保护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是因为他对圆的知识能够整体把握,有着足够的学科自信;是因为他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有着足够的教学自信;是因为他能对课堂生成及时巧妙地调控引导,有着足够的课堂自信。

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理解数学的真实展现,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探究中敢于质疑。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质疑题型小学数学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